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王永剛,身材魁偉,膚色黝黑,國字臉,雙目炯炯有神,頗具軍人氣質。王永剛坦言,他這輩子牢記父輩叮囑,一直在為跳出“農門”而努力。沒想到到頭來,在綿竹沒有當成農民,反而在彭州、崇州和大涼山成為了農民。不過,王永剛口中所稱的“農民”,已經跟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身份大相徑庭了。
登高望遠,春風得意馬蹄疾
我們來看看王永剛這個“大”農民到底有多大?單說他2020年的成績單:截至目前,公司通過托管和土地流轉,掌控了四個種植業基地,其中甘洛縣有2100畝,越西縣5000畝,崇州市8000畝,彭州市1000畝,合計16100畝。
再來看看他2020年都種植的什么:有機高山娃娃菜100萬斤,4月底前上市;西紅柿10萬斤,4月底上市,全年供應;甘藍25萬斤,7月底上市;紅皮蘿卜6萬斤,7月底上市;萵筍30萬斤,8月底前上市;香菜30萬斤,8月中旬上市;花椒1萬斤,8月上旬上市;水果玉米20萬斤,9月底上市;芹菜10萬斤,9月上市;南瓜100萬斤,9月底上市;土豆5萬斤,10月上市;花菜100萬斤,11月底上市。其中部分產品根據訂單及市場調整規模及產量。
甘洛縣蓼坪鄉彝族群眾在蔬菜基地務工。圖片由作者提供
有人曾經質疑這些數據的真實性,王永剛自信地說:“歡迎大家到我的種植基地來明察暗訪,看看我一年的出產量到底有多少。”通過振興農業的土地占有量和全年種植計劃,我們可以看出,王永剛早就是一個重量級的現代農業企業家了。
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等于老百姓的命根子。盡管農民一直被尊稱為“農二哥”,但中國農民從古至今的日子都不好過。“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這就是黨和政府要在廣大農村持續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原因所在。因為只有農民真正富裕了,享受到了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成果,我們才能向世人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完美實現。
2019年9月19日,振興農業集中發放群眾勞務工資。圖片由作者提供
不過,要在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不容易,特別是廣大的老少邊窮地區。農民辛辛苦苦一整年,一個汗珠摔八瓣地在地里刨食,如果不在農閑時外出打工,所得也就僅僅混個肚皮囫圇飽而已。這也就是父輩們再三告誡我們,這輩子一定要“脫農皮”,走出農村的原因所在。
蓼坪鄉高山蔬菜基地菜園。圖片由作者提供
1999年7月,王永剛高中畢業,以幾分之差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得知其他同學陸續地跨進大學校門,王永剛非常氣餒。他把自己關在家里,整日唉聲嘆氣的,家里人只得好言相勸,讓其想開些,除了上大學,還可以參軍入伍或者學技術、做生意。
“剛娃子,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父親以自己為例說道,“你看我文化不高,在師傅的指導下刻苦學習,掌握了會計知識,還不是在晉熙預制板廠找到了財務工作,養活了你們一大家人。”
“是個男人,就得勇敢地面對人生。不管你將來干什么,爸爸都會支持你。但是請你務必記住,種田是沒有出路的。”父親的解釋讓王永剛豁然開朗,也堅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王永剛喜歡做生意,經過幾年的歷練,積攢了些本錢,就到位于新市鎮的四川警安職業學院校園內開超市。由于競爭對手少,大學生又舍得花錢,王永剛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隨后,王永剛又在朋友介紹下,進入砂石行業,更是按下了財富增值的快進鍵。
王永剛在蔬菜基地與其產品。 圖片由作者提供
可惜好景不長,由于砂石行業亂象叢生,綿竹市將砂石行業收歸國有化,民營資本被勒令全部退出砂石行業。“砂石資源統一經營,有利于增強資源保護利用意識,有利于規范砂石行業市場秩序……” 對于當地政府整治砂石行業的決定,王永剛表示理解和支持。2017年4月,他離開了經營多年的砂石業。
“你打拼多年,現在快四十歲了,也該休息休息,給自己放個長假了。”妻子的勸說反而激起了王永剛的斗志,“我還不到40歲,怎么能成天窩在家里混吃混喝呢。照這樣下去,過幾年就坐吃山空了。”王永剛的說法當然有些夸張。但是你讓一個熱愛商業的人像那些退休大爺一樣,成天打打牌,遛遛鳥,喝喝茶,這樣的清閑日子是王永剛不愿意看到的。
甘洛尋路,直掛云帆濟滄海
王永剛開始四處打聽,有什么好的投資項目。甘肅金昌人胡宸強是王永剛的朋友,旗下興合農業以蔬菜種植、收購、貯藏、銷售為主,公司發展勢頭正猛。胡宸強得知王永剛正在尋找投資項目,就在電話中勸其進入農業發展。王永剛說:“多年前,父親就告訴我種田沒有出路,我怎么可能去搞農業,成天擔糞水呢?”
