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壩鎮漁窩池村,距萬源城區37公里,是萬源市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的村子之一。多少年來,生活在這里的農民生產耕作靠傳統的畜力和人力,收入微薄,不少人在溫飽線上下徘徊;這里居住條件差,出行困難,青壯年千方百計出去謀生,留下來的多是年老體弱殘疾者;這里信息閉塞,觀念落后,內生動力不足……這里的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強烈!
2015年開始,萬源市紀委監委結對幫扶漁窩池村,揭開了漁窩池村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
漁窩池村位于長壩鎮西北方,山大人稀,17.2平方公里的茫茫大山里散居著7個村民小組724戶2298人。2013年底精準識別為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5戶380人,識別當年貧困發生率18%。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群眾收入低,脫貧難度大。萬源市紀委監委把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牢牢扛在肩上,充分履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幫扶職責,全力以赴打響脫貧攻堅戰。
圖為漁窩池村新建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周麗 攝
如今,長壩鎮漁窩池村已實現貧困村全面退出,一個個生態宜居、靜美和諧的聚居點如明珠般鑲嵌在這片土地上。
走進漁窩池村,讓我們一起來追尋這里的幫扶干部和群眾脫貧攻堅的戰斗足跡。
黨建引領: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
萬源市紀委監委領導多次深入漁窩池村實地查看走訪調研,對村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認真分析研判,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研究制定漁窩池村扶貧方案和發展規劃,制定了“黨建引領,基礎保障,產業突破,高質量脫貧”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圖為萬源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李衛東走訪慰問貧困戶。周麗 攝
2015年,萬源市紀委監委選派年富力強、作風優良、工作經驗豐富的邱晨同志,擔任漁窩池村第一書記。同時,選派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張明坤、胡明雙與邱晨組成駐村工作隊。
“十來平方米的辦公室,只有一張鋪滿了灰塵的桌子和幾把破舊的椅子,還堆放了許多雜物,這個支部看起來就很渙散。”2015年3月11日,邱晨回憶第一次來到漁窩池村委所看到的景象。他從群眾口中了解到,村上開會主要是利用趕集日在街上給群眾傳達,很少在村委開會,群眾辦事要到處找人。“這個缺少堅強有力領導、敢闖敢干精神的黨支部,是漁窩池村貧困的原因之一。”邱晨說,要想脫貧必須要鍛造堅強有力的村委領導班子。
駐村工作隊首先著力整頓基層黨組織的“慵、懶、散、軟”,著力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并與村委干部“約法三章”,堅持按時上下班,嚴格遵守紀律規矩。村黨支部的戰斗力、凝聚力明顯提升。另一邊,萬源市紀委監委把建強村黨組織作為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積極協調籌措資金60余萬元,為漁窩池村修建了標準化黨群服務中心。辦夜校、講黨課,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中省市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及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等,幫助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有了像樣的村委辦公地,干部和群眾都有了積極性。
圖為漁窩池村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周麗 攝
“邱書記做事非常有魄力。他一來,村里的很多疑難雜癥問題都得到順利解決,干部的工作作風也變好了,群眾也漸漸相信我們了。大家的心都往一處想,勁也往一處使,村里發展也越來越好。”對于邱晨在村上的工作情況,村支部書記張仕忠如數家珍。5年來,漁窩池村精準幫扶、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高速運轉,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漁窩池村113戶380人全部脫貧。
