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定點幫扶甘孜州甘孜縣和樂山市金口河區兩個民族貧困地區。學校黨委把扶貧工作作為學校最重要的政治任務,統一思想,統籌規劃,明確目標,充分發揮醫學高校特色優勢,注重黨建全面引領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為民族地區積極探索出一條實效性強、針對性高的“醫教協同、健康扶貧”新模式。
提高政治站位,上下齊心合力抓好精準扶貧頂層設計
(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學校黨委書記作為扶貧第一責任人,將脫貧攻堅當作政治責任,組建扶貧辦并配備思想覺悟高、業務能力強的專職人員,從全校范圍選拔優秀教師赴一線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定期召集班子成員研究幫扶工作,全面掌握幫扶措施實施情況。學校領導班子發揚講政治、顧大局優良傳統,要求二級黨組織全面對接精準扶貧工作,落實、落細、落地各項扶貧任務,實現貧困村“一對一”支部結對幫扶全覆蓋。
(二)主要領導率先垂范,“班子成員”帶頭抓。學校定點幫扶地地理位置偏遠,生活條件艱苦。班子成員發揮講奉獻、能吃苦優良傳統,帶頭承擔各項扶貧任務,班子成員累計64人次赴幫扶地開展實地考察工作,主持各種幫扶項目和各類幫扶工作共170余項。學校主要領導重視扶貧工作的科學謀劃,聚焦脫貧攻堅關鍵問題,強調黨建引領和制度保障,帶頭深入扶貧一線調研考察、關心慰問扶貧干部,用扶貧情懷營造脫貧攻堅真抓實干工作氛圍。
(三)黨員干部同心同向,“形成合力”共同抓。學校黨委認真落實“領導班子主責、承辦機構主推、單位全員主幫、駐村干部主干”的“四位一體”幫扶工作機制,以扶貧典型事跡宣傳、思想理論教育、貧困地區實地調研等方式,倡導基層黨組織積極號召教職工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堅持做到扶貧工作“認識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學校處級干部188人次赴扶貧一線完成幫扶工作,師生614人次以脫貧攻堅實地調研、項目幫扶、考核評估、三下鄉活動等形式主動參與脫貧攻堅工作。
堅持黨建引領,探索“醫教協同、健康扶貧”新模式
(一)發揮學校黨委統攬全局作用,醫療衛生“健康扶貧”解決貧困“實質”問題。民族地區普遍存在醫療衛生條件差、醫療衛生人才短缺、貧困人口衛生習慣差、健康管理意識薄弱等突出問題,因病因殘是現階段剩余貧困人口“難脫貧”的主要致貧原因,“健康扶貧”成為精準扶貧的“牛鼻子”。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吸收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助力脫貧,充分發揮附屬醫院黨員教師和醫療專家專業特長,通過開展醫療衛生人才培訓、健康衛生專題講座、建立遠程醫療診療協助,赴實地開展義診活動等方式,助力幫扶地有效提升醫療衛生水平。
(二)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結對共建“扶志”解決貧困“源頭”問題。學校以“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為指導思想,組織學;鶎狱h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與貧困村、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學校以“樹黨建、倡感恩、提奉獻、建新風尚”為工作目標,積極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持續創新黨支部結對共建內容和形式,強化基層黨組織在民族地區的思想引領作用,不斷提高貧困群眾思想覺悟。在產業發展中注重培養“群眾智慧”,將幫扶模式從“要就給”逐漸過度到“干才有”;通過三下鄉、農民夜校等活動,以“開眼界、擴需求、活思維、轉思想”為工作目標,定期組織師生赴幫扶地開展文化浸潤活動,持續提升貧困群眾價值追求。在結對共建過程中重視樹立榜樣力量,充分把握全面覆蓋和重點培養的作用關系,注重對脫貧致富先進群眾的挖掘、培養和宣傳工作。
(三)發揮黨員教師先鋒模范作用,教育教學“扶智”解決貧困“根本”問題。民族地區貧困人口存在漢語言交流不暢、民族文化信仰濃厚、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現實問題。學校針對民族地區特點構建出兼顧大眾與個別、粗放與精細、從低級到高級的智力提升“金字塔式”教育扶貧模式,著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帶不走的本土人才隊伍。學校黨委組織駐村干部開展基層教育現狀調研,制定出鋪好基礎教育“地基”、開放技能培訓“平臺”、打通學歷提升“渠道”戰略,實現幫扶地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就業培訓的全方位覆蓋,并倡導全校師生利用學校教育扶貧平臺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積極開展各項智力幫扶活動。
強化模式應用,不斷鞏固脫貧攻堅工作成效
(一)培養基層干部,把黨的骨干力量轉化為幫扶力量。學校累計選派8名優秀教師赴幫扶地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駐村干部共開展“農民夜!钡葮I務培訓68場次,培訓當地老百姓共1380余人次,配合幫扶地基層干部組織開展扶貧項目80余項,積極協助幫扶地基層黨支部完善黨員活動室升級改造、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指導黨員發展等黨建工作。學校4名駐村扶貧干部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體駐村干部獲得幫扶縣(區)評優表彰。
(二)建強基層組織,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學校13個基層黨組織共42次赴幫扶地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和入戶慰問活動。通過黨支部結對共建活動,學校幫助定點幫扶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小河村黨支部實現了從“點名批評”的渙散黨支部到全區優秀黨支部的轉變。學校二級黨組織組建專家團隊自主研發“綜治管理信息平臺”,為甘孜縣取得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壓倒性勝利提供了重要支撐,實現了民俗活動、重點關注人員等項目的規范化、信息化、精準化管理,得到省級領導的口頭表揚。
(三)強化社會治理,把黨的社會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學校積極發動全校師生和社會力量,圍繞醫教“扶智扶志”,在人才培養、醫療服務、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系列工作。學校資助25名貧困學子參加中專教育,招收深貧縣定向本?粕895人,幫助70名基層醫務人員實現學歷提升,開展各類職業培訓473人次,組織20余名專家赴幫扶地培訓當地群眾800余人,組織醫療專家團隊19次赴幫扶地開展義診活動惠及群眾10000余人,援助幫扶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項目26項,開展文化扶貧活動8項,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愛心扶貧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