胡宸強告訴王永剛,國家近年來非常重視農業發展,正在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形成規模后,可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優勢農產品產地打造成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胡宸強說,他在電話里一時也說不清楚,勸王永剛把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找出來好好地研究一番。王永剛看了文件后,對現代農業有了初步認識,可是作為一個農村走出來的企業家,他對于搞農業還是有抵觸情緒。雖然自己有資金,但是搞現代農業也需要技術啊。隔行如隔山,不熟不做,自己怎能貿然地進入一個陌生的行業呢?
砂石屬于資源型行業,只要抓好生產流程,搞好銷路,就能穩賺不賠。王永剛想到了開礦,這不跟砂石行業類似么?轉眼到了2018年6月10日,綿竹市幫扶甘洛前線指揮部組織一批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家到甘洛去考察,王永剛也在應邀之列。王永剛驚喜地發現,甘洛縣礦產資源特別豐富,包括鉛鋅礦、鐵礦、銅礦、鋁土礦、菱鎂礦、石膏、煤礦等。
這可真是一個礦產資源大縣,王永剛搞不明白,守著如此豐富的礦產資源,甘洛縣怎么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呢?作為綿竹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時任援彝工作隊副領隊楊成富,從2016年8月接受省政府的安排,由綿竹對口幫扶甘洛開始,他就一直呆在甘洛,對于甘洛的情況非常熟悉。楊成富解釋說,甘洛縣是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屬于“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直接到社會主義社會。縣內地理環境復雜、現代交通落后、農業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薄弱,種種因素制約了甘洛縣的發展,特別是高山彝區群眾的生活非常貧困,生活環境非常糟糕,脫貧攻堅的任務非常繁重。作為經濟相對發達而且在災后重建中感受到全國人民無疆大愛的綿竹人,王永剛認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甘洛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6月12日,王永剛到蓼坪鄉拉埔村參觀。在村口的機耕道上,王永剛看見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梳著羊角辮,背上背著一個小男孩,旁邊還站著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三個孩子身上的衣服都臟兮兮的,不知道穿了多少天。小姑娘腳上的一雙黃膠鞋也破了,褲子的膝蓋處也有一個大大的破洞。這可不是什么破洞牛仔褲,分明就是褲子磨壞了,家長沒有來得及給打上補丁或者買新褲子。
王永剛非常驚訝,鼻子一酸,差點掉下淚來。他沒有想到甘洛縣的孩子們竟然還過著這樣的日子。小女孩叫沈支巫合,走進她家,更是讓大家不忍直視:小姑娘家有九口人,一對夫妻加上七個孩子。小姑娘屬于老五。雖說房子是新修的,但墻壁沒有粉刷,室內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孩子們晚上都睡在地鋪上,這樣的成長環境,孩子們怎么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呢?
考察結束以后,王永剛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甘洛縣肯定還有很多像沈支巫合這樣的孩子,如果沒有人來幫助他們,他們的代際貧困就會持續下去。“我必須要做點什么!”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建卡貧困戶”,走訂單農業模式,王永剛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這樣一個經營理念。他主動找到楊成富,將自己打算在甘洛縣搞現代農業的想法和盤托出。
楊成富當即表態說:“好哇,永剛,從今后我們就是戰友了!歡迎你來甘洛投資,需要什么支持,盡管開口。”
從7月到10月,王永剛一直呆在甘洛縣。他在蓼坪鄉、海棠鎮等15個鄉鎮采集了土壤標本,送到成都請專家化驗。化驗結果證明,蓼坪鄉臘梅村、清水村的土地非常適合種植高山有機蔬菜,這種蔬菜在成都等地特別受歡迎,而且價格也不低。
王永剛信心百倍,通過朋友牽線,高薪聘請了兩位曾在日本種菜的專家彭張波、彭從飛。兩人在日本種菜五六年,完全掌握了日本有機蔬菜的全套種植技術。日本上市蔬菜要求相當高,所有蔬菜都要具有該品種固有的形狀,色澤良好;無腐爛變質,無病蟲傷害;干凈、無沙土等。為了達到上市標準,日本菜農多使用有機肥。至于蔬菜農藥殘留,日本的標準更是極其嚴苛。據兩位專家介紹,噴藥三個小時后,日本蔬菜就可以生吃,中國蔬菜哪里能達到這樣的標準呢。看來在農業現代化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欣欣向榮,滿園春色惹人醉
