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5點,大涼山深處的天空,月亮還掛在天邊,最后一顆星星剛剛下班,東方迎來了一抹晨曦,天就要放亮了,樹上有幾只早起小鳥試了幾聲嗓子,樹下的山路上,一個背書包的小姑娘上路了。她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園田小學的三年級學生沙曉花。這條熟悉的山路,她已經走了好幾年,雖然要走近四個小時才能到學校,但她心里很雀躍,因為她知道今天有很多浙商銀行的叔叔阿姨又會來學校,陪大家過六一兒童節。
6月1日,位于涼山州西昌市的中國彝族音樂產業基地內,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一部動人的扶貧故事——《索瑪花開》。這是我國首部以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為題材的電視劇,在浙商銀行的貸款支持下由涼山州文旅投資發展集團順利拍攝完成,播出后廣受好評,并榮獲中央電視臺2017年度電視劇突出貢獻獎。
劇中的大涼山,貧瘠卻美麗。每年大地回春時,在扶貧干部的征途中,在沙曉花上學的山路旁,會開滿漫山遍野的索瑪花,露紅凝艷,燦若朝霞。那一朵朵絢爛的索瑪花,也深深銘刻在了浙商銀行人的心里,從總行到成都分行、涼山分行,都不遺余力地將資金、資源和愛心源源不斷輸送到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花開兩枝,各放異彩。“產業和教育,是浙商銀行精準扶貧的兩大抓手。”浙商銀行成都分行黨委書記李永盛表示:“‘全國扶貧看四川,四川扶貧看涼山。’在總行關心指導下,分行聚焦‘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不僅率先在涼山設立了機構,還結合當地實際,深耕產業、狠抓教育,探索出一條金融扶貧的創新之路。”
產業助“造血”:“滴灌”到戶串珠成鏈
作為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州曾經從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沐浴在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陽光下,但由于自然環境和歷史原因,當地不少群眾仍處于深度貧困之中。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國各族人民攜手向全面小康跨越之際,大涼山怎能掉隊?
發展產業——是大多數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金鑰匙。
5月30日,涼山州德昌縣農戶安如友一如往常早早來到了家里的草莓地里,滿地紅彤彤的草莓讓他喜笑顏開,不由自主算起了一筆賬:一畝地年收入大概4、5萬,現在種了20畝,一年毛利在80萬左右。“多虧浙商銀行借本錢給我,明年我準備再貸一筆款,又可以擴大種植規模了。”
盡管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但安如友家的草莓不愁銷路。當地的德昌縣唯益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收購、加工、保鮮、儲存、包裝及冷鏈運輸。加工后的凍干草莓帶著大涼山的陽光氣息,不僅供應蒙牛、伊利等國內大型乳業企業,還遠銷海外的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尼日利亞等地。
隨著企業訂單的增多,更多群眾自發加入到產業鏈中來,有效解決了當地“造血”問題。
2017年6月,唯益農業計劃帶動周邊農戶擴建600畝草莓基地,但流動資金出現了一定缺口。浙商銀行涼山州分行得知后,為企業量身打造資金解決方案。按照“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迅速為唯益農業發放了1400萬元小微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并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此前,當地不少農戶對金融的理解和體驗幾乎為一片空白,加上路途遙遠難以抵達銀行網點,傳統金融服務方式在這里顯得“水土不服”。“為給貧困農戶種草莓提供‘本錢’,我們創新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采用點易貸(合作貸)服務模式,由核心企業推薦農戶名單并提供擔保,將農民的貸款‘搬’到線上,批量授信。”浙商銀行涼山分行行長趙之熠介紹。
“黑科技”打通了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農戶通過“E申請”,可7*24小時隨時隨地使用手機申貸。他們只需辦理開卡,在手機上點一點,填寫基本信息,就可實現當天受理、當天提款,款項直接打給農戶,農戶再將用于采購的草莓苗木款、肥料款、灌溉款支付給合作社和唯益農業公司,幫助農戶擴大草莓種植規模。
