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四川報告 內生動力】

回鄉,回鄉!

駱駝

2020年08月11日15:2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先鋒牡丹艷

又近黃昏,遠處天邊的云彩,像極了大城市晨起時的霧霾,令人喘不過氣來。

陳志宏久久地望著那些云彩,淚水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我要回去!我要回去!

看似簡單的四個字,放到一個人對身邊物事的重大決策上,它們就變得無比沉重起來。

陳志宏下定決心要回去的,是他的老家,四川省樂山市峨邊縣彝族自治縣五渡鎮先鋒村。

此刻,陳志宏站在樂山的一處高樓上,久久地向老家的方向張望,誰也不知道,他此時的心情是多么復雜、難受,五味雜陳......

時間是2011年冬季,先鋒村一位在陳志宏的沙場務工的工人要回老家過年,向他請假,陳志宏腦子里一個念頭一閃:回去看看。于是,他對那位村民說,走,我送你,我也想回去看看!

說走就走的行程,讓陳志宏那位老鄉莫名激動。比老鄉更激動的,當然是陳志宏了!十余年啦,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拼的他,已經有十余年沒有回過先鋒村了。那畢竟是自己的故鄉!

他一路輕哼著兒時的歌謠,想象著榮歸故里后,故鄉驚人的變化,會給自己帶來多少感動啊。

然而,現實就是那么殘酷!

隨著故鄉的靠近,陳志宏的臉色越來越難看。當他被迫靠邊停車,真正站在先鋒村的土地上時,他的激情降到了冰點!

十多年過去了,故鄉依舊是原來的模樣,連公路都沒有修通!

他們只得步行往山上走去,每走一段,陳志宏都要在路邊站一站,環顧一下四周。田園上叢生的雜草,似一支支利劍,交替刺向他的身心。破敗的瓦房、被雜草淹沒的小路、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小樹,無一不令他悲從中來。

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么?這就是生我養我的故土么?

自己這些年去過那么多的農村,到處都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自己的故鄉,為什么一直在山間沉睡,沒有變成期待中的美麗模樣?

就在那一刻,陳志宏緊握雙拳,暗下決心:回鄉!我要回鄉!我要與鄉親們一起,改變家鄉的面貌!

回到樂山,陳志宏迅速聯系在樂山工作、生活的先鋒村人,一起商議、尋找,尋找先鋒村多年為什么變化不大的原因,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約了家鄉的發展?

煙,抽了一包又一包;茶水,續了一次又一次。大家一致認為,制約家鄉發展的主要問題,就是村里沒有能夠掙錢的項目,沒有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

干什么呢?什么產業才可以持續有序發展,同時又可以同鄉親們一起共同致富呢?

陳志宏很快將沙場轉給一位信得過的朋友經管,自己一心撲到了尋求適合先鋒村發展的項目上去。

茫茫商海,去哪里尋找適合自己家鄉發展的產業。

陳志宏帶領自己的表弟,到省城、跑周邊市州,走周邊省、市。請專家預測,請專業人士評估,隨著一項項計劃被推倒,一項項指標被否定,陳志宏的心里反而高興起來。排除法,有時候就是一副令人興奮的良藥,否定的越多,越是堅定了他干下去的決心!專家們把不適合先鋒村種植養殖的,用科學依據將它們放到一邊。那么,剩下的那些里面,是不是就有適合先鋒種植、養殖的呢?

某一天,陳志宏在外地一處牡丹基地考察,當看到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牡丹種養所需要因素與先鋒村極其相似時,陳志宏在心底大吼一聲,就它了!種植牡丹!

當陳志宏連夜從外地趕回先鋒村,把自己種植牡丹這個想法,第一時間告訴大家時,聚在一個農家小院里的鄉親們笑開了:

“我看你是在外面晃慣了,種那些花花草草的,能當糧食吃?”

“我才不信,你那牡丹花還能變出錢來!”

“土地上長幾苗莊稼,至少可以飽一下肚子嘛,你那花,除了看,還有啥用?”

沒有一個人支持!

第一次召集鄉親們商議種植牡丹的事宜,不到半小時就宣告失敗了。

什么叫不眠的夜晚?那天晚上,2012年的那個晚上,就是令陳志宏終身難忘的夜晚!他將自己關在親戚家的房屋里,望著窗外的夜空發呆......