2018年11月,在綿竹市幫扶甘洛前線指揮部的支持下,王永剛分別跟蓼坪鄉清水村、臘梅村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流轉山地2500畝,用于種植高山錯季節蔬菜。清水村,地處甘洛縣蓼坪鄉北部,距離縣城50余公里,是茶馬古道“臘木營”的關卡,當時的清水村兩面都是“鳥都飛不過”的原始森林大山,中間是“牛馬都要陷進去”的沼澤地。清水村是甘洛縣極度貧困村,海拔2100米以上,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后,村民僅僅依靠種植玉米和土豆維持溫飽。該村共有202戶698人,其中,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戶75戶,325人。
得知王永剛要來投資種蔬菜,村組干部和廣大村民都非常高興。事實上,為了生存,當地的青壯年早就外出務工了。留在家里的多為中老年人,由于無力耕種,一些土地已經撂荒了。按照王永剛的設想,隨著蔬菜基地的正式運行,村集體和村民將通過村集體經濟收益、村民租地收入、務工收入、村集體分配收入等四項收入獲得收益,助力脫貧。最關鍵的是,那些中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務工機會,每天可收入80元。只要勤快肯干,完全可以實現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致富。
2019年1月10日,王永剛投資50萬元,注冊了甘洛振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興農業”)。3月,振興農業與清水村集體簽訂了蔬菜基地建設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清水村高山蔬菜基地。項目開工時,清水村的干部和群眾幾乎全員上陣,幫助項目建設,僅僅36天,就完成了蔬菜基地的建設。
不過在蓼坪鄉臘梅村,王永剛在建設蔬菜基地時卻遇到了一些麻煩。盡管村組干部再三做工作,強調蔬菜基地帶來的好處,極少數老百姓還是不同意給蔬菜基地修建產業路。這些人看重的是眼前利益,卻沒有想到蔬菜基地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是不修產業路,蔬菜怎么運得出去呢?沒有辦法,臘梅村一組組長巫呷只得找到家支頭人巫呷熱夫子,請他出面說服大家。好說歹說,并且保證將按照政策給予相應賠付,那些人才算答應了。
王永剛感嘆道,“要想富先修路,這樣的道理盡人皆知。可是在甘洛高山彝區,有人仍然不明白這一點,生怕自己吃點虧。貧窮,除了自然環境和文化程度的差異外,最主要的還是觀念!”
得益于綿竹幫扶甘洛前線指揮部(投入資金五十多萬)、廣東佛山市南海區(投入資金四百多萬)和甘洛縣財政(實際到位資金五十萬)的大力支持,振興農業在蓼坪鄉清水村、臘梅村的蔬菜基地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全部得以建成。為了避免和當地放羊群眾發生沖突,指揮部又投入資金為蔬菜基地安裝了圍欄。
來自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讓王永剛感受到了甘洛縣發展現代農業、招商引資的誠意,他在蔬菜基地建設了育苗大棚、田間灌溉系統、加工廠房、辦公功能區、氣調庫和凍庫等配套設施。
從土地測量、整理到建設育苗大棚,從蔬菜育苗、栽植再到病蟲害物理防治,公司始終堅持“本地優先”的用工原則,所用勞動力全部從本村、鄰村聘用,讓留守村子的老弱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只要身體好、能吃苦耐勞,我們都歡迎。2019年三月到五月3個月,我們用工就超過了2200個(一人一天為一個工),每個工80元,總共已支付勞務工資近18萬元。”
王永剛仍然記得2019年6月19日,在蓼坪鄉臘梅村集中發放村民勞務工資的情景。數十名群眾圍著堆放有10多萬元現金的辦公桌,互相詢問著對方的出工天數。點名、簽字、按手印、發現金,現場景象一片熱鬧繁忙、井然有序。“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實在是太好了,我們七八十歲了,還是第一次在家門口掙到這么多勞務工資,真是太開心了。”時年77歲的姚正玉老大娘領了3840元勞務工資,臉上洋溢著幸福美滿的笑容。姚正玉特地走到王永剛身邊來,拉著他的手說:“王總,謝謝你。你讓我這個老婆子看到了未來!”那一刻,王永剛心潮澎湃,他驀然發現自己投資甘洛的選擇是正確的。一個企業家,自己發財不算什么了不起,如果能帶動其他人共同致富,那才是人生的最大樂趣。
高山有機蔬菜,這就是振興農業的王牌和優勢所在。王永剛先后給西藍花、辣椒、花菜、西紅柿、高山娃娃菜、芥菜、蘿卜等12個品種的蔬菜通過了權威部門的有機認證,通過與甘肅興合農業公司合作,利用冷鏈物流,將基地蔬菜打進了大灣區市場。通過與擁有六十多家生鮮超市的益民集團合作,將基地發展成為“益民菜市蔬菜直采基地”,將娃娃菜、土豆、蓮白、大白菜等應季蔬菜源源不斷地送上成都市民的餐桌。此外,還通過“盒馬鮮生”的網絡平臺和門店優勢,將基地蔬菜送進了其他大城市居民的餐桌。