黨旗高擎千帆競,凝心聚力萬象新。在萬源市紀委監委的堅強組織領導下,駐村工作隊隊員以村為家,堅守一線,村兩委干部干事能力強,作風踏實,基層黨員活力迸發,主動作為,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持續增強,村民滿意度不斷提升。如今的漁窩池,如旭日東升、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基礎建設:打通脫貧攻堅瓶頸制約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是漁窩池村脫貧路上的“攔路虎”,也是制約該村發展的一大瓶頸。
行路難是老百姓心中的“梗”。2015年8月,萬源市紀委監委領導去村二社走訪,當地老百姓對出行道路叫苦不迭:“本來就是條泥巴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加上多年沒維護,現在連車都開不進,逢年過節兒女們都不愿回來。”
為了實現老百姓“走好路、路好走”的愿望,萬源市紀委監委多次召集村干部和黨員群眾反復研究,積極協調交通、財政等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請專業人員設計,修路終于有了眉目。按說這樣的好事,村民都應該擁護支持,可沒想到的是,卻遇到了部分村民的阻攔。
說起工程推進過程,萬源市紀委監委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感慨萬千,“一些村民對實施的安置點及修路項目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有的不能顧全大局借征用自家土地漫天要價,多次出現阻工現象。”
今年67歲的龐仁勇,因修路占了他家地,想得到更多補償,多次阻擋工程。駐村隊員多次上門與他談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解除了他的后顧之憂,讓他由反對者變成了支持者。很快,一條長達2公里的硬化路從山腳盤延而上,呈現在二社老百姓面前。二社的黃永富一說起這條路就笑得合不攏嘴,“真是太感謝您們了,現在進出蠻方便。在外工作的兒女們經常回來看我。往常冷清的山坳坳變得熱鬧了。”近幾年來,漁窩池村共投入1600多萬元,硬化公路已達到20多公里,交通條件極大改善。
圖為漁窩池村硬化后的社道公路。周麗 攝
行路難的同時是吃水困難。“我們一直都是吃自家的井水,一到旱季就沒有水吃。”漁窩池村雨季蓄不住水、旱季引不來水。如何讓村民常年吃上水并且能吃上放心水?2018年,在萬源市紀委監委的協調下,萬源市水務局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實地勘察,實施集中供水工程5處、分散人畜飲水150余戶,使供水管網延伸到該村最偏遠的組,改寫了村民肩挑車拉、靠天吃水的歷史。“我家終于吃上了清涼的自來水。”貧困戶王克友喜悅的背后,凝結著幫扶干部的辛勤汗水。
“前幾年村里不但沒水而且路還不好走,天一摸黑就不敢出門了。”50歲的張繼洪從小生活在漁窩池村海拔最高的山上。因一次摔傷,腦部留下了后遺癥導致腿腳不便。
張繼洪的家距懸崖僅幾米遠,院子里堆滿了石頭干樹枝以及一口破敗的大水缸。堂屋里除了一張掉了色的桌子、一張網床之外,空無一物。風一吹,破漏的屋頂就是陣陣響聲。
因為腿有殘疾,出行不便利,張繼洪只有靠種莊稼和做點零工來養活一家人,生活一度十分拮據。
讓群眾挪出“窮窩”,實現安居樂業,是萬源市紀委監委始終掛在心上、不遺余力抓實抓好的一件心頭事。2018年8月,漁窩池村集中安置點——“嶺上人家”和“云上人家”安置房竣工。
2018年10月,張繼洪一家從山頂的老房子搬進了山下的樓房。屋子既寬敞又明亮,購置的沙發桌椅電視機擺放有序。“我老家原來在那山尖尖上,那里交通不方便,飲水困難,有地質安全隱患,在老地方過日子很是艱難。現在搬來這里什么都很好,我們很滿意。像是在做夢一樣,但這是真真實實的,感謝黨和政府。”張繼洪談到家里居住環境的改變感激不已。兩年時間,漁窩池村51戶149人,全部搬進易地扶貧安置新居內,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大為改觀。
精準幫扶:用心用情解決實事難事
在扎實做好脫貧攻堅這道“必答題”的同時,萬源市紀委監委主動攬責,用心用情做好扶貧“附加題”,“零距離”為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幫助解決了一批群眾最迫切的困難問題。
“我們現在也搬進了新家,吃穿都不愁了。就是兒子都5歲了,眼看就要上學,但孩子的戶籍問題始終無法解決,好急人。”在一次走訪中,朱占斌向自己的幫扶干部馮利峰再倒苦水。
5年前,朱占斌經媒人介紹與一外地女子成婚,并在不久后就生了小孩。后來,由于家庭困難,妻子狠心離家出走杳無音訊。但是,因為兩人并沒有辦結婚手續,兒子的戶口一直未上,成了朱占斌的心病。
馮利峰了解情況后,立即聯系當地派出所,一起商討解決辦法。因為朱占斌沒有領結婚證,各種手續都沒有,唯一的辦法就是去做親子鑒定。親子鑒定又要一筆費用,在馮利峰和村委的幫助下,鑒定費湊夠了。沒想到的是,親子鑒定結果卻不是親生子。朱占斌兒子上戶再次出現新難題。馮利峰沒有放棄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多次向公安局匯報,找到他多年的鄰居為其證明。最后,認定朱占斌與其子為養父子關系,最終為朱占斌兒子上了戶口。
如今,朱占斌的兒子順利入學。“幫扶干部幫著我跑了好多路,總算把困擾我多年也沒能力解決的事兒給解決了。他就是我的親人呀!”提起幫扶干部為自己兒子辦戶口一事,朱占斌十分感激地說。
