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100萬的成都市來說,是對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一次全方位的挑戰和檢驗。
在疫情防控中,成都市把社區這個城市治理基本單元作為疫情防控的戰斗單元,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力量轉化為抗擊疫情的戰斗力量。全市47.41萬名黨員群眾深入一線,筑牢4357個社區堡壘,織密織牢守護2100萬人的防控網。
47.41萬名守護人走進群眾“心坎”里
“日均提醒上百戶,一天下來聲音沙啞,但不能停下來。如果落下一個人,就有可能前功盡棄。”2月25日,成都市錦江區沙河街道通慧社區53歲的社區網格員姚琪,“滿額”工作正好一個月。
通慧社區有在職工作人員7名,要負責轄區4374戶8934人的疫情防控工作。姚琪負責網格內800多戶居民的守護任務。從大年三十到崗,她一棟一棟樓地跑,一戶一戶地提醒。
在疫情防控中,無數基層黨員干部挺身而出,用真心真情服務居民,走進了群眾“心坎”里,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到防控工作中。“我是退休老黨員,會講英語,防控工作中方便與外籍居民溝通,請優先安排我。”四川大學退休教師方子雷,是通慧社區第一個報名參與防控工作的志愿者。
“我是黨員,特殊時期,我不上誰上?”“我是支部委員,先安排我!”“關鍵時刻決不能請假。”這些話擲地有聲。防控隊伍迅速擴大:各區(市、縣)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干部職工,下沉到社區,編入街道社區工作隊;成都市社會工作者協會發動4.9萬人次專業社工、20萬人次志愿者加入……
47.41萬名守護人奮戰在防控一線,守路口、測體溫、輪班巡邏、普及防控知識、消毒殺菌。截至目前,全市已滾動開展3輪地毯式排查,全覆蓋排查小區(院落)達6.37萬個。
4357個戰斗堡壘轉為“一線戰斗單元”
“社區每天有近600人堅守戰‘疫’一線。”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興蓉社區有48個院落,約1.2萬人口,社區黨委副書記賈培杰說,“這些戰‘疫’一線人員全天候服務居民。”
從日常生活到抗擊疫情,從物質到心理,從空間到時間,社區是市民全天候的守望和依托。在疫情防控中,成都4357個城鄉社區迅速從“城市治理單元”轉為“一線戰斗單元”。“一個完備的社區治理體系起到關鍵性作用。”成都市委社治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2017年在全國率先成立市委社治委,作為統籌城鄉社會發展治理的專門機構,近3年積累的社區發展治理經驗,轉化為社區疫情防控勢能。
成都在社治領域構建的市、區(市、縣)、街道(鄉鎮)和社區四級運行體系,通過統一指揮、激活各社區人、財、物等資源,迅速轉換為立體化網格式作戰系統,引導調度各方力量集結,筑牢疫情防控社區防線。
4357個社區(村)、6.37萬個小區(院落)等,建立小區“一院一檔”“一房一戶”臺賬,實施動態管理,精準傳遞疫情防控指令。
堅持科學分類治理精準施策。在流動人口較多區域,以防輸入為重點做好防控工作;在有確診病例小區,以防止內部交叉感染為重點做好防控工作。對于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社區聯動基層民警、醫務人員、志愿者等,開展政策法規宣傳、體溫監測、生活用品代購等服務工作;對于老年人、殘疾人等,引導其少出門;對于生活困難人群,加強關心關愛,定期探訪等。
創新工作方式,讓防控智能化、智慧化。在成華區,居民院落小區實行五色分類精細精準化管理;在金堂縣,利用無人機巡查鄉村社區;在錦江區,為轄區商務樓宇引入智能機器人測量體溫;在金牛區、郫都區,經過社區工作人員細致耐心做工作,上百名有過湖北等疫情高發地區旅居史及與疫情高發地方人員接觸史的人員,主動上報相關信息,減少潛在風險。成都天府市民云還推出“社區疫情防控工具包”等。
聯動聯防聯控共織防控網
2月19日,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派駐兩名專家到成都高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該院已派出17名專家,組成8個小分隊分赴高新區各基層衛生服務中心。
“高新區人口多來源廣、企業密集,疫情防控的壓力不小。”成都高新區基層治理和社會事業局局長彭涌表示,借助轄區內高新企業“科技賦能”,采用大數據分析篩查,強化預判;同時和大型三甲醫院合作,協同社區防治和醫院救治。
成都統籌“一盤棋”,凝聚起共織2100萬人防控網的戰“疫”合力。
聯動聯防聯控——社治委、衛健、公安、交通、網信等市委、市級部門,建立聯動處置機制和工作流程,搭建市、縣兩級信息交換平臺,實現走訪排查聯動、重點人群聯防、物資保障聯供、社會輿情聯控。
應急保障——經信、衛健、醫保、商務、財政等部門和相關區(市、縣)組成應急保障組,下沉一線,督導應急物資企業滿負荷生產,協調緊缺物資的國內外采購。
民生保障——農業農村、商務等部門,相關企業,街道社區聯動,設立臨時便民服務點,開通農產品網上直銷平臺,每天2萬多斤新鮮蔬菜送到群眾家門口,滿足群眾居家生活需要。
提振信心——宣傳、衛健、網絡理政等部門,依托線上平臺、市長熱線電話、肺炎心理援助咨詢熱線,實時發布信息,及時解疑釋惑,普及健康知識,回應社會關切。
社會協同——引導7000多個非公企業黨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協同開展防疫物資籌措、公共區域消毒、廢舊口罩回收等公益服務,形成全社會防控疫情的行動自覺。(記者 吳亞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