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榜樣 砥礪前行
綿陽韓家脊社區黨委:
從“堵”到“疏”暢通群眾訴求
全國“兩優一先”先進典型
名片:
綿陽市游仙區涪江街道韓家脊社區轄1個安置小區和7個商住小區,4183戶1.5萬余人,屬純居民型一類大型社區。近年來,社區黨委聚焦居民需求,向市場調資源、配服務,探索出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構建城市社區治理新局面。2021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8月16日,綿陽市游仙區韓家脊社區濱湖花園小區“唱響初心黨史音樂會”上,陳華宣老人帶頭高歌紅歌一曲。這位曾在“風里雨里等書記”的老人說:“社區黨委就是我們的貼心人。”
2000年左右,濱湖花園小區內偷盜、吸毒、斗毆隨處可見,爛沙發、電器、破衣物堆得到處都是,臭氣熏天,腳都下不去……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小區的4位老大爺天天就在路上“堵”社區書記。
“看,現在多好。”當年總找書記反映問題的陳華宣,推開后門,兩三步就跨進小區。“汽車、共享單車停放有序,街面上看不到一點垃圾,新增的12個天網攝像頭24小時無死角監控。”為此他對社區黨委書記薛燕豎起大拇指。
薛燕還清楚地記得,2016年,韓家脊社區被游仙區掛號為“軟弱渙散黨組織”。“1/3的住戶不交物管費,拆遷賬、租賃賬、公共收益賬……筆筆都是糊涂賬。”
成立新的小區黨支部,重新選舉業主委員會成員,新賬老賬一件件攤到桌面上算。“堵”她的4位大爺分別進入業主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
“還要給群眾一個發聲平臺,把他們最迫切、最盼望的事建立‘需求清單’,納入重點項目臺賬,更好實現社區精細化服務。”薛燕說,現在社區已建立了覆蓋全體居民的12個微信群,開展“愛心呼”“社區守望”等群眾關切和急需的服務活動,架起居民間的愛心橋梁,破解鄰里間的陌路難題。
2016年前,韓家脊社區無集體經濟、無社區資產、無公共收益,怎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1米?韓家脊社區做法是運用“大掌柜+店小二”模式,以社區閑置資產入股形式成立綿陽市首家社區社會企業——四川美舍宜居居民服務社會企業有限公司,同時引進5家服務理念先進、專業水平較高的社會組織和團隊入駐,建成涵蓋愛心食堂、農超對接、鄰里驛站等9個涉及民生福祉的“社區1921愛心列車”。同時,社區還自主孵化出游仙區樂壽(萬事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4名80歲以上的“三無”老人長期提供免費用餐服務,為轄區殘疾人和60歲以上老人等特殊群體發放3000余張暖心卡。
“通過盤活‘沉睡’資源,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以合作共贏撬動社會資源,建設經營型社區,提升社區治理的新路徑,將既得的發展‘紅利’通過關愛幫扶貧寡弱小,做優居民生活環境等反哺于民,形成居民廣泛參與共建共治的新局面。”薛燕說。(郭超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