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3月3日,崔鵬代表到達駐地賓館后,在電腦上完善自己的建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歐陽杰攝
交流 賀盛瑜委員(左)與蘇華委員進一步交流,完善相關提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向雨攝
“我正在進一步核對調研數據。”“知道我即將上會,各方線索紛至沓來,我正在甄別篩選。”“提案(議案)已初步成形,正在最后的打磨階段。”……
兩會前夕,被問及“最近您在忙些什么”時,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回答都是內容扎實。今年,全國政協對提案有新要求:提案內容不能超過1500字。“字數一下子壓減了500字。在這個范圍內,提案既要把問題說清楚、把理由講明白,又要把建議落到實處,必須下功夫好好打磨。”3月2日,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曾蓉認真地對記者說。
怎能不認真呢?一年奔波調研的成果,將在這次兩會上得到展示。今天,讓我們先來看看代表委員在為哪些事兒鼓與呼?
實事求是 為鄉村振興建言
春節后,高校進入開學季。對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來說,除了開學的各種事務外,還要抽出時間來反復打磨自己準備的幾件提案。
吳德的提案,件件都與鄉村振興有關。比如《關于種子自主創新、提質增效的建議》《關于進一步深化我國耕地質量和確保耕地數量的相關建議》,分別圍繞鄉村振興的兩大基本要素提出意見和建議。
提筆開始寫提案也許只需要十天半月,但圍繞提案的調研卻早從去年全國政協會結束后就開始了。
半年多來,吳德把調研工作與學校開展的科技推廣、科技服務、扶貧工作多方結合,與團隊成員先后到涼山州、攀枝花、巴中以及成都平原的部分縣市調研。“其實,我們起先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實現農業產業振興,結果調研發現,耕地和種子是核心要素,于是提案就調整了方向。”吳德告訴記者。
同在農村,同樣是瞄準鄉村振興,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委書記陶勛花思考的卻是一個“冷門”話題。
身兼村黨委書記、村關工委主任兩職,陶勛花今年打算提交一個“關于基層關工委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
“鄉村振興需要產業振興、人才振興,這兩方面都離不開關工委的工作。”干了10多年關工委工作的陶勛花有話要說。
反復調研 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
去年8月,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曾蓉調任民革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從那時起,她有了更多時間來關注成渝地區的現代農業發展。
今年,曾蓉打算提交一份提案,建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框架下,四川省和重慶市聯合建立一個跨行政區域的高新技術農業示范區。前期調研,曾蓉做得非常扎實:先到農業農村廳了解情況,然后在四川省內幾個重要的農業基地調研,又先后兩次赴重慶考察,再次找農業農村廳、科技廳等座談。最終,曾蓉確定了提案的建議方向:在四川省內江市和重慶市榮昌區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高新技術農業示范區。
“內江和榮昌,兩地的高新技術農業分別走在四川省、重慶市前列。兩地地理位置相鄰,自然資源相當。兩家攜手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會產生更大的優勢。”曾蓉覺得,這既是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到實處,也能更好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釋放和激發了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效應。如何主動擔當、搶抓機遇,推動成渝經濟圈發展,成為不少代表關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四川九洲電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識別事業部副總經理陳琳,此次計劃提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的建議,“綿陽地處成渝經濟圈直線偏北,推動綿陽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發展,讓綿陽科技創新建設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
檢視現實 為加強科技創新支招
去年全國兩會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院長蔣小松花了大半年時間,先后到省內多地的農村調研農業發展的“痛點”。
蔣小松格外關注農業科技創新問題。他注意到,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但也就在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資金縮減了。
為此,蔣小松打算在全國人代會上提出建議:要增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預算,同時在全國和中央公共預算表中的“農林水支出”款項中單列“農業科研”項目,并給予足額的預算保障。
說起科技創新,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許強也拿出了《關于加快構建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高質量共建西部科學城的建議》。
怎樣才能更好地推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這份提案中,許強進行了認真思考。
“目前,成渝兩地都作出了西部科學城建設的規劃和部署,建設中,硬件建設力度很大,但科技創新的‘軟環境’薄弱,更應下大力氣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軟環境’,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的良好產業生態和氛圍。”許強說。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婷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