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與時間賽跑的人

2020年07月08日11:30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時間”是什么?對于年逾六旬、識字不多的王科書來說,“時間”是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

時間就是掛在墻頭上的鐘,夕陽下逐漸拉長的影子,豬圈里不斷長肥的豬。

時間已經不多了,年過六十,還剩下多少日子?家住峨邊彝族自治縣沙坪鎮月包村的王科書來不及去想這些問題,她沒有更多時間。

開荒:苦盡甘來的王婆婆

太陽下山前,留下一抹余暉,正在地里勞作的王科書就籠罩在這抹余暉里。忙累了,她終于可以坐坐,喘口氣,對著眼前的景色入迷。夕陽下,這個坐落在山腰上、名叫“月包村”的小山村,從未如此寧靜。

時間回到一個多小時前,王科書陪著孫女趙心怡剛回到家,就想起前兩天要開荒的3畝多地還沒弄完,容不得半點猶豫,她扛著鋤頭就上了山,一鋤頭一鋤頭地刨開泥土,全部點上包谷,不知不覺天已漆黑,她趕緊扛起鋤頭往家里趕,家里還有孫女在等著她。

晚上7、8點鐘,她弄好了晚飯,安頓好了孫女,又跑到豬場去照料剛買來不久的6頭母豬,打掃衛生、清洗圈舍、掏糞、準備豬飼料,到床上躺下已經深夜11點……

這一切,64歲的王科書早已習以為常。

每天凌晨3點,天不見亮,王婆婆就摸索著起床,為孫女準備好早飯,再走過有5、6分鐘路程的村道,到豬圈喂豬,最近購進的這6頭母豬,已經被她“伺候”得膘肥體壯,這也多少讓她有些安慰。

凌晨4點,婆孫兩人吃完早飯就出門了,從月包村到峨邊縣城的沙坪小學,要走近3個小時山路,這樣趙心怡才能在8點前按時入學。

中間環節容不得任何閃失或猶豫,為了趕時間,趙心怡有時也搭乘村里的小面包車去趕早課。

“這一趟要多花去8元錢。”習慣了精打細算的過日子,王科書覺得“走路”更劃算。

送完孫女回到家,王科書就忙著打掃豬圈、喂豬、鋤地;有時候她將孫女到學校后,也會在縣城找個空地方坐一坐,中午就跟著孫女吃盒飯,放學后兩人再一起回來。

“小滿”過了,該“芒種”了。開荒,這段時間成了王婆婆的又一個心事。那些左鄰右舍常年不耕種的土地,都變成了荒山荒土,滿是雜草和齊人高的雜木,想著荒了怪可惜的,自己又喂著幾頭母豬,還不如開荒自己種點玉米做飼料?王科書就這樣下定了決心。

每天接送孫女回來后,她扛著鋤頭到荒地里,砍樹、鏟草還不是最辛苦的,地很久沒有耕種,一鋤頭下去,就刨出一個小點,她握緊鋤把,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天弄一點,全部種上包谷。

“前天天快黑的時候,我的兩個鄰居在地頭種辣椒的時候,聽到附近有聲音,發現我還在開荒,就幫我一起點包谷,不然怎么弄得完哦。”王科書說。

好在辛苦努力沒有白費。種下包谷的兩天后,一場雨從早上開始一直下到中午,泥土泡透了,種子也吸飽了水分,看樣子今年的莊稼會有個好收成。

“我的年紀大了,家里也沒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情,就覺得現在的日子,像吃了蜜一樣。但是如果不去干點活,就好像這一天沒有過好,可能是過去過慣了苦日子,但是不論日子多苦,只要一忙起來,啥子煩惱都忘記了。”王科書說。

奮斗:不向命運低頭

王科書一輩子都在與命運抗爭。

她出生于樂山市金口河區大山深處的一戶窮苦人家,1979年就嫁到了月包村3組。那時候,她的丈夫趙啟云在川南林業局下屬的一個養路站看守林場,一家人過著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不幸的是,王科書的大兒子才幾個月大時,丈夫就被查出來患有精神病,家里失去了主要勞動力,一下子沒有了經濟來源,王科書硬是靠著瘦弱的肩膀撐起了這個家。

