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區易地搬遷后續幫扶、資金管理使用等加強整改
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經濟新方位·聚焦52個未摘帽縣)
國家審計署公布了一季度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結果,其中扶貧審計抽查了7個未摘帽縣。總的看,多地持續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集中力量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但也發現了幾個主要問題:部分地區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產業和就業幫扶沒有及時跟上,部分資金管理使用績效不高。針對審計公布案例,本報記者進行采訪,了解實際問題和整改情況。
未嚴格落實以崗定搬、以業定遷要求
開發公益崗位 增強就業技能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因為扶貧搬遷后續產業及就業幫扶未及時跟進,被列入問題清單,主要體現在“未嚴格落實以崗定搬、以業定遷要求”,一部分貧困戶“未實現每戶至少1個勞動力穩定就業”。
對此,布拖縣副縣長比布有打表示,為加強對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后續幫扶,已規劃3000多畝藍莓基地,3年后掛果。“目前,全縣70個村入股基地,貧困戶能到基地打工,每天能掙80—100元。”相關村集體也會因此增加土地流轉收入,為今后開辦集體企業、增加就業崗位提供更多資金。
此外,12個產業園區已建成,帶動2000余名貧困群眾就業。“加上增設公益性崗位等措施,預估貧困戶人均年收入能達到4100元以上。”縣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計劃新開發1000余個公益崗位,組織4000名以上貧困群眾參與縣內扶貧工程、以工代賑項目。
采訪中,基層幫扶干部普遍反映:單靠公益崗位和扶貧工程遠遠不夠,要增強就業技能,有效防止易地搬遷戶返貧。
吉木此聰原本是牛角灣鄉解放村的貧困戶,由省社保局派往該鄉掛職的白麟結對幫扶。去年,白麟動員吉木此聰到新型農民素質提升培訓班學焊工技能,肯學肯干的吉木此聰很快學會了焊工技術,不久便就近就業。
“搬遷后穩得住、能致富,要解決貧困戶無技可用問題。”白麟說,自己積極對接派出單位,充分摸底貧困戶培訓需求和愿望,借力幫扶資源,開展挖掘機、叉車技能培訓和“扶貧專班”精準培訓,送技上門。
“穩就業是易地搬遷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最有效手段。”省人社廳廳長胡斌介紹,涼山州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的54%—56%來自務工,全州零就業未脫貧的勞動力大約2萬人。為此,已派出7個組工作人員前往布拖等貧困縣攻堅,保證每個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至少1人穩定就業。
審核把關不嚴,虛報騙取扶貧資金
追回涉事款項 加強項目管護
云南省瀘水市農業農村局2017年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83.8萬元,委托怒江怒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施位于稱桿鄉赤耐乃村的花椒種植產業扶貧項目,計劃種植花椒3270畝19.62萬株。由于市農業農村局、鄉政府審核把關不嚴,赤耐乃村村委會未核實項目公司的資料真實性就蓋章確認,導致項目公司通過虛報騙取財政扶貧資金140.89萬元。
今年接到審計情況反饋后,瀘水市召集有關鄉鎮、市級行業部門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細化整改措施。目前,項目公司通過虛報騙取的財政扶貧資金140.89萬元已經追回,市農業農村局30余個扶貧項目正在進行自糾自查,及時整改可能存在的問題。
“我們要求各鄉鎮全面排查審計過程中反映的扶貧產業虛報、工程量虛增等問題,確保扶貧項目取得實效,堅決杜絕此類問題再次發生。”瀘水市政府辦副主任羅練達說。
原計劃種植的3270畝,緣何在審計時只剩600畝?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由于當地農業農村局把關不嚴,該市產業扶貧項目中存在問題較為突出。一方面,部分扶貧產業決策過程中,不尊重專家評審意見,作物成活率較低,另一方面,落實過程重種植、輕管護。“有的地方把種苗一發了之。比如,原本200株苗木要種在兩畝地,結果有的群眾全部種在一畝地里,影響作物生長,也不及時糾正引導。”
“產業項目方案與合同不一致,說改就改。后期缺少監管,驗收時走過場等。”瀘水市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尹霞說,已對審計反映的干部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責任追究,同時壓實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強化監管職責。
督促項目公司對現有600畝種植花椒加強后續管護、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完善農業產業跟蹤問效機制……當地明確:各鄉鎮各部門根據審計發現問題制定責任清單,做到定人、定責、定目標、定時間、定任務、定標準,確保每項任務都落實到具體負責人、部門和辦事人員,推動整改取得實效。
項目未批先建,造成資金損失浪費
全面清理整治 維護群眾利益
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界鎮的陡灘村是一類貧困村,前些年通過引進一家農業公司,打造了一片千畝玫瑰園。2018年,公司在玫瑰地建起了28座小木屋,經營精品民宿。為了讓貧困戶參與收益分紅,鎮里籌集100萬元扶貧資金入股該項目,覆蓋貧困戶61戶231人。
“公司以為蓋小木屋屬于產業配套設施建設,就沒有到國土資源部門辦理審批手續。”縣扶貧辦主任楊勝錄介紹,由于項目未批先建、違規占用耕地,在去年的“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中,縣里決定對28座小木屋進行拆除。
今年,國家審計署開展扶貧審計時,發現了這一“因審核把關不嚴造成扶貧資金浪費”的情況。沿河縣立即制定了具體的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以審計反饋問題為導向,通過加強土地巡查、群眾舉報、部門轉辦等方式,在全縣范圍內對未批先用、違法占地等問題實施全面排查整改,嚴格執行先審批、后建設程序,堅決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各項建設依法合規。
為盡量減少損失,當地對小木屋拆除下來的材料進行回收利用,重新修建了460米步棧道及一座園區管理房。“2018—2019年的小木屋項目分紅金已兌現,公司承諾今年將繼續給貧困戶分紅。”楊勝錄告訴記者,為保障貧困戶利益和村集體經濟不受損,同時讓拆除后的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中界鎮先后投入120萬元扶貧資金種植玫瑰,并修建了花椒烘烤房,全面承接原項目覆蓋的貧困戶。
“前期對項目申報審批程序監管不嚴,的確造成了扶貧資金浪費,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楊勝錄說,通過及時整改落實,保住了小木屋項目所覆蓋的貧困戶利益,下一步將建立部門和地方雙臺賬,實行雙銷號、雙問責,還要對整改情況回頭看,持續查漏補缺,反復過篩子,抓好鞏固提升,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9日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