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什么花最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喜歡百合的純潔,有人鐘情玫瑰的熱烈,有人沉醉蘭花的芬芳,有人癡迷牡丹的高貴。
因為疫情,這個春天變得有所不同,有一群人,綻放在一線。
姹紫嫣紅,開遍戰“疫”的日子,有你們最美的容顏,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讓我們向春天里最美的“花”致敬。
水仙花
所里的“百寶箱”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派出所內勤大多是女警,34歲的宋紹敏是雙流公安分局九江派出所內勤民警。她是所里的“百寶箱”。
2月23日,終于可以輪休一天。中午時分,宋紹敏接到社區民警黃銳的電話,稱其轄區的海納百川物流園正籌備復工,管理方急需口罩200個,想請她幫忙問問。原來,該物流園內有36家物流公司,業務范圍輻射全省和廣東、昆明、西安、南寧等地。各物流公司的防護裝備由各自準備,管理方要籌備50余名工作人員的防護裝備,如果管理方裝備不齊,物流園將不能恢復營業。
在前期購買防護裝備時,宋紹敏細心地留存了10余個商家的聯系方式,聽了社區民警介紹的情況后,她立即挨個聯系,最終一家藥店老板幫忙聯系其他商家預訂到了口罩,三天后到貨。2月27日,物流園負責人拿到口罩后,連聲對宋紹敏表示感謝。
馬蹄蓮
防疫一線的“夫妻檔”
相互叮囑和鼓勵
魏俊是普興派出所的民警,她的丈夫杜昕是永興派出所的社區民警,他們既是同事又是伴侶,還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戰的戰友。自從防疫工作開展以來,夫妻二人分別戰斗在抗疫一線,參與卡點執勤、摸排走訪,沒日沒夜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夫妻倆也只有在工作閑暇匆匆打個電話問好,身處一線,他們通話中最多的就是互相叮囑和鼓勵,“共赴一線,逆流而上”成為了他們共同的座右銘。
忙于工作的兩人只能將兩個孩子交由公公婆婆照看,“桐桐、妞妞,爸爸媽媽不在你們身邊,你們要乖,要聽爺爺奶奶的話。”每天的視頻通話是全家人最開心的時刻,“媽媽,不用擔心我,我會乖乖在家做作業,帶好妹妹,你們要注意身體,我們等著你們回來。”懂事的孩子讓夫妻倆十分欣慰,也讓他們有更多的力量戰斗在抗“疫”一線。
風信子
創建法官調解群
在線調解家庭糾紛
“近期疫情較嚴重,我以為受疫情影響案子要過段時間才能得到解決,沒想到居然這么快就調解好了,還有法官親自‘上門服務’。”在簽完調解協議后,當事人陳某說。陳某口中的法官正是彭州市法院丹景山法庭庭長祝增巧。
3月3日,接到案子后,祝增巧立即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方式耐心地給張某做思想工作,張某也從一開始的拒不接聽電話、不回復信息到漸漸接受法官的意見。在祝增巧的耐心釋法析理下,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祝增巧將調解書送到村上的勸返卡點。陳某和張某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字確認。
疫情防控期間,祝增巧經常接到社區請求協助調解家庭糾紛的求助電話。2月23日,她創建了“祝增巧法官調解群”,開始了在線“云”調解家事糾紛。調解群建立起來后,祝增巧常常工作到凌晨,截至目前,她已經成功調解了6件婚姻家事案件。
迎春花
賣出一捆捆蔬菜
為春耕播撒新希望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作為簡陽市法院駐簡陽市禾豐鎮安全村第一書記的張瑾,牽頭組建了該村疫情防控先鋒隊,全天候全覆蓋開展了疫情防控宣傳、全員排查監測、村(小區)封閉管理、公共事務代辦等工作,筑牢了疫情防控防線。但是,趕在春耕前銷售完地里的農副產品,是張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之外的又一個“考題”。
2月10日,送菜的第一天,張瑾就跑了6家農戶、8個單位和小區。在備貨過程中,原本確定的37份訂單被不斷刷新。為了準確掌握供需變化,張瑾在“幸福美麗安全村”微信群發布訂單,并通過入戶詢問、實地察看等方式,準確掌握村民銷售需求及每日貨源情況,同時還把自己的手機、朋友圈打造成農產品訂購熱線、網絡熱銷平臺。
