張愛艾
2023年06月26日12:02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主流輿論格局引導著良好網絡生態氛圍的營造,而全媒體傳播體系是主流輿論新格局塑造的必要條件。全面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以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緊密相連,相互作用。傳播力是基礎,以做強基礎實現“硬指標”夯實。引導力是主體,以做實內容實現疏導有方。影響力是結果,以過程管控實現“軟實力”提升。公信力是支柱,以真實有效實現有信有立。“四力”作為緊密聯系的系統,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需要在整體上籌劃、系統上提高,在執行中夯實,不能顧此失彼。以聚合“四力”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與論新格局。
(一)傳播力是基礎,以做強基礎實現“硬指標”夯實
新聞輿論傳播力,是指全媒體傳播體系運用多種傳播手段、多層次的傳播渠道、豐富的傳播方式將新聞信息傳達到更多更廣泛的受眾的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最大范圍最廣層面推進新聞信息的廣泛傳播,通過豐富的內容、新穎的題材和創新的表達方式,夯實“硬指標”,做大基數,做強基礎,增加新聞信息的傳播力。
1.在豐富傳播渠道上,實現平臺渠道多元化布局。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著力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比如,積極加強媒體融合,加強“三微一端”建設,用好傳統媒體向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主要端口,推動微博、微信、微視頻和客戶端、廣播臺、抖音、B站等各類宣傳平臺深度融合,構建多渠道、全方位、立體化宣傳矩陣;充分運用網絡報刊、網絡電視、手機報刊、手機電視等載體建設,建立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應急廣播系統,推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三網融合,實現互聯互通、有序運行,實現傳播渠道的有效整合。將“三微一端”的渠道功能細化厘清:微信是社會化關系網絡,是強關系弱媒體的平臺,有助于增加讀者“圈層”的粘合度;微博是社會化的信息網絡,是強媒體弱關系的平臺,媒體屬性強,影響范圍更廣;微視頻是社會化的展示網絡,是強媒體強關系的平臺,通過動態圖像的生動表達,滿足讀者自主參與感和信息獲取需求;客戶端在信息收集、精準推送等方面也表現日益突出。“三微一端”融合發展,有利于新聞在短時間內大范圍傳播,形成強大勢頭,并有裂變傳播特點。但是,微博的碎片化傳播方式、微視頻將內容與整體割裂的特點,以及微信強化了群體間信息隔閡的弊端,也成為利用“三微一端”傳播要注意規避的不利因素。
2.在創新傳播方式上,實現管理機制一體化推進。通過流程再造、平臺更新,推進媒介資源的有效融合,實現新聞信息、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經營管理的共融共通。通過采、編、審、發流程,在“合而為一”的生產制作中提高傳播效力和質量;抓好音視頻庫、圖片庫建設,融合應用新媒體技術,建設大數據、云計算系統,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新聞傳播的原創率、時效性、現場感、信息量,增強全媒體矩陣品牌影響力;重建與之適應的組織架構,清晰定位職能職責,著力構建和發展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根據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有針對性的分眾傳播、小眾傳播,從而實現精準傳播,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發揮傳播主力軍和輿論主陣地作用。
(二)引導力是主體,以做實內容實現疏導有方
輿論引導力,是指擅于在新聞宣傳中于多元中樹立主導、于多樣中匯聚共識、于多變中謀定方向的能力。在全面真實客觀進行新聞報道水平的基礎上,努力提高重大事件、重大輿情、敏感事件、突發事件、熱點問題新聞輿論引導的科學化水平。注重融媒團隊專業化打造,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技能精、工作紀律嚴、工作作風正的新聞宣傳隊伍,適應全媒體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需要。
1.于多元中樹立主導,以“5個到位”定好主基調。“5個到位”,即確保決策部署貫徹到位、重要信息發布到位、回應關注焦點精準到位、工作動態展示到位、典型經驗宣傳到位、相關知識普及到位。在確保5個到位的基礎上,強化預警,防患于未然,治療“未病”,提高重大事件、重大輿情、敏感事件、突發事件、熱點問題新聞預警研判的科學化水平。建立重大輿情分析預報制度,及時了解掌握整體輿情態勢和媒體輿論狀況,研究分析輿情發展趨勢,制定引導方案,從全局性出發增強調控的主動性、前瞻性。根據新聞信息開始、發展、高潮、結束時間節點和變化態勢,切實把握社會輿論導向,精準把握新聞宣傳的時、度、效,聚焦重心、挖掘特色、關注熱點、突出亮點,以豐富的內容做強讀者受眾基數,在多元變化的輿論導向中,定好主基調,樹立主導作用。