第二天,陳志宏早早起床,開大會不行,那我就分頭開小會,我一戶一戶找他們談心,交流,分析牡丹種植前景,我就不信,他們的心是石頭做的。

不信不行!

花了兩天時間,陳志宏走訪了他自己認為會支持他種植牡丹的鄉親們。但結果令他大失所望,他走訪的所有人中,沒有一個人支持他!

倔脾氣的陳志宏使出自己的倔脾氣,他不再去找任何一個鄉親談心,和他們商議種植牡丹的事情。

他從親戚那里租來3畝地,從外地拉回牡丹種苗,默默地開始了牡丹花種植之旅。很快,他又想法擴大了種植面積,將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100畝。

那一年,先鋒村的鄉親們常常看到,無論酷暑,無論風雨,無論嚴冬,無論烈日,陳志宏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天緣牡丹基地上。工人除草,他參與除草;工人施肥,他參與施肥。他甚至還在基地旁邊搭起了一個窩棚,下雨了,就在棚子里坐一會兒;累了,就去棚子里躺一會兒。

人們認為,這小伙子,怕是“走火入魔”了吧?這么干下去,不僅血本無歸,整個人,也會垮掉的。有人勸他,你還是好好回去經營你的沙場吧,也不至于遭這份罪。

陳志宏對說話的人笑笑,便不再說話。

又是一個漫長的冬季。牡丹花的冬季管護,容不得半點掉以輕心。陳志宏要求所有管護人員,嚴格按照牡丹種植技術進行管護。他依然默默守護在基地,依然是,下雨了,就在棚子里坐一會兒;累了,就去棚子里躺一會兒。

春天說來就來!

陳志宏覺得,今年的春天,比哪一年的春天都來得更早、更及時一些!牡丹園里,牡丹們漸次將嫩芽遣上枝頭。那是怎樣令人心動的色彩啊。陳志宏說,那些嫩芽,即相抱相擁,又獨立枝頭,那是些多么令人向往的嫩芽啊。

每天,陳志宏都要步行走過每一片種植了牡丹的田園、山坡,看著那些嫩芽一天天長大。

3月,期待中的3月終于來到了!

那是怎樣的一片花海啊,陳志宏說,我文憑不高,形容不出那種美麗的景致,漫山遍野的綠色間,各色的牡丹競相綻放,那種美麗,你不親自感受,就不會知道它的韻味。牡丹花花期很長,可以從每年的3月一直開到5月,當時種植了包括花王、紫二喬、雪源紅花、月宮燭光等數十個品種。

很快,游客們蜂擁而至,先鋒村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人潮涌動的場景。

游客云集的牡丹基地

陳志宏向慕名前來采訪的記者和游客介紹,牡丹全身都是寶,不僅有觀賞價值,還可藥用、油用。根可入藥,籽可榨油,榨油后剩下的殘渣還可以做牙膏,花、種、粉都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市場前景看好。牡丹園區種植了很多種油用牡丹,油用牡丹是一種原產于我國的多年生小灌木,是一種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產油率高。所提煉出來的牡丹籽油,營養豐富,且價格高,銷路好,具有極高的開發利用價值,能產生很好的經濟、生態及社會效益。

陳志宏在心底暗自發誓,我一定要擴大種植規模,迅速成立專業合作社,與鄉親們一起,共同致富!

時間很快到了8月。

由于峨邊光照、氣候適宜牡丹生長,試種表明,這里的牡丹品質,特別是結籽的飽滿程度都好于原產地,每株根系也更發達;厮心档ざ疾淮虺輨捎萌斯こ荩柿弦仓挥糜袡C肥,嚴格規范的種植,保障了產品的質量。8月底9月初,基地迎來收獲的季節。

連天緣牡丹基地請來的技術人員夏益先都不敢相信,先鋒村的牡丹會生長得如此之好。夏益先說,油用牡丹堪稱‘鐵桿莊稼’,40年—50年不換茬,一次種植長期收益,每畝產值超萬元,是一般農作物的10倍。“陳總還多次到山東菏澤和安徽崇嶺等地學習取經,邀請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進行技術指導。保守估計,每畝地大約能產150公斤牡丹籽,目前每公斤牡丹籽可以賣到30元,僅2013年試種的那3畝地,就有上萬元的收益。我們的產品根本不愁銷,市場搶著要。現在,基地的牡丹生長時間還不算長,等到豐產期,每畝可收獲400公斤籽。這可是巨大的潛力股啊!

