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日報看四川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兩學一做網 共產黨員網 黨建網 黨史網 領導留言板 人民網四川
常委活動 黨建要聞 基層黨建 要言要論 組織人事 反腐倡廉 市州書記之聲 蜀中楷模 蓉城先鋒 英雄烈士譜 我有話對書記說
人民網>>四川頻道>>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四川分網>>基層黨建
分享

“低效騰退、高效間作” 四川天全縣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探索與經驗

2024年11月13日15:0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地處盆周山區的四川省天全縣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按照“低效騰退、高效間作”原則,以統籌糧經協調發展為重點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做出了一系列實踐探索并取得突出成效。近3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持續穩定在12.3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5萬噸以上,切實守牢了地方糧食安全底線并促進糧經產業持續提質擴面,其創新經驗值得各地借鑒。

天全縣糧經復合產業園區建設的實踐舉措

天全縣發展糧食產業擁有自然條件優越、種植傳統悠久等優勢條件,但仍然面臨著地理條件制約、比較效益欠佳、分散經營困局、內生動能弱化等多重挑戰,制約了當地糧食產業現代化進程和糧食安全保障。

為克服以上四大關鍵挑戰,天全縣以推廣糧經復合種植為重點突破,并在園區建設中以完善政策支持、培育內部主體、引進外部主體以及構建聯農帶農機制為重要抓手,不斷促進糧食產業擴面提質。

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對于糧食產業穩定發展、持續提升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建立完善組織體系。由天全縣委書記、縣長為“園長”,分管農業副縣長任“值班園長”統籌推進園區規劃和管理運營,縣農業農村局作為牽頭單位,全面統籌并協調推進園區建設各項工作。成立天全縣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專班,承擔園區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健全種糧激勵政策。認真落實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等各項國家惠農政策補貼資金約1600萬元,對符合補貼政策的高效糧經復合種植按面積折算予以補貼。三是強化產業支持政策。印發實施《天全縣2023年鄉村振興發展獎補辦法(暫行)》,鼓勵在重點區域規模化種糧和發展糧經復合產業。同時對于在茶園內集中連片套種糧食作物300畝及以上給予獎補300元/畝,追加套種一季蔬菜的再獎補200元/畝。

做實內部主體培育。強化園區內部主體的培育能夠充分發揮其本土化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糧經復合產業。一是創新集體經濟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多種路徑參與市場經營,引導村集體經濟與企業、專業大戶等構建資產租賃、股份合作等多元化的合作機制。積極爭取各類農業項目資金,并通過集體資產入股、村民集資等方式拓寬糧經復合產業資金來源渠道。針對耕、種、管、收、儲等環節開展全鏈條社會化服務。組織專家對農戶進行培訓和現場指導,提高種植水平,重點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傭”等多種社會化服務模式。二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針對在天全縣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制定參與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的獎補辦法,在園區新建、引進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示范創建活動,鼓勵創建市級、省級和部級的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10萬元和20萬元,并在生產便道、糞污處理、設施提升等項目上給予支持。

注重外部主體引進。外部主體的引進能夠為園區建設帶來新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渠道。一是吸引農業龍頭企業入駐。積極引入天全縣青竹茶葉有限責任公司、雅安農耕時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省、市級龍頭企業5家。興業鄉柑子村積極引進天全縣恒源農業科技公司發展高山白茶產業,并依托規模化生豬養殖場建設和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項目,大力發展種養循環產業。二是打造農業產業聯合體。由天全縣恒源農業科技公司聯合5家企業成立天全恒源茶葉生產加工銷售聯合體,逐步構建相互銜接、互聯互通的全產業鏈。三是組建縣級科技服務隊。實施“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引進植保、農機、種植、特產等涉農農技人員組建天全縣糧食和大豆油料科技服務隊,實施縣、鄉、村農業科技人員包村包片包示范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糧經發展模式并提供技術服務。

構建聯農帶農機制。以共享共富帶動共建共營,增強農民對園區建設的認同感。一是拓展土地流轉收入。推動多種形式的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鼓勵農戶流轉土地,集中連片發展“糧+茶”糧經復合產業,實現土地流轉收入穩定。二是提高勞務務工收入。柑子村集體經濟成立的勞務公司積極與園區相關企業合作,簽訂長期合作協議,確保農民在不同季節都能有穩定的務工收入。同時園區積極吸納周邊勞動力,為村民提供穩定的務工收入。三是增加入股分紅收入。廣泛開展村集體、農戶和企業合作,村民可以資金或土地入股園區企業,年度進行統一分紅。

天全縣發展糧經復合產業園區建設的創新經驗

天全縣瞄準市場化、規模化與糧食安全得現實需求,通過整合土地要素、推廣糧經復合種植、引育多元主體、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等創新性探索,實現了“效益提升、主體成長、區域聯動”等多元目標,打造了山區保障糧食安全與富民增收協同推進的樣板路徑。

