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開始,我省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學校將通過搖號確定學位,也就是俗稱的“公民同招”。“公民同招”將如何促進教育公平?民辦學校將面臨怎樣的挑戰?代表委員對此進行了熱議。
省政協委員、成都市泡桐樹小學校長黃藝竹認為,“公民同招”政策的進一步落實,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因擇校引發的“劇場效應”等問題。對于家長而言,“公民同招”能一定程度上減輕家長的經濟和精神負擔。對于學生而言,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能夠保障孩子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權,讓不同的孩子得到無差別的教育。對學校而言,實行“公民同招”將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學校,都需要由傳統的“生源發展”向“內涵發展”轉變,更多地去思考如何運用科學的管理、豐富的課程、多元的評價提高學校辦學水平,而不是依賴“掐尖”來的優質生源。
在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會會長高善峰看來,“公民同招”政策的出臺,對保證國家落實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戰略具有重要的價值觀引領作用和現實意義。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學校,其責任就是為每個孩子提供最適合他們的教育,讓所有孩子在現有水平上獲得更充分的發展。
省政協委員、西華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王安平認為,實行“公民同招”政策后,對于曾經靠“生源”取勝的民辦學校來說,今后將不再具有這樣的機會。因此只有通過精細化的教學方式,給每名學生提供最適合他們的教學來贏得發展空間;對于缺乏競爭力的民辦學校來說,現在生源數量得到保證的情況下,可以騰出精力,在師資隊伍培養、校園環境改善和教學質量上下功夫。同樣,對于公辦學校來說,“公民同招”也是一種激勵。
省政協委員、光亞學校校長卿光亞表示,教育質量是每所學校的生命線,也是核心競爭力。“公民同招”的政策出臺,讓所有學校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各自的優勢與不足能倒逼學校發展。(四川日報記者 李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