有了試驗的初戰告捷,有了堅實的技術支撐,陳志宏和他的峨邊天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宏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自然備受關注。

各級領導和業務主管單位領導先后來到天緣牡丹基地,實地調研,實地考察,實地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困難,幫助他們因地制宜制定遠景規劃,并派出專人和專門的技術人員,實行一對一聯系。只要是專合社急需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定點聯系人,直接上報相關部門,特事特辦;只要是有利于天緣牡丹基地發展的一切技術力量,都可以通過專業單位的專業人員,第一時間得到幫助。

市、縣領導視察牡丹基地

很快,先鋒村的鄉親們拋卻顧慮,紛紛要求加入到專業合作社來。

陳志宏背過身去,滿面是淚。

這就是自己回到家鄉的初衷啊!為什么這條路,會走得這么艱辛?

憶起往事,先鋒村村民張秀堂激動萬分,他說,記得那是2014年3月,當時,應該是天緣牡丹基地發展最困難的時候,當時正春耕,因堰渠沒有維修,水根本就不能引到村民的田里,先鋒三組50余畝田面臨“等水栽秧、靠天吃飯”的境遇。正在大家痛苦萬分,無力解決問題時,陳志宏咬緊牙關,從本就十分緊張的基地建設資金里,擠出1000多元錢維修堰渠,很快,50余畝良田及時種上了秧苗,未誤農時。先鋒村四組一名困難老黨員去世,陳志宏又拿出了幾百元用于安葬老黨員。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作為先鋒村“宏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志宏每年承諾向全村人人均分紅50元。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先鋒村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找到他,希望他能幫助村民脫貧。陳志宏說,我回來的初衷,就是與大家一起,共同脫離貧困,共同走向富裕,說起來,這是我的責任!他當即與村兩委領導商議,確定了將所有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的計劃,讓貧困戶在合作社里務工。

馬上,公司里有人提出了異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貧困戶的人工作能力較差,讓他們進來會拖合作社的后腿。

陳志宏說:“大家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也知道大家是為了合作社更快更好發展著想?赡苣銈儾皇侨巳硕记宄,我當初下定決心要回來,就是要與所有的鄉親們一道,齊心協力,改變家鄉貧困落后的面貌。現在,時機成熟了,我們一定要與大家一起,讓我的家鄉換一種容顏,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

發展中的艱辛,無以言表。

據了解,天緣牡丹基地實現每年支出勞務費100多萬元,將全村的貧困戶都納入了合作社,每年進行分紅,覆蓋范圍還包括周邊鄉鎮的兩個村,陳志宏的專合社,每年贊助先鋒村2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先鋒村首次實現了集體收入為零的突破。 2016年底,先鋒村30戶、83人順利脫貧。

脫貧不是目的,實現共同富裕就是目標!

公司實現收入了,彝家人民又能得到什么呢?在天緣牡丹基地上班的先鋒村村民張秀堂說,天緣牡丹基地的這些土地,以前大都是撂荒地,無人耕種,實在太可惜了,但沒有辦法啊,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掙活錢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小娃兒,也做不動那些土地了,F在,將閑置的土地流轉給天緣公司,村里人不出一分錢,一份力,我們在土地上就有了收益,每年每戶純收入約1萬元。村里有企業進來了,我們又可以在公司里務工,每月包吃包住,還有2000元左右的工資。等賺錢了,加入合作社的人還有更多分紅呢!

據公司辦公室人員小李介紹,基地還興辦了養豬場、養雞場、養肉鴿場,除了牡丹,還在基地內種植了很多適合本地土壤的生姜、陽荷等農產品,銷路奇好。平常有近30名附近的村民在此務工,收獲季節,用工人數還會多很多。

先鋒村黨支部書記劉劍說,為促進牡丹產業發展,應運而生的峨邊先鋒宏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當地33戶群眾發展牡丹種植產業。

穩步創新是健康發展的前提,2015年,合作社開始試種的牡丹觀賞園,栽種了近20個品種的觀賞性牡丹,依托基地,發展牡丹觀光產業,沿機耕道栽種觀賞性牡丹,豐富峨邊‘黑竹溝百里旅游文化長廊’內容,促進當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毕囊嫦日f,為帶動更多彝區群眾增收致富,公司還分步實施,不斷延伸產業鏈,發展牡丹花蜜和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牡丹化妝品等牡丹科技產品,建設牡丹油生產線,實現集種苗繁育,油用、藥用牡丹生產加工的綜合發展,建設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文化養生、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物聯網林農生態園區,輻射帶動更多人民群眾同奔小康路。