與此同時,浙商銀行客戶經理持“融查通”移動設備,依托GPS定位、身份聯網核查、動態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即可在農戶的農田里“一站式”完成受理、調查等工作。審批完成后,農戶在網銀、手機銀行上完成借款合同簽訂,并同步實現線上提還款。
浙商銀行客戶經理還擔當了“培訓師”的角色,他們連續一個星期停留在當地,現場開卡和指導農戶操作,直到農戶熟悉辦理流程、完成貸款手續。短短一個多月時間,浙商銀行即為唯益農業上游36位草莓種植戶提供貸款371萬元。
如此一來,局面就活了。這一“銀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全產業鏈扶貧模式,既滿足了龍頭企業的發展所需,又解決了貧困戶“貸不到、不敢貸、無人帶”等問題。
“多虧了浙商銀行信貸支持,公司現在發展越來越好。”唯益農業負責人胡宗德介紹,前不久,公司還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和“省級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2018年,唯益農業實現年銷售收入約3000萬元,實現凈利潤560萬元,已形成集草莓、桑葚、芒果等水果種植、保鮮、加工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公司吸納就業的1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10戶脫貧,187戶農戶進入企業下屬專業合作社工作。此外,胡宗德個人資助了7名貧困大學生。
不僅是唯益農業,涼山更多的行業龍頭企業也得到了金融“活水”的“資潤”。
涼山州發展(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楊紅霞介紹,浙商銀行涼山分行累計給予集團的信貸融資超過20億元。這些資金在涼山州的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項目推進、應急搶險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
2018年9月,涼山發展成功發行四川省首筆扶貧公司債券3億元,浙商銀行得知這是助推涼山脫貧攻堅的專項債后,積極響應,購買了發行額度的30%,并提供了專業的業務咨詢服務,幫助該筆債券順利發行;2019年4月,在浙商銀行承銷支持下,涼山發展成功發行2019年首期中票10億元,創下了當期同評級的最低發行利率,另有5億元計劃今年下半年發行,專項用于產業扶貧項目。
涼山州文旅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融資部總監左剛也表示,涼山文旅集團及其旗下涼山文廣集團與浙商銀行涼山分行自設立之初,就達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期間,浙商銀行更作為集團最大貸款行,一直支持涼山文旅事業的發展。
2017年7月,涼山文旅集團籌拍我國首部以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為題材的電視劇《索瑪花開》,同期有不少重點旅游項目也在開發建設,資金壓力較大。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浙商銀行涼山分行第一時間為該集團申報授信,在總行的支持下,一個月后向涼山文旅集團發放中期流動資金貸款2億元。最終《索瑪花開》順利拍攝完成并登陸央視,讓更多人關注到涼山的脫貧攻堅事業。
教育“斷窮根”:不忘初心追夢未來
在李永盛看來,脫貧攻堅要“啃硬骨頭”“涉深水區”,光有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到家還不夠,還要著力扶智+扶志,通過教育阻斷代際貧困,才是培育貧困地區內生脫貧能力的長久之道。
曉花所在的園田小學,就是浙商銀行教育扶貧的實踐地,也是一個人堅持幾十年的辦學夢。
馬阿牛,園田村村小創立人和負責人。80年代末,園田村還沒有學校,村里的孩子們只能去當地鎮上讀書。村子到鎮上只有一條崎嶇陡峭的山路,孩子們走這條路上學,來回要步行約10小時,不僅辛苦還很危險。很多家長沒空接送又不放心,寧愿讓孩子失學在家。
馬阿牛不忍心孩子們輟學,決定在村里自辦一所學校,解決孩子們的上學難題。辦學之初,沒有教室,馬老師就把自家的牛棚打掃出來,改造成了教室;沒有黑板,他就往墻上涂了幾層墨汁作為黑板;沒有桌椅,他就親手用陳舊的木板釘成了簡單的課桌與凳子。幾經周折,園田村的第一所小學終于誕生了。
經過數十年艱難的維持和不懈的努力,園田小學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前后一共搬遷過4次校區。當年那個小小的牛棚教室里只有6個娃,到如今明亮寬敞的教學樓里,每天有100多名孩子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里上課。