構建土地要素整合機制破解規模種植之困。天全縣針對山地和丘陵眾多、土地碎片化嚴重,以及灌溉、交通等設施建設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創新土地要素整合機制,實現經營規模化、耕作機械化、產業集群化。一是創新“確權不確地”的土地利用模式,實現小田并大田。打破原有的地塊界限,對零碎分散的土地進行重新規劃和整合,引導農戶開展“小田并大田”改造,推動農田“優質、集中、連片”,逐步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到2023年,已在5個鄉鎮實施“確權不確地”模式,整合土地面積達3萬畝,發展糧經復合種植面積達2萬畝。二是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助推土地集中連片。通過推平地壟、清運積土等作業,將原來零散的小塊田、溝渠和林地整合為集中的大塊田,統一配套道路、水利、防護林網、農電設施等,有效促進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目前,園區核心區內規模化種植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其中仁義鎮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萬畝,畝均糧食產能提高10%,糧食總產量達1700萬斤、總產值達4200萬元,糧食產出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推廣糧經復合種植模式破解穩糧增收之困。天全縣為破解傳統的單一糧食種植經濟效益較低、農民收入有限、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因地制宜推廣糧經復合種植模式,夯實穩糧增收的持續經濟動能。一是發展高效糧經復合模式。以興業鄉柑子村為核心,利用不同作物生長空間差異,探索“糧-茶-糧”“糧-玉米-糧”等種植模式,建設糧經復合示范片1100畝,利用2~3年樹齡的茶樹行間距,在茶園間套種玉米和大豆,種糧比例達60%,畝均可多生產玉米200公斤和大豆50公斤,產值增加4000元,以點帶面推動全縣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高附加值的高效糧經復合種植模式。園區通過科學規劃和精細化管理,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糧食總產量相較于園區建設前增長約20%。二是創新發展綜合種養模式。在興業鄉建設“豬+糧+茶”種養循環基地近4000畝,推動生豬養殖場糞污經處理后定向對糧食和茶葉基地實施施肥灌溉,合理利用畜禽糞污資源推進綠色農業發展。2023年在仁義鎮示范推廣稻魚共生高效綜合種養模式100畝,種糧面積達90%以上,畝均產值達1.5萬元以上,并逐步總結和形成適合當地的相關技術標準。三是探索糧文旅融合模式。依托仁義鎮紅軍村3A級國家旅游景區和紅色農旅融合環線,推進農耕文化打造和民居風貌提升,開發出“下田摸魚抓蝦、上岸摘菜吃瓜、紅軍村食宿購”等沉浸式鄉村旅游線路,打造水稻梯田美景的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

推進多元主體引培留用破解發展活力之困。面對經營主體不強、農村勞動力外流嚴重等問題,天全縣著力改造提升傳統低效的分散化經營模式,協同發揮村集體、龍頭企業、本土產業主體等多元主體比較優勢,強化糧經復合產業發展中的主體帶動效應。一是重視本土產業主體培育。出臺一系列土地流轉補貼、農業保險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鼓勵有實力、有意愿的農民和企業投身糧經復合種植產業。設立農業發展專項基金,為本土產業主體提供低息貸款和項目資金扶持。二是發揮外來龍頭企業的引領提升作用。建立“園區+企業+農戶”“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引進恒源農業科技等多家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制定種養標準,為農戶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和銷售渠道等支持,指導農戶按照標準進行種植和養殖,有效降低農戶經營風險,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全面提升“二郎山”優質稻米品牌影響力,推進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三是發揮村集體經濟的組織統籌優勢。探索村集體與龍頭企業的股份合作機制,結合糧食產儲加銷的全產業鏈發展需求,由村集體籌資建設烘干倉儲設施等,提供土地流轉協調、勞務派遣、產品營銷等服務,形成村集體的股份分紅、資產租賃、服務供給等多元化增收渠道。柑子村黨總支牽頭成立天全縣民澤勞務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相關企業助力農業園區項目的規劃、運營、包裝與打造,承接一事一議、園區改造提升、茶園管護等各類勞務。2023年,柑子村集體經濟凈收入達121.5萬元,較2022年增加76.6%,帶動村民戶均增收1000元。

探索利益聯結長效機制破解集體行動之困。天全縣將園區發展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有機結合,強化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產業和就業幫扶,構建形成“人人享有”的利益聯結機制,突破了農民增收渠道窄、增收能力不足等問題。一是構建發展性聯農帶農機制。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模式助力農戶在糧經復合經營中增產增收:包括“家庭承包”式聯結,由種田能手分片承包龍頭企業流轉的土地開展生產管理,按“保底報酬+績效獎勵+務工收入”形成勞務報酬;“就地務工”式聯結,簽訂務工協議,實現村民在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就地務工增收;“私人訂制”式聯結,為無勞動力的脫貧戶貸款2萬元入股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的龍頭企業,每年按股本金的20%保底分紅。2023年,天全縣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直接創造就業崗位3000余個,間接帶動就業人數達5000人,園區農戶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縣平均水平22.3%。其中,僅柑子村在園區就業人數就達500余人,全年累計發放勞務工資685萬元。二是構建低收入人口收入保障機制。糧經復合現代農業園區的種植、田間管理、茶葉采摘等工作崗位優先向低收入農戶傾斜,有針對性地對低收入農民設計技術培訓課程,有效提升其農業技術水平和實際增收能力。三是構建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機制。村集體經濟在實現自身收入持續增長基礎上,為農戶提供優質種子、種苗和肥料等生產資料補貼,降低農戶的種植成本。村集體強化小農戶與社會化服務主體之間的居間調節功能,讓更多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向小農戶覆蓋,有效提高種糧農民的收入水平。

(作者: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郭曉鳴、四川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駱希、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呂卓凡)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相關專題
· 四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