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著力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肩負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一、工作背景
學院黨委深耕職教、精工建筑,立足四川、面向全國、放眼世界,以“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工學結合、育訓并舉”為主線,精準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建筑業高端發展、市場配置需求,緊跟國家職教改革步伐,高質量推進內涵式發展,在學生規模、生源質量、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管理服務水平等方面均居四川省前茅,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在全國高職院校中得到廣泛認可。
二、具體措施
(一)完善頂層設計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一是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貫徹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科學構建頂層設計決策機制,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成立了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辦法》,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和監督評價體系;二是構建大思政工作體系,以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委員會為領導,按照“一條主線、三大體系、十項工程、五個保障”的總體框架,抓緊抓細“三全育人”在學院各項事業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相關工作指標的達成,打造獨具四川建院特色的“三全三筑”一體化育人體系,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深化內部改革
學院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一是形成了完善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學術治學、民主管理”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院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二是全面實施目標管理,修訂了績效評價標準,不斷健全“ISO9000+診改”的內控機制,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與“診改”結合,優化了質量控制體系,提升了運轉效率;三是政行企校多元共建取得實效,形成了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學校主體的“多元共建、多方合作”的辦學機制。
(三)強化信念“筑魂”
學院深刻認識到筑牢理想信念是堅持和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筑什么魂”決定著“立什么德”,“筑魂育人”決定著“立德樹人”的性質和方向。學院一是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工作部署,積極落實黨委、行政領導責任與政治責任,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黨的思想建設,強化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二是按照思政課程建設“八個相統一”要求,學院積極轉變教學思路,用好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元素,抓好學生文化自信這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環節;三是致力于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理論素養,將提高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工作;四是做好課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形成育人合力,鑄牢青年學生的信念信仰之魂,不斷堅定青年學生學習進步、人生發展的“政治靈魂”,補足“精神之鈣”。
(四)圍繞中心“筑才”
學院黨委以學生為中心,認真把握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一是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努力實現全員育人。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二是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努力實現全程育人。學院黨委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教學方向,從“教”走向“育”,構建育人新模式,營造育人新生態,全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持續的執業資格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三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努力實現全方位育人。學院深挖各專業和各門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加強以教材建設、示范課堂聽課、集體備課、德育元素特色講座等內容的課堂教學建設,打造具有突出育人效果的課程資源。
(五) 創新引領“筑夢”
構建和完善“日常思政”育人體系,引導學生追逐“中國夢”,成就“個人夢”,在立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實現個人的成人成才。一是以“十項育人”為基礎,健全和完善專業思政、課程思政、文化思政、網絡思政、日常思政“五位一體”大思政工作格局,縱深推進日常思政育人。二是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目標,突出改革重點、創新工作平臺,創新營造多方共同參與的立體化、網絡化、多元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環境。三是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 “四重一薄”(重點任務、重點群體、重點領域、重點區域、薄弱環節)為焦點,強化優勢、補齊短板,創新途徑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三、主要成效
(一)整體育人質量優良
一是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絕不動搖,始終把“綜合協同育人”作為根本途徑,多年來學院生源穩定,是四川省辦學規模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高職院校。二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充分顯現,涌現出以史立賓為代表的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6名,以陳勇為代表的“魯班傳人”,以萬曉林、周宗彬為代表的“四川建造大師”等優秀模范校友。三是面對新時代號召積極做出反應,畢業生先后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39個工程項目建設。
(二)課程育人作用突出
一是課程形式日趨豐富,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三門必修課,鼓勵教師開設相關選修課,為學生提供了10余門素質拓展課程。二是教學資源不斷充實,學院深入研究思政課教材,凝煉教學內容,統一教學重點難點,推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資源。三是時代特點充分體現,將黨的最新理念、思想戰略及時融入課堂教學,啟動了第一批15門課程思政教改項目,使各門課程和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協同效應。四是理論聯系實際逐漸強化,將時政新聞、典型案例、影視視頻等多種資源與討論、辯論、情景體驗等多種方式深度融合,在守正與創新中穩步提升教學親和力、實效性。五是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創新穩步推進,初步形成課堂教學、學校活動、社會服務三級課程實踐體系。
(三)科研育人機制完善
一是科研育人責任意識牢固樹立,學院堅持把科研育人作為“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重要途徑,營造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格局。科研管理制度不斷健全,開展了科研制度“廢、改、立”工作,科研管理科學規范。二是學術風氣建設不斷加強,深入推進“三全育人”和“科研育人”活動。將科研平臺和團隊建設作為“三全育人”人才培養重要途徑和抓手,培養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促進科教協同互動,牢固樹立科研育人責任意識,形成了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格局。
(四)文化育人氛圍濃厚
學院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并將顯性文化建設內化為隱形文化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血液。一是“四個自信”“四個意識”顯著增強,魯班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充分融合。學院已經形成校園文化建設大格局,滲透到學院育人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凝練培育出獨具四川建院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出以魯班精神為核心的建筑職業院校特有的文化氛圍。二是教職工思想文化和職業道德提升。學院著力推進“高校原創文化經典推廣行動計劃”,教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三是黨對思想宣教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強化。充分發揮教職工文藝宣傳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廣大干部員工聽黨話、跟黨走,通過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實現以文“化”人,聚“力”以行。
(五)實踐育人體系健全
學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實踐育人統籌推進的工作格局。一是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充分展現。學院成立了黨委領導下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各部門自覺把社會實踐育人融入教學、管理、服務工作的各個環節,落實社會實踐育人的責任。二是實踐育人協同體系逐漸成熟。學院構建了“黨委統籌部署、政府扎實推動、社會廣泛參與、高校著力實施”的實踐育人協同體系,將社會實踐納入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學院目前已經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近40個、創業實習基地45個。三是創新創業育人成果突出。學院成立了由團委牽頭指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每年撥發專項經費支持社會實踐精品項目。近年來,學院組織大學生累計參加市級及以上創新創業類比賽獲獎142項,獲得大學生授權專利652件,獲全國、省級比賽優秀獎、組織獎、組織工作先進個人獎17項。
四、經驗啟示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握育人方向性
在實施“三全育人”過程中,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引領作用,深刻理解和把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堅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賦能,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優化資源配置,統籌育人協同性
堅持立德樹人,實踐“三全育人”是落實職教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學院在建國家項目的內在要求。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必須聚合校內外各類育人資源,優化配置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資源,統籌協調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發展,謀劃部署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配比,實現育人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的有效協同,確保育人效果。
(三)完善工作機制,凸顯育人針對性
以黨的領導為統率,以育人意識為先導,以學生為核心,不斷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機制,充實“三全育人”工作體系,聚焦學生成長規律,根據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推動文化素質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和歷史使命感。
(四)創新教育途徑,提升育人實效性
以“三個思政”為抓手,開拓創新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日常思政教育資源、內容、途徑,充分發揚“三全育人”這一系統工程作用,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現實問題,切實滿足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現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