從2月10日到3月6日,張瑾幫助村民銷售農副產品達19874.9元。2月22日,在得知華中科技大學四川校友會正在組織生活物資支援武漢13家醫院的消息后,按照需求,張瑾還組織村民搶收了1.2噸芹菜。
康乃馨
像操心的老媽媽
給新來醫生寫建議
“來武漢第4天,在駐地也就生活了4天,聽聞下一批救援隊員正在準備,隨時出發,我們想給大家一點建議。”2月13日,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光頭女醫生陳善萍和隊員李勇,在聽說第三批隊員即將出發時,迅速寫下了一篇近千字的“生活建議”,從行李箱的準備,到軟底鞋、寶寶霜、手機防水袋等事事提醒,像極了操心的老媽媽。
結合這些天進房間消洗的感受,她拍照、做指示,再次寫了千余字的“駐地感染防控個人體會”,從開房門、脫外衣外褲、摘口罩帽子,到換鞋、消洗、漱口、進清潔區休息。按照酒店洗手間的布局,一一標注出相對清潔區、相對污染區的位置,以及各個清潔物品的擺放位置。
陳善萍說,隊員們都是剛到武漢,希望自己的心得能與大家一起交流,總結出經驗后再傳回醫院給后備隊員分享,讓大家不走彎路,減少感染幾率,保重身體,戰勝疫情。
白玉蘭
繪漫畫做科普
教大家科學戴口罩
“口罩能反復用幾次?”“紫外線消毒后能不能反復用?”“普通人該選哪種口罩?”……科學使用口罩能夠有效預防疾病,然而在使用過程中大家的疑問層出不窮。
為了讓大家一目了然地了解口罩使用知識,市三醫院神經內科醫生王露特地手繪了一組漫畫。身為醫務人員,王露最近一直被親朋好友追問關于口罩使用的問題。近日在收集到一些專業的科普資料之后,她趕緊把這些資料和家人進行了分享。不過,問題卻依然存在。“他們感覺看到一堆文字腦殼都大了,覺得描述得比較生硬。”她也意識到了其中的問題。
在大學時期就常常畫畫的王露,想到了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將科普知識進行轉換,于是趁著下班時間的空當,投入了創作。為了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她特別參考了市衛健委《口罩緊缺時期公眾重復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參考方法》等諸多文獻資料。“既然是做科普,首先要保證它的科學性。”經過7個多小時的精心籌備及繪制,一組“口罩使用寶典”漫畫躍然紙上。口罩的種類、使用時長、廢棄處理等問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薔薇花
志愿者平均70歲
“老姐妹”一起戰“疫”
在疫情防控中,成華區猛追灣街道培華路社區有支“愛在西苑”女子志愿服務隊,平均年齡達70歲,由20多位“婆婆孃孃”組成,她們的隊長名叫劉永蘭,今年77歲,是一位老黨員。
從1月24日開始,劉大媽帶著她的“愛在西苑”女子志愿服務隊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前線。1月28日半夜,西苑29棟80歲的余大爺突然發起了高燒,這個時候發燒可不是小事,他老伴急匆匆地給劉大媽打電話求助,劉大媽立即招呼院落里的老姐妹,齊心協力將余大爺送到了附近的市六醫院,幸好只是普通的支氣管炎。
“我是一名黨員,時時刻刻以初心使命要求自己,在居民需要我的時候,義不容辭帶領我的‘老姐妹’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盡可能減少社區負擔,我們始終堅信,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劉大媽說。
玫瑰花
“洋媳婦”當起志愿者
她說這是應盡的責任
在武侯區桐梓林社區的防疫志愿者中,來自英國的葛燕希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成都媳婦。
葛燕希英文名叫Daisy,來到中國已經很多年,普通話非常流利,她的丈夫是成都人,是回成都來過年的。
為什么愿意做社區防疫志愿者?葛燕希說自己也經歷過入戶調查,作為一名外國人,如果不會說中文,來訪者也不會外語的話,溝通特別麻煩,很容易造成誤會。她覺得自己可以幫助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成都的疫情防控措施,讓入戶排查工作更有效率。“成都是我的婆家,參與這項工作也是我這個成都媳婦應盡的責任。”葛燕希說。
記者 何良 晨迪 圖片由成都市公安局、彭州法院、雙流公安、市五醫院、市三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