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我們來唱個歌,好嗎?”
“好。這是我的頭,謝謝就點頭。 這是我的眼睛,愛你亮晶晶……”
6月的清晨,孩子們的歌聲響徹巴古鄉勒布村,前來送孩子們上學的家長遲遲不愿離開。
四川省涼山州美姑縣巴古鄉勒布村幼教點是涼山州一所普通的村幼兒園,在這里讀書的都是3-6歲的適齡孩子。孩子們在幼師的帶領下,通過游戲和唱歌的方式學會了普通話。過去,因學前教育的缺失,不少孩子上小學后才開始學漢語,語言障礙導致“學業困境”,孩子們聽不懂便容易厭學,于是有的人很早就輟學了。
“這個幼教點開辦于2014年9月,在勒布村村民委員會會議室教學,面積雖然不大,但里面布置得溫馨整潔,教學設備比較齊全。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基本上都不會說普通話,個人衛生情況也比較差。”美姑縣巴古鄉勒布村幼教點老師馬海伍呷告訴記者,一開始,幼教點只有30多個學生,現在家長都搶著把孩子送到這里讀書,現在已有80多人。“入園率從2014年的50.73%提高到現如今的85.35%。”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美姑縣巴古鄉勒布村幼教點的孩子們已初步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比較流利地使用普通話和老師交流,在個人衛生和行為禮貌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變化。
“現在家長也跟著小朋友學起了普通話,有時候去趕集,學了幾句普通話,就算不會說,他們也能聽懂。”馬海伍呷老師說,這是“小手牽大手”的力量,“回家后小孩子跟爸爸媽媽講普通話,看電視還能給家長當翻譯。”
除了成為家長的小翻譯,記者在美姑縣洛俄依甘鄉新農村幼教點了解到,幼教點的普及還讓許多家庭改變了對教育的看法。
“一開始,許多家長可能把我們(老師)當成了保姆。現在,孩子們的變化換來了家長對我們尊敬。”美姑縣洛俄依甘鄉新農村幼教點老師吉克阿米告訴記者,家長們看見孩子會自己洗頭發、洗手、洗衣服,“家長會真誠地說,阿米老師謝謝!”
午飯時刻,阿米老師讓孩子們排隊上廁所、洗手,值日小組需要幫助老師分發午飯。
“老師我去我去,老師我可以幫你,孩子會很主動去學習勞動方面的事情。”阿米老師說,午飯時,小朋友分組排隊下樓,依次把自己的小板凳排好落座,等待一起開餐。“我個人覺得,要讓孩子們學會自己洗碗,在家里也可以分擔一點家務。以前家長們都不理解老師,現在孩子們不僅學會講普通話,還會自己洗頭發、洗手、洗衣服,家長都很認可。”
“全縣的入學率達到了85%,已經越來越好,家長的教育意識也很強。我們去小學測普通話水平,發現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普通話都說得非常棒。”據美姑縣學普辦工作人員楊麗介紹,美姑縣為實現幼兒“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的目標,全力推進學前教育。目前,全縣設立291個村幼教點、313個教學班,招收幼兒11481人。“‘學前學會普通話’,就是為了幫助大涼山的學齡前兒童聽懂、會說、敢說、會用普通話,幫助他們為今后學習、生活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