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2歲的陳剛,是四川遠鴻小角樓酒業灌裝車間主任、“勞模創新室”負責人。參加工作30余年來,他一直扎根在車間,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創造性工作,多次領銜技術攻關,創新破瓶頸,先后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創辦“勞模創新室”,為公司跨越發展做了堅實的技術儲備。
改良流水線,提高工作效率
2007年,步入不惑之年的陳剛任小角樓酒業灌裝車間的主任。此時正是中國白酒產業十年黃金期的高速發展時期,四川小角樓酒業也快速擴張。訂單多、銷量大,灌裝車間的工人們加班加點,但因灌裝流水線落后,效率低下、灌裝質量不穩定,常常不能按時交貨,多次遭遇客戶的指責,工人們也怨聲載道。
面對困境,陳剛一有空就蹲在生產線前琢磨,這個環節該怎么優化、那個環節能如何改良……他帶領車間技工們技術攻關,利用生產淡季,經過3個月的努力,根據車間地勢,因勢利導改良了灌裝生產線,勞動強度降下來了,生產效率提高了,出貨及時,公司不再因此丟失訂單。更難能可貴的是,灌裝質量更加穩定、更加精確,深受客戶好評。當年四川小角樓酒業產能大增、銷量大漲,陳剛功不可沒。2008年5月,陳剛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堅守老陣地,再創工作輝煌
2012年,公司改制,國企四川小角樓酒業被民營企業收購,重組為四川遠鴻小角樓酒業。職工的身份也由國企員工全員轉換為民企雇員,這讓在小角樓酒業工作了近30年、奉獻了青春和熱血的陳剛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陷入深深的苦悶中。
當時,成都一家有名的酒業企業向陳剛伸出了橄欖枝,工資翻倍,高薪邀請他去擔任車間主任。但是面對公司領導的信任,為了工友們的出路,陳剛決定留下來,同工友們一同奮斗。
市場風云變幻莫測。2013年,剛剛重組成功的四川遠鴻小角樓酒業遭遇酒類市場的風云突變,價格大跨、同行中競爭慘烈,同時公司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關系到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生死存亡。緊要關頭,作為公司資深的技術骨干,陳剛再次領銜公司技改,引進自動化程度更高的生產線。面對公司產品品種豐富、瓶型多的實際,陳剛與生產線供貨廠方工程師聯合技術攻關,成功建成了滿足多品種、多瓶型灌裝的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線,降低勞動成本近40%,增強了公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剛剛重組的四川遠鴻小角樓酒業集團在慘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2014年5月,陳剛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組建工作室,儲備技術力量
站穩腳跟的四川遠鴻小角樓酒業,著眼適應中國白酒下一個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圍繞大巴山區域空氣富氧、土壤富硒、水質富鍶的森林生態釀酒條件,精心打造占地1000畝、產能2.3萬噸的原生態白酒園區,配套建設優質原料基地,塑造小角樓“森林美酒”品牌新形象。
隨著白酒園區的日漸投產,公司的技術短板成為發展的最大瓶頸,成為騰飛的“攔路虎”。面對公司的困境,2018年初,陳剛領銜成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啃“硬骨頭”,攻關破解白酒釀造生產及勾調中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公司發展準備技術儲備。
陳剛的“勞模創新工作室”有成員40余人,骨干成員10人。成員中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的優秀大學生,也有來自一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釀造、勾調、嘗評、檢測和車間管理人員。以鼓勵倡導愛崗敬業、發明創造、推進創新實踐為宗旨,陳剛在工作室里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促進年輕人的成長,培養出一批善于學習、善于總結、工作扎實、創新意識強的釀造、勾調、嘗評和檢測等復合型人才。同時,組建以專業技術過硬人員為重點的技術攻關團隊,開展技術攻關,為公司發展儲備技術。
依托“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平臺,公司各方精英骨干、技術能手,帶著他們在生產工作中遭遇到的難題、困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聯合攻關、共同提高。以技術攻關為核心,陳剛的“勞模創新工作室”, 先后研制出眾多科研成果,并在實際生產中得以運用,解決了諸多白酒生產和勾調、釀造和檢驗中的難題,多項攻關成果先后獲得省市縣級大獎。特別是“勞模創新工作室”主擔的基酒釀造技術單糧型向多糧型轉變攻關成果,為公司白酒產業園區基酒基地的即將投入使用準備了深厚的技術儲備。
陳剛的“勞模創新工作室”積極推進技術成果的生產化、市場化的轉換,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公司主導產品有33大系列200余個品種,銷售網絡覆蓋全國400對個區域市場,年銷售收入7.8億元,2019年7月成功獲得“四川省十朵小金花白酒企業”榮譽稱號。陳剛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也多次獲得企業技術創新獎,并為企業獲得“四川省企業技術中心”和“巴中市第四批院士(專家)工作站”等榮譽稱號。(圖文由四川省總工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