她種蔬菜背到街上賣、有時還外出打點短工,終于把一雙兒女拉扯大。

一邊賺錢養家,一邊照顧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和一個患有精神病的丈夫,王科書默默為這個家付出著,也得到了回報,隨著兒子、女兒相繼成年,且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心中感到無比欣慰,不知不覺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但厄運再次降臨這個家庭。王科書20多歲的兒子在福建打工時又因為突然發病,進了精神病院。她兒媳年紀輕輕,也只得遠嫁他鄉,留下年幼的孫女與她相依為命。

“大兒子查出來得了精神病時,唯一的小孫女還在讀幼兒園小班,隨后他被送到峨邊精神病醫院,現在都7年了,加上看到孫女還很小,當時心里還是很難過,但是日子再苦也得過不是?”那段日子,王科書記憶猶新。

雖然接連遭遇不幸,但是想到家里的人需要自己,還有幼小的孫女需要撫養,自己絕對不能倒下!

王科書決不屈服,再次起來向命運抗爭。

丈夫、兒子接連倒下,家庭收入來源斷了,也不能僅靠著那幾顆莊稼,月包村又是一個山高路陡,交通不便的貧瘠山地,她自然而然想到農村傳統產業:養豬。

2008年,王科書開始嘗試養豬。幾年下來,王科書已經養了70多頭豬,成了村里唯一有規模的養殖大戶。從喂養到防疫,她全是自己一個人親力親為。

“第一次見到王科書,她穿著筒靴,正在打掃豬場,那時候她的孫女才5、6歲,奶奶掃豬糞,孫女就幫著沖洗豬圈,忙到中午兩人隨便煮點面就對付過去了,婆孫倆的勤勞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時任月包村駐村幫扶干部(現任村“第一書記”)的羅君秀介紹,2015年她剛到村,就認識了王婆婆,當時去王婆婆的豬圈里頭,大大小小的生豬已經養到了100多頭,這些豬就成了她們家的經濟來源。

王科書清掃豬圈(劉佳 攝)

挫折:感謝脫貧路上有你

但養豬的過程絕非一帆風順,隨著規模逐年擴大,加上受養殖技術、交通、市場等因素制約,幾年時間下來,王科書不但沒掙到錢,反而還欠下了一大筆債。

特別是2016年購進的34頭小豬,養大后僅2萬元錢就被豬販用車全部拉走了,賣肥豬的錢甚至還不上買小豬的錢,當時王科書氣得在豬圈頭趴著哭,自己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不說,這批豬是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唯一指望吶!

“那時候,修房子、建豬場、生活費,加上養豬持續虧損,一共欠下80多萬外債,欠下80多萬,那時我已經61歲,哪里去找這些錢呢。”王科書心里十分擔心,巨大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有時候整晚上睡不著覺。

在最困難的時候,王科書一度想到了出售剛裝修好的新房,希望用賣房的錢償還一部分借款。2017年,她要賣房子的事情經過峨邊電視臺采訪報道,得到了樂山愛心企業家、省人大代表胡英的關注,在聽到王科書的事跡后,一次性捐助了她5萬元錢;另外一家愛心企業——四川君和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慷慨解囊,捐助了3萬多元現金;結對幫扶單位峨邊縣政府辦公室,也為王科書籌集了4萬元幫扶資金,用于新建化糞池等配套設施。有了這些幫助,王科書償還了一部分欠款。

時任月包村“第一書記”的周鑫知道王科書家庭情況后,三天兩頭跑到她家里,了解困難情況,知悉幫扶需求。周鑫不僅給王科書資金扶持、精神鼓勵,還親自和她一起搭建豬圈、雞舍,協調學校,送小孫女去學校。

為了付清所欠債款,王婆婆的“還賬方式”也很特別,在將要出售肥豬時,她會將債主們邀請到家門口,肥豬稱重出售,現金直接用于還債,幾乎不過她的手。這也讓鄉親們認識到王婆婆是個非常講信用的人。

“好在有黨委政府、扶貧干部、社會上的好心人幫助,讓我度過了養殖難關,后來的兩年陸續通過繁育小豬、出售肥豬,賺來還了70余萬。”王科書說,“這個社會上,有很多好心人幫助我,我都記在心里,我還要不斷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

