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立足自身優勢特色,聚焦教育扶貧優先,抓實“四項舉措”,推行“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兩手抓”,助力全省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一、工作背景
阿壩州壤塘縣吾依鄉修卡村是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平均海拔3100米,幅員面積96.5平方公里,村民主要住在高半山區域。村子轄3個村民小組,現有村民120戶603人,貧困戶30戶169人。壤塘縣山高溝深、地廣人稀、缺醫少藥、信息閉塞,經濟發展滯后。
2016年四川護理職業學院開始對口幫扶壤塘縣吾依鄉修卡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突顯自身特色,發揮行業優勢,積極構建以教育、醫療扶貧為抓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社會幫扶多方面齊頭并進的全方位扶貧格局,推動“造血式”扶貧見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思想扶貧增動力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定點幫扶工作,每年年初均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制定扶貧調研計劃,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以黨建促脫貧,注重思想引導,厚植黨建優勢,推進思想文化扶貧。
一是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學院領導及黨總支積極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定《支部共建實施方案》,帶動修卡村黨員與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目前指導培養入黨積極分子6名、黨員2名,培養后備干部和致富帶頭人6名。
二是建設溫馨黨群活動中心,開辦“微黨校+夜校”。建立修卡村會客廳、畢業生健康服務志愿隊工作間、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遠程教育中心,為農牧民提供舒適溫馨的辦事和活動環境。把每月20日確定為修卡村固定黨員活動日,每月至少開展2次農民夜校。
三是開展“創新思想文化引導”活動。將學院爭做“五愛五盡”川護人校園文化創新性移植到修卡村,號召村民做“愛學習、愛勞動、愛衛生、愛家庭、愛村寨、儀表美、語言美、行為美、心靈美、生活美”的“五愛五美”修卡人,引導村民養成好習慣,同步推動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讓貧困戶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
四是重視宣傳引導,講好扶貧故事。截至目前,在國家、省、州、縣主要媒體共發表扶貧稿件60篇,創建微信公眾號“微修卡”,把思想引導、政策宣講、扶貧故事宣傳作為思想文化扶貧的有效手段。
(二)健康扶貧防返貧
學院黨委堅持將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重要舉措之一,結合扶貧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實困境,精準實行“靶向治療”。
一是組建川護壤巴拉健康服務志愿隊。學院黨委副書記牽頭組建以本校壤塘籍畢業生為主的健康志愿隊,在當地廣泛開展健康扶貧政策、健康衛生知識、疾病防護宣講等公益活動,服務壤塘縣4萬農牧民,初步建立公益健康服務長效機制。
二是發揮醫療優勢,開展巡診義診。學院黨委定期組織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到扶貧當地開展巡診義診活動,對鄉鎮衛生院醫生開展適宜技術培訓,為當地鄉鎮衛生院、村醫務室、養老院捐贈價值醫療器械和藥品。
三是助力健康扶貧,培訓合格村醫。學院黨委連續三年組織開展壤塘縣合格村醫師資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已培訓當地合格村醫60余名;對縣衛健局選派的3名基層醫療衛生骨干成員開展短期醫療適宜技術培訓,內容覆蓋當地常見病及多發病相關理論知識以及醫院臨床實踐的具體操作。
(三)教育扶貧賦能力
學院黨委堅持立足自身優勢特色,堅持教育扶貧優先,以補齊幫扶地教育短板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教育扶貧方法。
一是通過宣傳教育轉觀念。為提高農牧民文化水平,駐村干部持續走村入戶,引導村民轉變觀念,經過長期努力,目前適齡學生入學率達到100%。2020年修卡村被壤塘縣委縣政府評為“教育先進示范村”。
二是獎助學金助上學。學院出資用于教育扶貧,受益學生達522人次。
三是技能培訓圓上學。持續開展相關活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提供護理專業理論及技能操作等培訓,協助學子通過養老護理員課程考試,拿到養老護理員合格證書,順利回鄉就業。
四是職業教育再上學。鼓勵初、高中畢業生繼續讀書深造,在校進行“9+3”護理專業學習的村民,其中1名已考入大專,2名正在成都醫院實習,1名在成都醫院工作。
五是示范引領激上學。修卡村學生依窮、歐珍國強、尕爾窮3名學生經過我院多種形式的學習,畢業后順利實現就業。教育幫扶徹底改變修卡村孩子的命運,在當地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六是漢語文化班重上學。成立“漢語文化學習班”,駐村干部量身編寫教案、設定教學計劃,堅持每周授課,讓未上學的年輕人學文化,目前已培養8人就業。
(四)產業扶貧保增收
學院黨委主動思考,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帶動黨員和村干部發揮作用,確保貧困人口脫真貧、真脫貧。
一是創新產業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200畝發展紫土豆和胡豆種植作為村集體經濟。多渠道拓展銷路,優化農產品加工銷售產業鏈,將紫土豆打造成為壤塘縣懸天藏寨紫土豆鍋巴品牌,探索從原材料銷售到招商引資對扶貧產品深加工包裝銷售的轉變。
二是拓寬產業形式。廣泛發展編織業、種植業、養殖業等,幫助農牧民每月增收1000至2000元。
三是改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網圍欄,使因遭到野生動物破壞而荒廢的土地得到重新開墾;投資購買石磨機,解決農牧民磨青稞路途遙遠所造成的效率低下難題;投資建設修卡村籃球場,讓村民養成快樂運動、健康生活的好習慣。
四是融合“互聯網+扶貧”。2019年率先在全縣建立首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打造修卡村網上“供銷合作社”,幫助改善當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去難"的困境。
三、主要成效
學院先后派出7名扶貧干部,直接投入幫扶資金110余萬元,因定點幫扶工作成效突出,學院在2018年、2019年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先進定點扶貧單位 ”。川護壤巴拉健康服務志愿隊項目,經過省級賽會和行業賽層層評比,分別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四川省賽金獎”和“第二屆全國衛生健康行業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四、經驗啟示
在實踐中,學院始終把大力培育貧困地區、貧困群眾內生脫貧動力作為根本,通過學院領導結對幫扶、帶頭講黨課,激勵基層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轉觀念、謀發展;通過開辦“微黨校”“農民夜校”,開展“創新思想文化引導”活動,不斷提高村民文化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將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步推進;通過宣傳教育,講好扶貧故事,把思想引導、政策宣講作為思想文化扶貧的有效手段;通過“走出來、請進來、本地訓”強化村干部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將“輸血”式的扶貧轉化為貧困戶自己主動“造血”式的扶貧;利用行業優勢和當地醫療資源,通過“畢業生健康服務志愿隊”幫助貧困群眾更便捷地享受到全方位健康服務,并深入探索公益扶貧長效機制,引導學生回報社會、服務家鄉;通過“六種助學”措施,促進貧困人口上學或者進行職業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脫貧能力,最終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通過探索產業發展模式,提升村集體內生動力,增加村民收入,鞏固脫貧成效。多措并舉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目的是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擺脫精神貧困,樹立“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