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復工難題,創新用工形式,完善用人制度——
共享員工 為復工復產添動力
開欄的話
保安當起了外賣小哥,借助APP查看企業上下游供需情況,在線辦理相關服務和商用貸款……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一些地區多措并舉、多管齊下,搭建員工共享平臺、幫助企業提升“上云”能力、探索各領域加快不見面服務,發揮技術優勢,有效調配資源,優化辦事流程,保障市場良性運行,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今起,本版“一線調查”欄目聚焦復工復產中的新做法新嘗試,以饗讀者。
靜電手環緊貼手腕,防靜電手套護住手掌,腳上還穿著防靜電工鞋,如此“全副武裝”,對閆東東來說是個新奇體驗;固定、切割、組裝、檢驗,閆東東在車間里忙得熱火朝天……此時氣溫并不太高,但一天下來,他貼身的衣服還是會被汗水浸濕……
4月3日,是閆東東在安徽省蕪湖市中達電子公司上班的第二十五天;在此之前,他是蕪湖方特東方神畫游客中心的主任,負責園區項目接待。疫情期間,有些行業暫時歇業,員工過剩,有些行業則用工需求猛增,人手緊缺。在蕪湖市人社局的組織下,閆東東和方特的其余143名員工一起,從服務業“跨界”到制造業,成為共享員工。
近期,為推動供需平衡、緩解企業壓力,一些地方紛紛出臺措施、搭建平臺,探索共享員工,為企業復工復產增添動力。加強信息對接、做好優質服務、完善用人制度成為保障共享員工的重點。
緩解防疫期間用工難題
員工“跨界”支援,企業“借兵”救場,減輕復產壓力
“在家閑了2個多月,聽公司說中達缺人,我就主動報了名。”閆東東介紹說,車間流水線作業,和他過去的工作環境截然不同。“一開始確實不大適應。但中達包食宿,還提供專業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磨合,我們新來的每個人都能勝任了。”
對中達電子來說,方特來的這批共享員工,一定程度上解了燃眉之急。“疫情期間,制造業普遍缺工,中達3月份的缺口有500多人。”共享員工讓中達電子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卞琛琛心里有了底:“這樣既增加了員工個人收入,又控制了企業人力成本,還緩解了臨時性缺工的壓力。”
今年2月,成都富維安道拓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的老員工陳敏,又和臺式縫紉機打起了交道。“區里的航龍航空工業有限公司要緊急生產一批口罩,缺乏熟練縫紉工人,你愿不愿意去?”公司縫紉機生產線經理彭傳宇接到指令便馬上動身,發動包括陳敏在內的30多名員工趕赴航龍航空支援。
“新縫紉機設備馬上到位,大家先用現有的設備開工生產……”在口罩生產車間現場,航龍航空的工會主席楊興悅和富維安道拓安全工程師張思科現場為大家講解設備使用技巧和安全操作規程。培訓后正式開工:一人一臺縫紉機,備好的熔噴布,先疊口罩褶皺,再接入耳帶,一針一針地在縫紉機上縫了起來……“從2月14日到3月9日,將近一個月時間,這里就已產出70萬只口罩。”富維安道拓黨支部副書記姜東野說,這次共享員工的探索,是依托成都龍泉驛區人社局開發的共享用工服務平臺而實現的,解決了各企業疫情防控期間遇到的用工難題。
推行用工余缺動態調劑
政府牽線搭臺,對接多方需求,提升用工效率
作為合肥市經開區的一家安保企業,疫情期間,安徽卓泰保安服務有限公司40%以上人員無法復工。“部分地鐵站點關閉,我們公司負責保障合肥軌道交通的部分安檢人員只得歇業在家。”公司保安部經理黃彧說,當他看到合肥市人社局發布的《到復工企業就業倡議書》后,就主動聯系了海爾工業園,沒想到順利促成了合作。
為緩解部分企業用工難問題,幫助不具備開工條件的企業員工上崗,今年2月,合肥市人社局發布了《到復工企業就業的倡議書》。2月22日,卓泰保安公司的25名員工變身共享員工,前往海爾電冰箱公司開始短期就業。“共享期間,工資由海爾發,我們就負責員工社保。”黃彧說。