2016年末,浙商銀行涼山分行了解到,園田小學不少孩子一到周末、節假日就要去山里干活,挖松露、野山菌、挖土豆,但這些東西在當地賣不出理想價格,便將學生采集的農產品收集起來,開了一個“彩虹學子的夢想小屋”網店,進行愛心義賣。很快,所有農產品銷售一空,籌集到40206.54元善款。浙商銀行用這筆善款對10多名家庭極度困難、無法支付學費的學生進行了資助,而后給學生購置了練習冊、教材等資料,保障這些學生不會因負擔不起學費和資料費用而輟學。
正是這簡單的一步,學校的生源得到了保障,上課的孩子越來越多,全村輟學率降至最低,縣教育局在調研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撥款給學校建了新的校舍。孩子們開心得不得了,一個六年級的彝族孩子摸著教室里的玻璃窗愛不釋手,“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么透亮這么美的窗戶。”
“浙商銀行的幫扶,讓我們得到了各界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辦學的信心。”馬阿牛質樸地說。
緣分就此結下。2016年-2018年,浙商銀行成都分行又連續3年在冬季來臨之際走進園田小學,向120多名師生捐贈羊毛圍巾、手套、帽子等御寒用品,以及各類書籍160余冊和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2018年9月27日,一場泥石流導致園田小學停課,經多方力量全力搶救后復課,浙商銀行涼山分行在當年10月組織員工進行了數次捐款。
每一次來,細心的浙商銀行愛心人士都會仔細觀察孩子們的需要,并陸續組織員工捐款為園田小學豎起了籃球架,添置了洗碗機、凈水器等設備,讓孩子們學習之余,也加強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一次,浙商銀行的叔叔阿姨又為孩子們專程帶來了六一的禮物和小食品。曉花沒忍住拆開了一袋沙琪瑪:“好甜呀!”她自己舍不得吃,反而遞給了叔叔阿姨們,“你們對我好,我想給你們吃。”浙商銀行成都分行辦公室主任瞿志斌現場決定,今后結對幫扶曉花,每年為她提供一千元學費,一直資助到她畢業。
“這些教育扶貧舉動,是浙商銀行大型公益助學行動‘彩虹計劃’的一部分。彩虹計劃連續開展了12年,通過結對幫扶、愛心募捐等形式幫助全國各地貧困學生,現已走進了四川涼山、甘肅天水、湖北通城、陜西漢中等地,幫扶學校223所,資助學生超過2萬名。”浙商銀行辦公室副主任蘇雪燕透露。
在四川,浙商銀行金融扶貧的“索瑪花”也在多處綻放:“彩虹計劃”走進了涼山州冕寧縣大山深處的拖烏鄉中心小學,向142名小學生捐贈了書包、文具套裝等小禮品,為老師送去御寒衣物,捐建“浙商銀行圖書閱覽室”;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藏文中學、龍日壩小學以及廣元蒼溪縣,開展“愛心進大山”活動,給當地送去了電腦教室和廣播音響設備等;此外,在南充市儀隴縣,成都分行計劃定點幫扶5個貧困村,每年每個村捐贈40萬,兩年合計捐贈400萬元,投入到當地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面;在樂山金口河地區,目前已通過信用方式發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5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的養殖業。
“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哎洛哎洛哎洛哎......”巍巍大涼山間,滔滔岷江水畔,動聽的歌聲回蕩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下。園田小學的孩子們自發為遠方的客人——那些一直牽掛和關心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浙商人跳起了舞,滿操場歡聲笑語,不少孩子還大聲向一旁的叔叔阿姨們說:“卡沙沙,卡沙沙。”
“卡沙沙”,是彝語中感謝的意思。
在夏日溫暖的陽光照射下,不遠處的一幅標語格外鮮艷醒目:彝家兒女跟黨走,索瑪花開幸福來。
作者簡介: 潘凌 男 生于1960年,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四川金融文聯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四川省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四川金融作家協會主席。主編扶貧影集《太陽睠顧的地方》于2018年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文學作品集《筑夢新高》于2018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金融時報》《中國銀行保險報》和《金融文化建設》《金融文壇》《中國金融家》雜志等發表作品數十件。作品多次獲得《文藝報》等征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