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春分前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鳳鳴街道金燭村,天氣晴朗,春暖花開。村里的種糧大戶王程淋正抓緊時間和工人們一起忙著育秧。
育秧大棚內,育秧機“轟隆隆”地運行著。履帶帶動育秧盤經過裝底土、壓實澆水、撒種子、覆薄土等環節,然后用叉車轉運走裝好的育秧盤,再用不透明的塑料布蓋嚴實。經過一周時間的暗室催芽,隨后放置到田間擺盤,進行秧田育秧。整個過程快速高效。
“采用工廠化育秧技術,每天大概能育秧400畝,效率高,且底土、澆水、播種均勻,出苗又齊又壯,便于后續機械化插秧。”王程淋介紹,目前,他帶領的彭山區成林農機專業合作社推動機械化耕種,為1萬多畝稻田育秧,只需要十來個人工作不到一個月即可。
合作社內,隨處可見收割機、拖拉機、育秧機、插秧機等機器設備。“一共有近60臺,涵蓋水稻育秧、插秧、施肥、收割、烘干全過程。”王程淋說,近幾年,合作社業務從跨區域機械作業逐步向全程水稻托管轉型,水稻種植戶將自家田地交給合作社托管,等收獲后再來領取收成即可。
目前,成林農機專業合作社年種植水稻超過1萬畝,畝產量能達到1300斤左右。
彭山區是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專項激勵計劃和四川省深化職業農民制度試點區縣。近年來,當地著力構建職業農民培育體系,鼓勵農戶走職業農民之路,建立起職業農民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徑,累計培訓職業農民1000余人次。像王程淋這樣的職業農民,繪出了別樣的春耕圖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王程淋是彭山區的首批新型職業農民之一。他說,通過培訓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后,每年區里還會組織各類培訓,涵蓋政策、技術、產業方向等,持續提升新型職業農民能力。“接下來,我希望再多學習一些營銷方面的知識,延伸產業鏈,同時繼續提高機械化水平,爭取種出更優質的水稻。”王程淋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3月23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