還債:與時間賽跑

為了償還剩下的這部分欠賬,王科書一直都在與時間賽跑。

“想到還有10多萬的欠賬,其他賺錢門道自己也都不會,只有抓緊一分一秒養豬。”2018年,王科書養殖的100多頭生豬陸續出欄,2019年存欄生豬也有80多頭。

“賣一點,還一點,留下一部分作生活費,不出意外應該在2020年上半年還清欠款。”王科書有著自己的謀劃。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9年4月份,感到身體不適的王婆婆被查出來患有宮頸癌,幸好發現及時,在胡英的協調聯絡下,手術也比較成功,轉危為安。

從4月份住院到7月份出院,前后兩個多月時間,王科書到鬼門關“走了一遭”,家里存欄的近100頭生豬卻耽誤不得,她一直委托鄰居幫忙照看喂養——這些豬幾乎成了她的精神支柱,一頭也舍不得賣。

“看到病歷的時候,心里一涼,害怕上了手術臺就出不來了。心里最放心不下我的孫女,其次圈里的豬兒,如果豬兒沒有了,一家人翻身的機會可就沒有了。好在一切順利,最感謝的就是胡英,她不但專程來看望我,還幫我忙前忙后跑醫院,聯系專家,幫助我順利度過了難關。”王科書說。

出院以后,王婆婆一邊繼續養豬,一邊恢復身體。這時候,毛豬價從2019年上半年不到10塊錢一斤,漲到了8月份的10多元一斤,看著豬價蹭蹭蹭往上漲,“第一書記”羅君秀有些坐不住了,想到王婆婆還有20多頭肥豬還沒出欄,害怕再等下去價格下跌影響收入,就勸她趕快出手,“市場往往有不可預知的風險,現在行情好就趕快出手!”

看到上漲的豬肉價格,王科書本來想再等等,計劃到2019年底再大量出售,或許能多賺一點,她就能徹底“翻身”了,但仔細分析后也覺得羅君秀說的有道理,畢竟市場行情不等人,再等下去遇到意外的風險也不一定。沒過幾天,她以每斤13-16元不等的價格出售了19頭肥豬,不僅把10多萬元的欠賬全部還清了,還用余下的一些錢購進了2000只雞苗。

果然不出所料,到2019年下半年,當地毛豬價格雖一度漲到18-20元/斤,但王婆婆家剩下的母豬、小豬卻因為非洲豬瘟損失殆盡,幸虧之前出手及時,不然損失就大了。

一輩子與時間賽跑,這回,她跑贏了時間……

然而,王科書經歷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此時也多了一份平靜,一份坦然:“現在,把家里的賬還清了,我高興;但更高興的是,感謝愛心人士的關心、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我能從病魔手中逃出來,過上現在平安幸福的好日子。”

如今,身體恢復狀況良好的王婆婆依然健步如飛,天天忙著喂豬,接送孫女上學放學。家里沒有債了,生活也越過越好,但是,本來該在家里享清福的王科書卻依舊閑不下來。今年,她對所有圈舍進行全面徹底消毒,并請來工人,改造豬場、硬化地面,又購進了6頭母豬,還開荒種上了幾畝包谷。

“開荒3畝多地,加上自家還有5畝,共有8畝地,全部種上了包谷,包谷多種一斤,自己就少買一斤,慢慢就不用再愁喂豬沒飼料了。”王科書說,“躺在醫院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孫女。聽到醫生給我說我的病情,我心里就知道,如果弄得不好,可能就回不來了,孫女是我堅持下來的動力。”

前段時間,王科書的丈夫離世了,悲痛歸悲痛,但日子還要繼續。開荒、種地、喂豬,成了王婆婆的又一寄托:“希望時間再慢一點,讓我再喂養出一批肥豬,以后再也不用借錢了,自己多大能力,就喂多少豬,錢是一分分賺錢。生病期間,縣婦聯的領導、村里的扶貧干部、愛心人士和企業家都來看望我,也讓我很感動。”

直到現在,王婆婆仍然在與時間賽跑,但這回不再是爭分奪秒的“競技”,而是比拼耐力的“長跑”,王科書說,她要把身體搞好,身體健康才有本錢,要看到孫女長大成人的那一天。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