先鋒牡丹,爭奇斗艷,如今的先鋒天緣牡丹基地已成為了峨邊的一張旅游名片。2017年,在天緣牡丹基地舉辦了峨邊縣第一屆牡丹節,先后吸引了數十萬人前來觀光旅游。數十家新聞單位的記者紛紛前往先鋒村采訪,了解陳志宏的創業故事,都被陳志宏先富帶后富,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的精神所感動。一大批報道文章、影像見諸報端,展現銀屏。

2017年6月,陳志宏被評選為“十大感動峨邊人物”。

在先鋒村天緣牡丹基地,和我一同前往的沙坪小學凌蓉老師感慨萬千,她說,先鋒村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一點都不為過。除了你看到的硬件設施的變化外,先鋒人的精神風貌和習慣養成變化,也值得關注。你看看他們現在的精氣神,你就知道,在脫貧奔康的政策下,他們受到了多大的益處!凌老師自豪地告訴我,天緣牡丹基地,也是他們縣作協的創作基地,就在4月3日,縣作協會員剛在這里進行過一次采風活動。

峨邊縣作協在牡丹基地采風

因了提前的“備課”,在天緣牡丹基地那座新建的高樓里,我們與陳志宏坐下來擺談的時間很短。我們在園區里穿行,在山頂上展望,一幅幅天緣牡丹園區的近景圖和遠景規劃圖,迎面而來。

迎面而來的,還有初夏的微風,以及微風中牡丹園里還未及散盡的牡丹香氣!回想起前些年先鋒村的舊貌,再看看眼前的先鋒村,感覺先鋒村變化的過程,像極了在茶杯里那朵先是枯萎、而后在水中慢慢舒展身姿的牡丹花,顯得那么雍容華貴,國色天香!

 

宜坪農產俏

初夏,因了村道的臨時整修,我們幾經繞道,才到了位于該縣宜坪鄉的峨邊縣麗華食品有限公司。

那時天正熱,幾乎是熱到你睜不開眼睛的那種,汗水除了在你后背游走之外,也可以在你的上下眼瞼間連接起一道珠簾。

按照固有的觀點,能夠經過多年創業后再返鄉創業的人,年紀都會相對大些,但廖麗華糾正了我的偏見,她看上去剛50出頭,且那種樸實與生俱來,沒有因為產業的逐步強大而改變。

我們在她的培訓教室落座,開始了對她創業之路的簡單回顧。

廖麗華出生在峨邊彝族自治縣宜坪鄉,與許多同齡人一樣,她有著苦比樂多的童年,在自己2歲時,父母就相繼去世,她和姐姐只能與年邁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7歲時,爺爺奶奶也相繼離開了。兩姐妹相伴度過了苦澀的童年。

小時候吃過的苦,廖麗華一直記在心里。

廖麗華說,小時候吃過的苦,本來不該說出來,怕你們笑話。

我說,我們能理解,不會笑話的。我們童年也吃過很多苦的。

廖麗華說,你們一看都是蜜罐里長大的人。她頓了一下,接著說,但事情都過去那么多年了,現在說說也不怕。小時候,我們連豬肉都吃不起。有一年,我和姐姐喂了一頭年豬,可后來豬掉進廁所淹死了。我和姐姐大哭了一場,哭到心口子都疼到沒法出氣。后來我們還是把豬撈起來,放了血,做成了臘肉吃掉了。

“1997年,我到金口河城區做米線生意。我看到每天有不少剩料,倒掉了又很可惜,我就想,要是用剩料養豬,該有多好。你們不要笑話我哈!绷嘻惾A意識到什么,說,“不要笑話我老是想到豬、說到豬。”

“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去周邊找場地。先買了4頭母豬,后來發展到20頭?梢驗闆]有養殖經驗,沒得防疫知識和技術,沒多久,豬就病死了,就這一項,我就虧了7000元。1997年的7000元錢,還是要話說哦!家里人都反對我繼續養豬,可我不甘心。技術不行,我就去參加培訓班;不懂防疫知識,我就去找畜牧部門技術人員的幫忙,我請他們作為我養豬場的技術老師。于是,我繼續養豬,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養豬場一天比一天大,也很順利!廖麗華說,她這人有個壞毛病,在外面掙的錢再多,外面條件再好,總還是想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去的那些年,她一直都在金口河——峨邊——宜坪這一路段忙生意,感覺到這一帶的變化真的好大啊。但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家鄉,心里還是有點難受。這么多年來,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還是沒有好多改變。村里的人還是按照老樣子在種莊稼,年輕的勞動力又跑出去打工去了,就剩下老人和小娃兒,這樣,咋個發展得起來嘛。

