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爸爸走了,外婆走了,你還有我!”2018年6月,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下溪鎮大池塘村“第一書記”易敏含淚送別親人,她的父親經歷一年多抗癌斗爭后與世長辭,2019年元宵,最愛的外婆也離開了人世。
易敏接連收到父親去世、外婆去世的消息,年邁的母親更是遭受重創,一時間精神上無依無靠,此時村里的脫貧工作已經到最關鍵的攻克難關的階段,雞毛蒜皮的事情每天都有一大堆,一天也離不開她這個當家人。怎么辦?對久病在床的父親,她沒有盡到女兒的孝心,父親的離世讓她痛心,孤苦伶仃的年邁母親內心的傷痛必須由她來分擔撫慰。怎么辦?徹夜難眠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易敏最終決定,帶著媽媽去扶貧。
大池塘村山高路遠,但暫時離開曾經和爸爸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家,或許能夠減輕母親的痛苦;雖然住在村里,吃住都比不上城里,可易敏到這里一年多,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具備;農村空氣好,蔬菜新鮮,村里人熱情……易敏不再多想,立即把媽媽接到村上來。她工作忙的時候,回到宿舍有媽媽做好的飯菜,天晴的時候,媽媽偶爾和她一起挨家挨戶地串門。母女情深,媽媽暫時找到了避難所,女兒也放下了遙遠的牽掛。
2017年5月接到下派通知時,易敏的父親剛做完食道癌手術,本來對鄉村工作充滿熱愛的易敏猶豫了。領導的話在她耳邊回響:“脫貧工作任務重時間緊,我們要選派工作能力強、責任心強、有擔當的同志駐村幫扶,請你理解和支持。”易敏知道這是組織對自己的肯定和重托。“父母在不遠游”,父母看出了女兒的顧慮,盡管3個多小時車程的大池塘村談不上遙遠,但是易敏深知扶貧工作的艱辛,未來幾年將不會有更多閑暇陪伴在老人身邊。一個月后,易敏的兒子也將參加人生中最重要的高考。
可是父母對易敏說:“女兒,放心去吧!工作要緊,我們會照顧好自己和孫子。”父母的支持、領導的信任讓易敏放下心底的石頭,在那個艷陽如火的5月,易敏作為“第一書記”正式到大池塘村開始了脫貧攻堅工作。沒有鄉村工作經驗的易敏,剛開始沒什么底氣,對扶貧政策的不熟悉,對村組工作模式的不了解,對村民訴求的無從解釋。她像小學生一樣去學、去問、去了解,走村入戶、摸底排查。村里野生荷塘污水改造、大鯢養殖基地建設、脆紅李種植產業區打造,易敏對大池塘村發展項目和村級建設規劃有了更多的了解,處理事情也有了自己的方法,和村民相處也越來越融洽,易敏成了鄉親們口中念著的“易書記”、心里惦著的主心骨。
為發展“一村一品”產業園區,駐村工作組將脆紅李種植作為主要引進品種重點打造。2017年雨水特別少,已經茁壯成長起來的李樹苗在連續高溫下低了頭,加上灌溉水源枯竭,集中種植產業區內李樹成活率顯著下降,村民們的信心受到打擊。初到大池塘村的易敏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重振大家的信心,繼續將“一村一品”規劃實施下去。
2017年7月28日,天熱得出奇,可是村委會早已聚滿了前來培訓的村民,大家心中對勤勞致富的渴望是酷熱不能阻擋的。2個多小時的培訓解答,田間地頭的現場調查,終于找出了李樹成活率低的癥結,除了天干水旱、除蟲劑的不當使用,后期管理的疏漏也是硬傷。當年11月,易敏帶領村組干部和種植戶代表共同前往峨眉考察脆紅李苗,學習先進經驗,引入良種樹苗。
翻山越嶺,只為不辜負村民的囑托,只為村民在委托書上按下紅手印時那一雙雙期待的目光。又是一年春光燦爛的3月,村里的產業群里喜報頻傳,一張張掛滿新綠的李樹圖片爭先上傳。
“易書記,今年李樹長得好好哦,成活率肯定在90%以上!”
