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芳
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中,曾芳算是較忙碌的一個。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長,她不僅要主持參與日常工作,還要抽時間來認真完成提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發展中醫藥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作出系統謀劃和周密部署。而巴蜀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醫之鄉’‘中藥之庫’,中醫藥資源豐富,研究文化氛圍濃厚。”昨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芳透露,今年兩會,她共帶了三份提案進京。“都是跟中醫藥有關的,四川中醫藥要有所作為。”
川渝要共謀中醫藥一體化發展
曾芳在一份提案中提出,希望將川渝中醫藥一體化發展納入國家發改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編制。
為此,她提出了四條建議。建設川渝地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將建設川渝地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爭取重大政策布局和傾斜支持。促進川渝中醫藥管理體制,醫保支付、價格形成等保障機制方面大膽改革,在服務模式、產業發展、質量監管等方面先行先試;建設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形成輻射川渝滇黔的中醫醫療服務集群,帶動西部中醫醫療、科研、教育等全方位發展;建設川渝中醫藥科技創新高地。通過平臺建設和重大項目支撐,形成一批有國際推廣運用前景的重大疾病防治方案,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等,形成中西部中醫藥科技創新高地;建設川渝中醫藥產業經濟共同體。依托川渝中藥材資源優勢,規劃中藥材生產布局、規范中藥材種植生產、品牌打造和產業集成,形成以產業化、規范化為特色的川渝中藥材產業集群,實現中藥材產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要大力推動“互聯網+醫藥”發展
大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用戶通過網絡瀏覽醫藥類信息日均數億人次。其中,慢病患者、老年群體、嬰幼兒等易感人群及其家屬對藥品的信息獲取、購買需求尤其迫切,互聯網上的藥品信息和交易服務成為需要突破的“瓶頸”。
曾芳認為,未來需要大力推動“互聯網+醫藥”發展,打通藥品服務“最后一公里”,方便民眾在線就診、購藥,保障民眾用藥知情權和選擇權。
記者注意到,曾芳在《關于大力推動“互聯網+醫藥”發展的提案》中給出了三條具體意見。
首先,她建議要加快網絡藥品交易立法,促進線上就醫購藥的安全、規范對接。加快網絡藥品交易立法,加強監管力度,使具備綜合用藥指導服務能力、用藥安全保障能力的互聯網醫院平臺、在線交易平臺等在有效的監管下,合法、有序地進入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曾芳還就此提出了對接醫院電子處方、保障外配處方藥品供應、對接平臺內藥店經營者的信息管理等具體操作方式。
其次,曾芳建議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對藥品實現全程監管。她建議可通過立法對藥品追溯進行約束和規范,實施藥品一物一碼序列化管理,以及藥品信息在交易時的電子化記錄和驗證,以最終實現處方藥在全供應鏈的信息化追溯,并推動藥品信息線上化、公開化、透明化。加強政府部門與互聯網平臺數據共享,加大藥品信息共享平臺開放力度,支持平臺上線運行全國一體化或分地域的藥品信息及藥品安全事件共享服務系統。
此外,曾芳認為還應加強對處方藥信息的規范管理和宣傳。她建議建立由藥品和衛生管理部門直接管理、專業學會協助管理的權威處方藥信息平臺,由專業學會組織臨床專家對處方藥的使用進行科普性介紹、病例分析等,增強民眾對處方藥藥理藥性的正確認識,正本清源,讓民眾有機會獲得關于處方藥的權威而易懂的信息。
中醫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急需改革
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實習基地,曾芳“手把手”帶過很多剛從學校走出來的實習醫生。她認為,目前中醫藥專業學位碩士培養面臨著中醫思維弱化與中醫技能退化突出、導師指導過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和規培基地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等諸多困難。
為此,她提議要遵循中醫藥人才培養規律,改革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并且認為這項工作急需推進。
在提案中,曾芳建議以學制三年、6個學期的標準,重新設置各階段培養任務,構建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1+2+3”模式。具體包括:1個學期的中醫經典集中強化學習;2個學期的跟師學習,強化中醫臨床思維;3個學期的臨床培訓,強化臨床基礎和專科技能。
除此之外,她還建議構建“通”“專”并重的中醫經典課程體系,將中醫經典學習和思辨能力培養貫穿研究生教育的始終,構建“通”“專”并重的中醫經典課程體系,形成“集中學習+實踐鞏固”的學習模式,強化學生運用中醫經典、中醫思維模式指導臨床實踐的能力。通過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設立2個學期跟師學習等方式,構建夯實“師承”與“院校”相融合的培養模式。還要構建“規范”與“個性”相融合的教育體系。充分體現中醫人才成長規律,探索符合中醫藥規律和特色的教育體系,盡力規避“千人一面”現象。
(四川日報記者 趙榮昌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