廖麗華說,說實話,就是那一段時間,我在心里想,我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將自己的企業,搬到自己的老家去。我就不信,我和老鄉鄰居們一起,就不能改變老家的落后面貌。

說干就干,2011年,我把自己在金口河經商十幾年來的所有積蓄和經驗全部帶回家鄉,開始了創業第一步。說所有的積蓄,其實也沒多少錢,廖麗華笑笑說,緊緊巴巴的勉強能維持當時的費用。

在縣上領導和各部門的支持下,廖麗華成立了峨邊縣麗華農業科技開發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有112家農戶。合作社主要是進行特色珍禽養殖技術培訓,大家合力形成規;B殖,所有產品實行統購統銷,自成立了麗華專業合作社以來,加入合作社的鄉親們都有了好的收成,他們也愿意與廖麗華一起做事。

縣領導視察廠區

我回到家鄉開辦的食品加工廠,成立的峨邊麗華食品公司,主要從事生態肉質食品加工、銷售以及綠色農副產品的購銷。這些工作做得長了,也想謀求新的突破,想看看還有沒有在我老家適合的項目。

一邊忙生意,我一邊走訪群眾,問他們在種植和養殖業上面,覺得自己最適合干啥子?有好多戶人家說,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殖家禽。我多次跑農業和畜牧部門找專家咨詢,把自己想發展特色珍禽養殖的想法給他們進行交流。

沒想到,他們對我的想法都很支持。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養殖野雞很賺錢,我又買來200只野雞飼養。2012年,成立峨邊金鳳凰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行貴妃雞、珍珠雞、野雞、火雞等特色畜禽養殖。通過示范,讓鄉親們看到效益后,我們又成立了峨邊麗華農業科技開發專業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之路,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近年來,我們的合作社發展還是很快,周邊鄉鎮300多戶村民都加入到我們合作社。

廖麗華說,我這人沒啥文化,嘴也笨,只曉得做點具體的事情。說實話,要把緊要的東西說出來,只有等我的兒子回來給你們說。

提到自己的兒子,廖麗華臉上的笑容明顯不一樣了,多了些自豪,多了些欣慰,多了些慈愛母親的慈祥。

同行的宜坪鄉人大主席宋濤介紹,廖麗華在為合作社起早貪黑地經營管理,經常挨家挨戶地走訪養殖戶,了解養殖農戶的各種養殖需求和困難,一心帶領農戶謀發展的精神。在她的影響下,兒子汪瑤大學畢業后,放棄了去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創業,他的加入,給廖麗華的企業注入了科技的活力和知識的內涵,為合作社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宋濤繼續介紹說,汪瑤人年輕,但他做起事情來非常有恒心、決心、有愛心更有信心。今天這么熱,汪瑤還在外面挨家挨戶了解生產情況。剛才,他媽媽已經給他打了電話,估計他很快就回來了。

短時間的沉默。

我提議看看他們的展板,大家立即前往。展板上展示的,是公司的發展歷程:各級領導相繼前來實地調研、指導;各技術部門的專業人士,也常常來此實地講課;下鄉收購農產品,現場發放免費雞苗,網上銷售農產品,等等等等畫面,映入眼簾。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他們專合社的定期培訓和節日文藝比賽活動的圖片。在農村,一個專合社,居然能長期堅持免費辦培訓班,怎么就能有如此大的凝聚力?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居然將文娛活動也開展得這么好?

