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總是給熱浪潑冷水,一陣“偏東雨”過后,囂張的高溫降調,微風過處,山坡上,樹在搖花在笑,榮縣新橋鎮沙灣村4組的吳宗全臉上更是春風蕩漾,因為,天空作美,“義務”為他的千畝柑橘澆灌。
站在高高的山崗眺望四周,10余個大小山坡上有著翠綠的柑橘園,橫看成排,豎看成行,俯瞰像畫,1100余畝近7萬株油綠色柑橘,書寫著田野的狂綠。這里,就是近4年來,農民企業家吳宗全,“以工養農”投資近1000萬元打造的千畝生態型優質柑橘園。
該村黨支部書記吳元智手指眼前這片柑橘園介紹,4年前,這些地非常瘠薄,不論種啥只要遇到天干,就幾乎顆粒無收,像是荒山,幾十年來都沒種植過糧食,連雜草都難以生長。吳宗全流轉后,是花了大本錢來改造的,4臺挖掘機在這10余個山頭整整干了120 多天,最高改造成本將近每畝1萬元。
吳宗全介紹,挖機給栽下的每一窩柑橘都深深地掏了一兩米深的坑,這樣能防止較長時間的干旱;同時,果園里幾十公里長的灌溉管網縱橫交錯,能在第一時間實現灌水抗旱。
立在柑橘園中的10盞太陽能殺蟲燈,日夜守護著柑橘園的安寧;一張張黃色的沾蟲扳掛在樹枝上。“為了少施或不施農藥,保證果子生態,所以才采取了生態的手段來防治病蟲。”吳宗全介紹。
以黨建促發展,這句話在沙灣村真是不假。吳宗全說,別看是瘠薄地和荒地,種啥都不豐收,但真的要流轉,有的村民還“舍不得”,因而村黨支部為其做了不少協調工作才能成片集中改造栽樹。
家門口務工就業,以小時為單位向村民計發“技工”工資,在榮縣還是首例。“做計時工,一個小時12元,工資比任何一個農場開得高,這4年時間中,每年支付當地村民的‘技工’工資100余萬元。想辭退一個干活的村民,現在還不得行,大家都樂意在家門口拿高工資吃飯。”吳宗全說。
“果園里,有千元一棵的‘明日見’高貴柑橘品種,有無核沃柑,有大雅1號等3個優質品種,我這里的柑橘,因為管理的‘秘方’,可以讓12月開始上市的柑橘,留在樹上賣到次年4月份,我要將這里打造成全縣全市管理最頂尖、品質最高端的柑橘示范園。雖然今年初掛果只有40余萬斤產量,但省內外已經有不少客商進園來‘談婚論嫁’。2年后,這里將有500萬斤柑橘賣全國。”吳宗全信心百倍。
采訪獲悉,1100畝柑橘園是主業,另外吳宗全還帶領40多名當地群眾,創辦了榮縣新橋鎮永興塑料廠,出任董事長,工廠里掙取的錢拿去“養”地里的柑橘。(余美霖 蔣兵 朱虹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