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一個秋雨綿綿的日子,我來到了大田村,車行駛進大田村村委的辦公室院內,迎接我的是這里的村委會主任。
我的行李就是一個大的迷彩包,他幫我將行李從車上提下來,往村委會辦公室走去……這是我第一次踏進這片秦巴山區的土地,一個叫大田村的地方。
大田村的名字由來,聽當地村民講,這里有一塊很大的農田,農田沒有明顯的界限,各戶人家都在這塊大田里種莊稼,久而久之,這塊田因為大,又因為沒有什么明確的分界限,在當地就這樣出了名。后來我專門去看了這塊大田,中間有一個田埂,將大田一分為二。左邊一個大田,右邊一個大田,再后來,田埂變成了公路,一條公路一頭連接著村道,另一頭連接著德康生豬養殖廠,并延伸到另外一個村民小組。
雖然原來的田埂被公路替代了,但是兩塊大田一直都還在,其中左邊的大田很少種莊稼了,右邊的大田一直在種莊稼,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到了農忙的季節,大田就開始熱鬧起來,在那一塊大田里,既有著傳統農耕文明,又有現代農業科技,有用牛耕田的,也有用機器耕田的……
那位幫我提行李的村主任,以前在部隊當過兵,他退伍回到農村后,就一直在村上工作。
我的到來,讓這個平時不太熱鬧的村辦公室院落,頓時熱鬧了起來,平時很少開會的村干部,也都被召集過來開會,如此還驚動了縣鄉的領導,他們也來到這個村,歡迎我這位從省作協派駐大田村的第一書記,開個見面會總是少不了的。
縣上來的領導是位女同志,她是縣人大副主任。這個村也是她的聯系幫扶點,她對扶貧政策非常了解,在見面會上,她還給大家宣講了一些扶貧政策。
鄉上來的領導是位男同志,他是鄉黨委書記。村上的干部有村支兩委的同志,以及還有駐村工作組的同志。
陪同我一起前往大田村的還有我們單位的有關部門同志。
簡陋的村辦公室,有一個大柜子,一張辦公桌,幾條椅子,辦公室兩邊的墻上變成了宣傳欄……
我坐在辦公室里,忽然感覺頭上被什么東西打濕了,結果抬頭看看屋頂,原來是從屋頂上面滴下來的水滴,落在了我的頭上……
那水滴是不是在提醒我,以這樣的方式歡迎我這位遠道而來的第一書記呢?還是預示著,來這里扶貧的人,是不是要面對未來風雨的挑戰,不僅僅是扶貧的挑戰呢?這是2015年8月,我剛到大田村的情景。
辦公室
我的到來加速了村辦公室整治翻修的進程。而我當時就住在村辦公室這里,把它既當辦公室,又當寢室。晚上休息時,把鋪蓋從大迷彩包里拿出來,早上鋪蓋一卷,塞進帶來的那個大迷彩包里……
房間里不僅蚊子多,而且老鼠也多,深更半夜里,我一個人在那里,也不算寂寞。老鼠餓了尋食吃,來回走在那屋頂吊頂的板子上,有時候也聽見它們之間為掙食而出現的打鬧和爭吵聲……
而蚊子則是嗡嗡地叫,當時的環境,若想休息好,真的有點難,我只有等蚊子吸滿了血,它不叫了,我才能慢慢進入夢鄉……
村委會共有四間房子,三間辦公房,一間會議室兼文化活動室。面對這樣的辦公環境,我該怎么辦呢?
首先解決辦公環境差的問題,改善辦公環境的條件,就要解決最起碼的不漏雨的問題。
于是我將此情況向省作協黨組領導進行了匯報,并會同村支兩委一班人商議將對村辦公室進行翻蓋維修。制訂翻蓋維修的方案,預算維修所需的費用等,都要通盤考慮進去。
村主任對此項工作非常支持,我們在村辦公室進行經費的預算,把所有的耗材,還有人工成本都包括進去,經過周密的計劃,總預算是三萬多元。我就以村委的名義,向省作協打了報告。省作協黨組同意了我們對村辦公樓進行翻蓋維修,由省作協從有限的辦公經費中擠出資金來解決大田村的維修費用缺口,接著就按維修方案和預算抓好工作落實執行就是了。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終于將村辦公室全部翻蓋維修完畢,極大改善了大田村的辦公環境條件……
后來,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通過整合各方面的經費六十多萬元,又新修了一棟上下兩層的樓房,一樓是村民辦事大廳、民事調解室、村衛生室,二樓是脫貧攻堅辦公室、村支兩委辦公室、圖書室和文體活動室、應急廣播室等。
辦公環境條件的改善,也有利于更好地為村民服務,現在許多事情,鄉親們不用跑到鎮上去辦了,直接在村上就辦了,解決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確確實實,讓這里的老百姓有了真正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飲水
在各級關心下,村上新建了一個地質災害搬遷點,雖然新村是建好了,但飲水還是困撓著這些村民,為解決這個難題,省作協投入十一萬多元,打水井,修水池,將井水提到山坡上的蓄水池中,再利用壓差,讓自來水直接流入到這些安置戶中,讓搬遷點的村民徹底告別了吃水難的問題。