宋濤說,這不奇怪嘛。僅2015年,合作社新建一座年出欄3500頭豬的規;B豬場,為貧困農戶楊尚秋、廖國志、樊軍書、喬位榮、張碧華、廖學光等免費提供種豬和飼料,合作社每年組織6場(次)300人次的專業養殖、種植技術培訓防疫技術指導。2016年,又通過自主創業發展,示范帶動能人發展,加工生產特色畜禽農產品,依托電商銷售,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摸索出一條“產供銷”產業鏈運作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將農戶的經營管理、生產銷售、效益增收都與合作社的發展壯大緊密聯系在一起,打響了“七彩彝鳳”企業品牌。擴大經營規模,采用“大戶帶動,借雞生蛋”模式,走上“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的經營管理模式,帶動了324戶(其中貧困戶212戶)農戶養殖增收。在合作社的帶領下,輻射帶動周邊鄉村農戶352戶養殖增收。

電商實體體驗店

宋濤接著介紹,他們這里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那就是該社緊緊圍繞“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的發展思路,于2019年3月成立了麗華合作社黨支部,推行“黨建+”模式,采取“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支部引領干、黨員率先干、群眾跟著干,建立起幫資金、幫技術、幫信息、帶發展的幫帶共富模式,幫助農戶發展產業,脫貧增收致富。近年來,通過支部引領專合社、專合社發展產業、產業促進脫貧,摸索出一條“產供銷”產業鏈運作模式,依托農村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銷售,不斷提升產業附加值,每年種養業收入達672.3余萬元,電商銷售收入達190余萬元,利潤56萬元,輻射帶動農戶和周邊鄉村676戶養殖戶年均增收2860元,為峨邊脫貧攻堅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正介紹間,一小伙子從大門外飛奔而入。

廖麗華忙叫著小伙子的名字,我們知道,是汪瑤。

汪瑤個子不算高,黝黑的皮膚,但十分結實。他與我們一一握手后,滿含歉意地說,本來是在家等你們到來,但事情實在是忙不過來,有幾件又必須今天辦好。

我問他,熱不熱,還能堅持出去走走不?

他隨意一笑,看看我這膚色,你就曉得我是不怕太陽曬的。

于是,我們一起步行,前往他們的生豬養殖場和家禽養殖場。

宜坪鄉廟崗村山不算高,但坡坡坎坎還是較多,他們的養豬場和家禽養殖場,在合作社辦公區背后,分居公路左右兩側。右側的家禽養殖場地勢略高。

汪瑤說,天熱,味大,豬場和雞場我們在遠處看看算了行不?

我說,既然來了,要去看看才是。

養雞廠一角

汪瑤說,好。今年,我們又依托國家扶貧項目,幫助宜坪鄉群力村、廟崗村14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為每戶貧困戶先期發放50只七彩山雞或貴妃雞進行散養,合作社免費提供技術服務,保底回收雞蛋和成品雞。汪瑤指了指對面山上,又指了指身邊那一片土地說,我們最近幾年在種植業上也下了功夫,大力發展了青花椒、紅花椒育苗種植及保鮮烘干煉油加工銷售,加上生豬、跑山雞養殖、肉制食品加工及銷售,以及綠色農副產品的網上購銷,感覺路子是越來越寬,但肩上的擔子感覺也越來越重。

汪瑤說,自己的父親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養豬場山,確實很辛苦。但沒有辦法啊,父母終將會慢慢變老,但父母親創立的這份事業,卻不能丟下,只能越辦越好。我們始終秉承“進取創新、求實存真、客戶至上、奉獻社會”的精神,帶領20多名員工創造性開展工作和改進服務質量,宜坪鄉的廣大農民群眾家養家禽和種植的青花椒、紅花椒不愁銷路了,農副產品也有了著落。據初步統計,年加工農產品達40多萬公斤,產品遠銷省內外多家超市酒店,人均年收入增收5000元。我們在近期建成了集花椒、藤椒烘干、保鮮儲藏標準生產車間500㎡和臘肉、香腸生產線各一條、有專門的生產質量檢測房和肉食品檢測設備,年生產能力達300噸,生產的“野森源”牌系列產品銷往省內外各大城市,深受消費者青睞。

我好奇地問他,按理,現在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后,都不愿意回到農村,你當時為什么選擇了回來?

汪瑤頓了頓說,咋說呢,我是被我父母的精神感動了。他們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按理說,他們在金口河做生意賺的錢,完全可以讓一家人過得很幸福。但我媽每次想起她苦難的童年,想起她吃百家飯日子,加之她看到家鄉父老們這么多年依然沒有擺脫貧困,她就想放棄自己的一切,帶動大家一起打拼。我媽畢竟只是一個讀書少、見識少的普普通通的農民啊。物聯網時代,他們學到的那些知識,哪里夠用?她都能有這個決心,我怎么也要回來幫他們一把。

汪瑤笑了笑說,開始一直認為是在幫父母,我現在也早把這些工作,作為自己的事業了。

很快來到養雞場。依據山勢而建,成梯級向上排列的養雞場,顯得隨意而大氣,除了常見的公雞母雞外,還有七彩山雞,確實令我們著迷。

現場教學

站在養雞場俯瞰養豬場,那長長的一排廠房,顯得很有氣勢。

我問汪瑤,你們自己怎樣看待企業和合作社帶來的社會效益?