只要找到了固定銷路,形成了長期合作關系,剩下的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了。嘗到了現代農業的甜頭,王永剛開始四處布局。2019年6月,通過土地托管,他與四川崇德實業合作,在崇州建立了8000畝的蔬菜基地;在彭州建立了1000畝的蔬菜基地。此外,還在越西縣流轉土地5000畝。振興農業成了一個巨無霸的農業種植企業。2019年,振興農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
令人驚訝的是,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公司,卻只有五名技術員工。而在蔬菜基地常年務工的人員,則達到了兩千余人(其中貧困戶341戶,建卡特困戶81戶)。老百姓務工收入增加520萬元,戶均實現增收3200元。同時,還輻射帶動周邊臘梅村、臘岱村、海棠鎮正西村等村蔬菜種植產業快速發展。振興農業的到來,促進了甘洛的蔬菜種植、運輸、包裝、冷鏈等產業快速發展。
未來可期,奮斗者行穩致遠
新華社、人民網、四川日報、涼山日報等媒體相繼報道了振興農業給當地百姓帶來的實惠,并且將其作為模板向整個涼山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這種模式非常適合當下的脫貧攻堅環境。因為種植業在甘洛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種植蔬菜勞動強度不大,可以把甘洛縣富余的中老年勞動力資源利用起來。王永剛成了甘洛縣的名人。在綿竹幫扶甘洛前線指揮部的建議下,他牽頭成立了甘洛縣三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并且擔任副理事長。
王永剛明白,大家把自己推上這個位置,是希望振興農業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帶動廣大的種植合作社共同致富。2020年1月8日,利用益民集團的15家商超渠道,振興農業在成都發起了“保供穩價,益民?涼山州甘洛縣特色農產品文化周”,將上百噸30多種特色農產品送入了成都菜市場,銷售收入三百多萬元。其中包括生態臘肉、野生蜂蜜、高山蕓豆、蕎面、玫瑰餅、蕎麥薩琪瑪、白酒、紅菇等,這些原生態的農產品深受成都市民喜愛。
爾蘇藏族節日活動。圖片由作者提供
在接受四川電視臺記者采訪時,王永剛談到:“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甘洛縣的農產品持續投入到成都市場,幫助彝區百姓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在跟涼山州的一些合作社業主交往的過程中,王永剛深感他們的最大擔心就是銷路問題。如果這個瓶頸問題得不到解決,前面的一切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王永剛從中看到了商機。2020年4月28日,王永剛注冊資金5000萬,成立了四川蕎鄉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蕎鄉”),要在振興農業的基礎上,拓展多元化經營,達到一、二、三次產業全面覆蓋的。四川蕎鄉準備整合大涼山農特產品,將其推向全國和國際市場。這個目標其實不難實現,通過參股重慶新辰藥業,王永剛布局了中藥材種植與深加工。通過參股四川回鄉妹食品有限公司,王永剛實現了蔬菜深加工。目前回鄉妹的自熱火鍋非常火爆,廠家供不應求,經常賣斷貨。
目前,振興農業與甘肅興合農業、甘肅和鑫緣農業,成都益民集團,廣州市農業農村局,甘肅金昌市農業農村局,四川省雨潤國際農產品銷售中心,中國中藥、中山市欣茂藥業、四川萬木中藥材等單位簽訂了蔬菜及藥材的長期供銷及訂單合同,并與成都金農天成社區平臺建立認領機制,輻射成都市20多個社區。王永剛的未來規劃是,將蔬菜基地交給種植合作社經營,自己專心搞農產品深加工和貿易,這樣可以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對于甘洛豐富的旅游資源,譬如小藥山牛角海,王永剛非常看好,已經踏勘了多次。王永剛注冊成立了甘洛縣牛角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相關旅游規劃正在請專家詳細評估中。公司將充分利用高原湖泊牛角海、茶馬古道、爾蘇藏族等自然和文化資源,開發徒步旅游、觀光農業、民俗體驗等文旅項目,到時候,用工、用房、用農戶資源的量都會大幅增加,群眾收入會越來越高。
王永剛在甘洛的事業得以高速發展后,他沒有忘掉身上肩負的社會責任。2019年,他拿出20多萬元,購買新衣服,捐贈給甘洛學校的孩子們。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王永剛以振興農業和甘洛縣三農聯合社的名義,給甘洛縣抗疫一線捐贈一車價值十萬元的75%消毒專用酒精。此外,王永剛還跟什邡的種植業主聯合捐贈一百多噸蔬菜給湖北人民。
公益和慈善最大的區別:慈善給的是錢,公益參與的是行動。不管是慈善還是公益,王永剛覺得自己都應該積極參與,因為財富來自于社會,也必將回饋于社會。在王永剛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企業家的責任和擔當。
作者簡介:
彭忠富,四川省作協會員。已公開出版《吮指談吃》《碗筷留香》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