儲存水的池子修在一個山坡至高點上,在那里挖水池,動用了附近村民過來開挖。水池是一個長方形,用磚和水泥砌成,上面還加蓋一個蓋子。
機井水在新村下邊的一塊田地處打的,打好了機井水,通過水泵抽送到水管道,再輸送到山坡上的水池中。這里的水保存在那個水池里,專門又要接一個管子,再將水分送到各個村民家中……
村民們看著自來水管直接接到家,那一刻,也是共產黨與老百姓心連心,送水送到家中來。黨的扶貧政策,讓這里的村民充分享受到了,感受到了……
庭院
大田村方圓4.5平方公里,有10個村民小組,人口眾多,有952戶3527人,其中貧困戶205戶760人,貧困發生率為21%,屬省定貧困村。2017年退出貧困村序列,2018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在村民的院前屋后,搞一些小養殖業,讓村民們根據自身家庭情況,來決定養殖一些家禽。搭些簡易方便的小棚,將家禽圍住。
在農村,農民喜歡養點雞、鴨、鵝,一來自己吃,二來可以拿到集市上賣。離村約5公里的地方,有個鎮,這個鎮有個集市,趕集一般是在每月逢2、5、8的時候。當地有句順口溜叫:一四七當土溪,二五八當巖峰,三六九當水口。“當”就是應當、應該的意思。
在發展庭院經濟上,省作協給予了幫助,貧困戶的雞苗錢都由省作協出資提供,雞長大后,省作協又幫助購買銷售。貧困戶得到了實惠,也增加了收入,一舉兩得……
書屋
剛來村上時,這里的村辦室有個會議室和圖書室合在一起的,圖書數量少,在省作協的幫扶下,每年都要給這里的圖書室捐贈了不少書籍……
有一年,省作協主席阿來親自帶隊,將省作協動員全省作家捐贈的書籍送到我們大田村。現場還舉行了捐贈儀式。
我們省作協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同志,還捐贈了一些字畫,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現在村民們都愿意到村文化活動室來看書學習,陶冶情操,補足精神食糧。
現在村文化室中圖書閱覽室有藏書1.46萬本,分類造冊,讓村民各取所需,學有所用……
小小的農家書屋,每逢周末會有學生來這里閱讀,他們會在這里度過難忘的周末,盡享閱讀的樂趣,從此大山里的孩子,便把那書屋視作城里的書店一樣,方便自如地閱讀,也預示文化振興正走進鄉村,大田村只是中華大地上眾多村莊的一個縮影……
學籍
貧困戶李小平,以前在浙江沿海一帶打臨工,負責給別人修空調,家里孩子上小學也是臨時借讀,眼看著快要上初中,為了孩子將來有更好學習的環境,他就把孩子帶回老家讀書了。
他放棄原來的工作,回鄉就業,在村層板廠找一了份工作,既照顧了孩子,又可以把荒蕪的土地種上莊稼,農忙時干干農活,閑時就近打臨工……
我在走村入戶時,了解到其孩子學籍還沒解決,在當地一位作家朋友的幫助下,與縣教育局對接協調此事,最終妥善解決了該貧困戶孩子學籍的問題。
安電
貧困戶張德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而和他一起搬遷過來的還有另位兩戶貧困戶。
大田村以前有兩個村子合并而成的,在合村以前,另外一個村子的用電,仍歸原供電所管理,合村后,還是保持不變。他們的用電屬地管理仍歸貴福供電所,而這邊的原來的大田村用電歸巖峰供電所。
要想解決這個安電的問題,需要縣電力公司出面。我從村上出發,前往鎮上,在一個三叉口附近,搭上了一輛開往縣城的中巴車。平時來縣城很少,而且電力公司也不太熟悉。我到了縣城后,就叫了輛當地的“摩的”帶我去。
一會兒,那摩的師傅就將我帶到了目的地——縣電力公司。
進入大門后,左邊一樓樓道門口有位值班的同志將我攔下。問我有啥事,是哪個單位的,找誰。
我向其說明情況后,原來他也是我們大田村的人,他很樂意向我們引薦他們單位的領導。
見到他們單位的領導,我匯報了村里三戶易地搬遷貧困戶的用電問題,后經該縣電力公司領導出面,跟貴福供電所、巖峰供電所協調,最終安排人員來村進行用電線路的安裝……
新房子電通了,燈亮了,張德華老人露出了笑臉,這笑,是幸福的笑……
他笑著說,還是共產黨好啊!感謝共產黨,讓我們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轉眼幾年時間過去了,雖然我早已回到了省作協,但大田村那些人、那些事還時常浮現在我眼前,讓我難以忘懷。
【作者簡介】
黃澤棟,男,漢族,中共黨員,現系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在2015年-2018年,任貧困村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