他抿嘴一笑,這個還真不好說,哪有自己表揚自己的啊?他看著我認真的樣子,說,不過,當地有關部門總結了幾點,我一會兒通過微信發給你。

汪瑤通過微信發來的,是一份當地報送先進材料上的內容:一是“五統一自主”建基地。立足“面向市場、圍繞龍頭、依托項目”的思路,通過大力開展基地建設,“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模式得到較好運用,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組織程度大大提高。采用“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防控、統一回收、統一銷售、農戶自主管理”,根據種養戶意愿和需求,“公司+合作社”免費提供種苗、雞苗3萬只和疫病防控藥品,回收雞蛋13萬枚;在她兒子的幫助下,流轉當地農戶土地,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建成1000余畝花椒、藤椒基地;特色畜禽養殖基地2個。二是“三結合”促轉型。堅持長短結合,果林套種蓮花白、小米辣、豌豆尖等短效產業,基地平均畝產值增加1000元左右;堅持種養結合,利用沼氣集中供氣工程,為80戶農戶提供優質生活用能,既有效處理養殖場面源污染,又滿足周邊農田、果園的用肥需求,推動生態有機農業和循環經濟發展;堅持產銷結合,加工特色農產品,提升附加值,依托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帶動676戶農戶戶均增收6400余元。三是“三模式”穩增收。統一流轉,租金保底。在土地流轉期間遇到過阻力,與農戶多次協商未果,在支部的引領下,已建有一定規模養牛基地的支委委員王祥和已種有一定規模獼猴桃基地的姜樹華二位同志率先帶頭,用自家土地與合作社合作,有了黨員能人的示范帶頭,農戶一下就有了信心,紛紛響應支持,順利流轉1000畝土地;就近務工,勞務增收。基地按“誰流轉誰務工”的原則,讓農民搖身變工人,自己的土地自己干,人均月收入1800元以上;二次返利,增加收入。按農戶的生產量和回收量,年底進行核算,根據產量高低依次排名進行返利,以此起到激勵作用。

高高興興分紅

在生產基地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產品市場,極大地調動了廣大養殖戶的生產積極性,使龍頭帶基地的輻射范圍越來越大,帶動157人就地務工增收。發揮“三農”發展中的“領頭雁”作用,為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脫貧做出了積極貢獻。

當問及今后的打算,汪瑤笑笑說,這個,讓我媽來說吧。

廖麗華走到汪瑤身邊,扶著兒子的肩頭,對我們說,我們慢慢老了,今后的擔子,就全部壓在他的肩頭了。我看見廖麗華的右手,用力在兒子的肩頭捏了捏,汪瑤轉頭看了看媽媽,點了點頭。

廖麗華說,我們今后將不斷拓寬經營范圍,重點以“峨嶺云邊”公用品牌,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拓寬服務范圍;在現有合作的多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基礎上,穩扎穩打,走出縣境拓寬業務合作,積極同外地同行合作,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引進優秀管理人才,加強公司內部管理,做大做強,壯大公司實力。

也許,這是廖麗華的發自肺腑的心里話;也許,這是廖麗華已經爛熟于心的講話稿。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說出這些話時,廖麗華顯得從容淡定,不緊不慢。從他們母子堅定的目光里,我們看到了他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

駱駝,男,70后,作家、編輯。先后在《北京文學》《文學報》等數百種報刊發表文學作品百余萬字,著有小說集《紅橘甜了》《原路返回》等4部,有作品被《小小說選刊》等多種選報刊轉載并收入《中國百年微型小說經典》等上百種選集,小小說作品《紅橘甜了》《年豬肥了》《發報員劉菊花》等9篇被選入全國20多個省、市中考、高中語文試卷,并入選百余種中學語文教輔書籍。獲第五、六、七、九、十屆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選獎。全國小小說年度十大熱點人物,F服務于四川省作家協會四川作家網,系全國小小說學會聯盟副秘書長、四川省小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四川網絡作家網執行主編。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