“舉家喬遷銘記黨情,新居落成感謝政府。”這幅對聯貼在漁窩池村貧困戶魏定鮮的大門上。他說,是萬源市紀委監委幫他解決了住有所居、學有所學、病有所醫的問題,感謝黨和政府幫他樹立了生活的信心,指明了脫貧奔康的方向。
圖為駐村第一書記邱晨入戶走訪貧困戶。周麗 攝
魏定鮮家里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妻子因病去世,自己身體也不好,還要照顧兒子女兒,他就不能像村里的其他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只能在家做些散工來維持家用。每年買藥就需要花費上萬元,加上沒有住處,沉重的生活開支讓魏定鮮陷入貧困。在走訪中,邱晨得知魏定鮮的家庭情況后,第一時間找到他,將他納入貧困戶。2018年國慶期間,魏定鮮一家順利搬進70多平米的新房,孩子也進入長壩學校就讀。幫扶干部還為他兩個孩子申請教育支助,市里的專業醫生也定期為其檢查身體。雖說魏定鮮平時做些散工,但平時要照顧孩子,工作隊就幫他聯系了公益性崗位,一年可以增加額外收入5000多塊。如今,魏定鮮的日子越過越好。
圖為萬源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熊本剛為貧困戶贈送雞苗。周麗 攝
以誠心暖人心,用行動換認同,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貧困戶張繼平是萬源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熊本剛的聯系戶。來到他家,滿滿的一圈豬仔,還有幾十只土雞。張繼平介紹,幾乎每年熊本剛都會給他送來雞苗、各種化肥、種子。每年產的小豬仔能賣2萬多元,種植的水稻、玉米收入可達到1萬余元,喂養幾十只家禽也能賣2千元。現在已經順利脫貧。“熊書記為我辦的實事可不少呢!我賣土雞的銷路不好,他幫我跑銷路;我腰疼,他聯系醫生幫我做免費體檢……”張繼平不一會兒便數出了一大堆事情。
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萬源市紀委監委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深入貧困戶,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精準到戶、責任到人,把扶貧工作做深做細,“零距離”為結對幫扶貧困戶辦實事、解難事,真正做到了“精準扶貧,不落一戶一人”。
靶向監督:盡銳出戰保障脫貧攻堅
幾年來,萬源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主責主業,響鼓重錘,盡銳出戰,扎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決戰行動。堅決做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實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采取有力措施,打好“預防針”,擦亮“探照燈”,攥緊“鐵拳頭”,用好“殺威棒”,為脫貧摘帽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在扶貧領域政策、項目、資金等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中,萬源市紀委監委積極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和“六個精準”等政策落實,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等重點問題,充分發揮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協調聯動機制作用,督促推動相關職能單位對標對表、狠抓落實。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萬源市共立案辦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329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31人,第一種形態處理351人,真正把監督執紀落到實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萬源市紀委監委將加強對脫貧工作成效、保持政策穩定性的監督檢查,推動主責單位和監管單位查找制度漏洞、薄弱環節,健全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采取有力措施監督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強化發展內生動力,推動脫貧攻堅以及后續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作者簡介:
周麗,女,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出生于1991年8月,現為中共萬源市紀委宣傳部干部,系萬源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會員、《達州日報》特約記者、《廉政瞭望》雜志聯絡員、《中國紀檢監察報》通訊員、四川省川東北中青年作家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