2.于多樣中匯聚共識,以情感共鳴贏得話語權。在各種思潮多元化的今天,要于多樣中匯聚共識,站在正義、道義、法律的立場上正確發聲,真實、客觀、精準、有立場地報道,在與讀者受眾的價值共振中實現價值共享,與讀者受眾的情感共鳴中實現情感共享、共情共鳴,贏得話語權,掌握主動權,推出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有熱度的好作品,引起讀者深刻的共情共鳴。具體而言,就是審時度勢,分析負面輿情,針對輿論焦點精準發聲,為讀者受眾提供充足的信息獲取服務。在信息獲取服務中解疑釋惑,引導負面輿論,以正義道義為立場,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真實客觀有理有據地報道真實信息,在與讀者受眾的價值共振中實現價值共享,贏得話語權,掌握主動權。注重新聞評論、典型宣傳、深度報道三個重頭戲,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真實贏得人心,引導輿論。
3.于多變中謀定方向,以“一盤棋”的格局引導輿論。建立媒體采訪情況報告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以“一盤棋”的格局,建立輿論引導統一協調組織,認真做好新聞信息公開工作,重大輿情相關的信息由新聞發言人統一回復,于多變中謀定方向、引導輿論。建立高素質的網評員隊伍,通過培訓提升業務技能,提升引導輿論的能力。密切關注積極回應輿論,營造良好氛圍。
(三)影響力是結果,以過程管控實現“軟實力”提升
所謂新聞輿論影響力,一般是指“主體通過信息傳播在社會輿論界引起關注、產生反響、激起共鳴的一種能力”。影響力既是過程,更是結果。影響力,通俗來講,是指傳播的新聞信息被人們接受,進而改變或扭轉其態度和行為的能力,比如經常說的“路轉粉”。在全媒體時代,影響力是一種軟實力,與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執政能力建設以及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息息相關。因此,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自覺地用“影響力標準”檢驗,并推動傳播力、引導力和公信力建設。
1.堅持實踐第一、群眾第一的唯物史觀。要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影響力,要做到精準把握人民群眾思想活動的特點,深入了解人民群眾接受信息的習慣,創造性地改進傳播內容,根本方法就是講好故事,把“我們想講的”和“受眾想聽的”緊密結合起來,把“受眾想聽的”融入“我們想講的”,讓新聞輿論工作更具親和力、吸引力、創造力、感召力,從而更具有影響力。
2.通過牢牢抓住提高新聞輿論影響力這個關鍵,搶占新聞輿論的制高點。樹立主流媒體在新聞輿論傳播上的權威性,努力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和公信力,真正踐行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
在全媒體時代,就是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其凝結而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價值追求,傳播一切給予人們希望、鼓舞人們不斷追求,讓社會生活變得美好和諧的動力和情感,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
(四)公信力是支柱,以真實有效實現有信有立
學界對公信力的概念研究有“信用觀”“能力觀”“資源觀”“信任觀”四類定義。新聞輿論公信力,在本質上是群眾對黨執政能力的認同感、因為認同而升華的信任感。
1.重視人民需求,治理賦能。媒體的公信力實質上是政黨公信力的外在表征,要想真正實現正向宣傳的效果,必須重視人民需求,治理賦能,把握好“宣傳對象”的需求,并在滿足需求的同時正確引導,從而提升輿論引導的公信力。
2.有針對性地提升群眾的現代媒介素養,贏得廣大讀者群眾的共識。主流媒體要重視群眾的個體差異,求同存異,通過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升群眾的現代媒介素養,贏得廣大讀者群眾的共識,重視群體影響和群體共識,通過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細致入微的社會治理、經驗豐富的正確引導讓主流的社會輿論風向與大眾群體達成“廣泛共識”。比如,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在夯實輿論引導的基礎上,營造和諧多元的正向輿論環境。此外,在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信息需求與輿情宣傳效果之間找到契合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主體能動性。
全媒體時代對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管媒體,創新理念,采用多種宣傳載體和路徑,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依托新媒體傳播優勢,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實現平臺渠道多元化布局、管理機制一體化推進、內容生產高質量創新、融媒團隊專業化打造,塑造主流與論新格局,切實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張愛艾,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學校新聞中心副主任,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生導師)
相關專題 |
· 四川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