日前,安徽省人社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共享員工”等用工余缺調劑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行共享員工等用工余缺調劑工作。一方面建立企業用工富余、短缺兩張清單;另一方面搭建市級、省級對接平臺,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促進人力資源共享。根據相關政策,派出“救兵”的輸出企業,除省去每月必須給員工發放的基本工資外,還獲得相應補貼。成都龍泉驛區人社局也聯合財政局出臺細則,對參與員工共享的企業給予一定獎勵。
在成都龍泉驛區人社局,就業科工作人員段明君自春節以來,一直忙著幫助各家企業聯系用工對接……其實早在2015年,龍泉驛區就開始嘗試共享員工模式;2019年3月,當地建起“人力資源共享服務”微信群,幫助企業對接崗位需求。楊興悅說,航龍航空就是在和富維安道拓對接后發現,對方的縫紉工人剛好能滿足自己的用工需求,于是雙方簽署協議,約定了共享用工期間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今年3月,我們上線了人力資源共享中心的微官網。”段明君表示,企業可在線上提交員工調劑意愿或臨時用工需求,平臺在尊重雙方意愿的基礎上,提供及時動態調度匹配,幫助企業實現員工共享。
探索機制規范化常態化
保障員工利益,厘清各方責任,謀劃長期發展
剛去新崗位那會兒,陳敏和同事們都覺得對新工作環境有些不適應。員工共享期間的社保、工傷和管理績效等問題,也引起了供需雙方企業的高度關注。“以員工勞動報酬為例,我們公司工人薪酬是計時制,而在那里是計件制。”姜東野說,目前尚沒有統一規定,只能按照協商薪酬規定執行,“這就可能存在不符合效率原則和公平原則的現象”。
“在協議合同里,很多法律風險并不能完全厘清,在操作層面也缺少約束。”段明君坦陳,盡管人社局提供的協議范本已經咨詢過法律專家,但對于如何進一步明確參與雙方企業和員工的權利義務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對此,當地除了加強對重點企業用工就業失業動態監測,還將鼓勵第三方法律機構和行業協會為企業間的服務協議提供法律支撐,探索推動勞動者與借調企業簽訂“二次勞動合同”,明確雙方責權。
3月9日,在蕪湖市人社局組織下,方特人力資源部和中達電子人力資源部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會談。三方針對工傷、勞動保險等內容進行協商,擬定了一份共享員工協議……蕪湖市人社局就業與社保科科長陸照海說:“我們目前開放的主要是相對簡單的崗位、基礎的組裝和包裝工作,風險系數比較小。”
目前蕪湖共享員工主要在文娛類和制造業企業間產生。“文娛類企業存在淡旺季,比如,冬天游客少,就會出現員工‘富余’的情況。我們正在梳理文娛類企業的淡季時間和制造業公司的用工旺季時間,希望以后能將共享員工模式繼續下去。”陸照海介紹。
據了解,合肥市經開區也在探索共享員工長期試點。截至4月2日,經開區已有1770名共享員工,占全市的70%。“共享員工需考慮行業匹配,同類型行業共享有利于員工更快上手。”合肥市經開區人力資源中心副主任鄭靜說,“工傷問題也是難點。我們打算擬定一個協議模板,把工傷、社保這些問題通通囊括進來,供后續企業參考。”
在安徽大學法學院教授李坤剛看來,共享員工模式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待完善。“除了用人安排權、新舊單位的待遇匹配等問題,安全風險也需要考慮進來。”李坤剛表示,不同行業的工傷風險不一樣,管控方式也存在差異。假以時日,若在員工個人發展、職位晉升等方面出臺相應制度保障,共享員工機制完全有可能會實現常態化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