“易書記,李子成熟了,要考慮銷路哦。”接到一個個開心的電話,易敏的眼里噙滿淚水,有信心就有希望!如今,牛頭山、胡家灣、花秋灣、青桿林已種滿了李樹,層層的梯田將會李花盛開,對面的大坪、柑子坪都是村里即將開發的種植區,雪口山流域農業產業區的藍圖上,大池塘村將會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看見希望,易敏和村民、和土地打交道的過程中,一次次戰勝困難,慢慢懂得“今年莊稼長不好,明年春夏還會來”,只要自己永不放棄希望。她也因此,在一片片如雪的飛花中,聽見花開的聲音。易敏說,大池塘村的李花最美,從今往后,我年年都會期待花開!
“鄉親們,暴風雨過去了,生活和生產仍將繼續,不管多大的困難,咱們一起面對,讓我們滿懷感恩之心,共同耕耘好這片土地!”2019年8月7日,烈日炙烤大地過后,一場暴風雨席卷大池塘村。倒伏的莊稼,沖毀的路面,肆虐的山洪,美麗寧靜的大池塘村變得滿目瘡痍。“第一書記”熱心耕耘的村莊慘不忍睹,沒有經歷過這種天災的易敏淚水漣漣。為了恢復家園,她協同土生土長的本地村干部,在很短時間內清除了這次創傷。
牛頭山組組長余志祥家中,“第一書記”易敏組織召開“陽光問廉、百姓問事”預備會。“易書記,感謝你為我們的付出!”村民們樸實的話語充溢在易敏的耳邊,兩年多的日夜兼程浮現在眼前。
大坪組彝族貧困戶莫口大門一家,有八口人,2位老人和5個未成年孩子,只有一個勞動力,房屋破舊,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易敏了解情況后,與駐村干部多次上門,因戶施策、籌備改建舊房,但生活的窘迫使莫口一家對改善住房條件望塵莫及。
“一定要讓莫口大門全家住上新房!”易敏默默在心中立下軍令狀。她迅速召集幫扶責任人、鎮村干部商討減貧措施,捐助生豬、雞苗,鼓勵發展養殖業,與莫口大門原居住地雪口山鄉政府協調,為其爭取整戶實施政策兜底,鼓勵其兒子莫口拉貫外出務工,從根本解決收入問題。對于建房資金缺口,易敏多方協調,在彝家新寨改建項目補助2萬元資金基礎上,爭取市科協、鎮政府、縣科協資金15000元,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莫口大門一家終于舊房換新顏。當藍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當莫口家5個小孩在屋內開心地玩耍,當拉貫打來電話用生硬的漢語說出“謝謝”!易敏知道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有意義。
兩年多的努力,大池塘村兩委建設得到有力整合,新建黨群服務中心拔地而起,村組干部工作擰成一股繩,大池塘村黨支部榮獲“2019年先進基層組織”稱號。
如今,風光秀麗的熒光巖已形成300畝七葉樹種植區,步行道、觀光亭等鄉村旅游規劃初見雛形,野生荷塘污水改造、大鯢科普養殖基地建設、美麗村道打造……大池塘產業發展項目和村級建設規劃在易敏心中構劃成一幅壯美的圖畫,雪口山流域農業產業區的藍圖上,大池塘村將會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期待大池塘的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是易敏心中珍藏的夢想。在馬邊彝族自治縣全縣脫貧摘帽、攻營拔寨的戰役中,她懷揣著這份夢想,沖鋒在前,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艱辛付出,書寫并承諾著一名“第一書記”的錚錚誓言!
也因為這些經歷,易敏知道,農村深厚的土地能夠帶來無限希望,四季的輪回能夠撫平任何創傷,農民的心最淳樸最熱情最懂得感恩。這些也都是她接媽媽一起到大池塘村的原因。她知道,在陽光與土地之中,也只有在陽光和土地之中,母親失親的悲傷會慢慢平復。
“女兒、放心去吧,我和爸爸會照顧好自己和孫子。”兩年前離開樂山的時候,母親的話還在耳邊。如今父親已然過世,易敏必須像兩年前母親鼓勵她一樣,攙扶母親走出人生的陰霾。
72歲的母親牽著易敏的手走在寬敞的鄉村路,突然山坳間閃現一簇白得奪目的野百合,媽媽駐足望了良久。易敏知道,媽媽想念父親了。“讓山風帶去我們的思念吧,媽媽,爸爸一定在我們頭頂湛藍的天空看著我們,在微笑,因為我們此時過得這么好!”
自古家國不能兩全,當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一位純真善良的女性就是這樣以自己脆弱而又頑強的脊梁,托起一個家庭和一個村莊的年年歲歲。讓我們記住這位笑容如花的可愛女性——樂山市科協派駐馬邊彝族自治縣縣下溪鎮大池塘村“第一書記”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