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幸福美好生活“未來之城”模樣
一座超大城市,如何在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同時,集運動、娛樂和饕餮美食于一體?
成都以一條長約100公里的翡翠項鏈——環城生態公園“解鎖”答案。
4月23日,是環城生態公園2021年的首個成規模收成日,20噸油菜籽、150噸蓮花白,借助綠道生態,重現“天府之國”良田萬頃的蜀川神韻,營造農業生產場景與消費場景。時隔僅一個多月,成都天府綠道集團正式簽約拓高樂(中國),全國首店——成都拓高樂簽約落戶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帶給成都人不一樣的文娛、藝術、運動消費新場景。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成都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為抓手創造高品質生活供給,公共服務投資增長41.3%。成都城鎮新增就業14.4萬人、增長3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居民消費價格保持平穩。
越來越多的成都人發現,4780公里的各級綠道讓城市鋪滿綠色,“身在公園、春暖花開”,公園城市的“大戰略”變成了每個市民可感可及的“小確幸”;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設施豐富著市民的多元生活;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優質的配套服務,讓幸福感融入了這座城市的細微肌理……
成都,正在以人為本,構筑城市未來競爭的新優勢,讓幸福美好生活觸手可及。
多元消費場景“試驗田”
讓“成都圈子”過上“神仙日子”!
綠色是城市發展底色,如果說公園城市的增綠筑景為成都涵養了生態本底,那么從經濟價值來看,天府綠道則是最大的“網紅”制造機。
“成都拓高樂旗艦場館集運動、娛樂和饕餮美食于一體,是與家人或朋友共度歡樂時光的完美場所,我們很高興能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娛概念,讓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都能參與進來,充分感受拓高樂獨有的魅力。”拓高樂大中華區投資開發高級副總裁王弋說,該場館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拓高樂場館。
將世界頂級體育文娛綜合體項目引入環城生態公園,恰恰就是成都目前在做的:在綠道有機植入創新文化、前沿科技和商業模式等新經濟特色因子,打造出一本綠道+的“生意經”——成都環城生態公園,不僅是市民享受高品質公共服務的綠色載體,更是新經濟落地、新消費實驗的場景。
時間線拉回2021年春節期間,近800萬市民、游客走進公園、綠道,感受著“身在公園、春暖花開”的多元愜意場景。觀花、美食、文創、娛樂、親子、體育等場景帶動春節期間產品銷售量達30萬件,銷售金額超過8000萬元,銷售金額較2019年春節增長147%。“夜游錦江”共接待游客近19萬人次,游船票及文創市集實現收入152萬元。
如果將目光聚焦于更小的“圈”,場景釋放的消費活力和潛力加速涌動。隨著成都“市井生活圈”的打造,愛情巷、音樂坊、面食街等一批“網紅”打卡地正在興起,里面各式各樣的消費場景和體驗場景,不斷激發城市發展的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公園綠道、市井街巷……一個個新興場景,都是成都在傳統消費場景之外的新體驗。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76.3億元,同比增長24.0%,兩年平均增長7.0%,兩年平均增速較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836.4億元,增長74.8%; 商品零售3739.9億元,增長16.4%。從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看,上半年增長25.3%。16個商品門類中12個門類零售額增速超過10%,8個門類超過20%。
成都,已然成為消費場景創新的“試驗田”。
從“錢袋子”到“車輪子”
一本關乎幸福美好生活的“經濟賬”
基本公共服務是人民幸福的“硬指標”、城市發展的“軟實力”。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成都經濟“半年報”中,有這樣一組數據備受關注:在民生投入上,公共服務投資完成369.6億元、增長41.3%;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投資分別增長71.9%、126.7%。
在這本“經濟賬”里,人們感受到的是“幸福的遇見”。為了點亮成都人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四五”開局之年,成都市作出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戰略部署。如今,隨著制度機制逐步完善、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城市幸福場景漸次成型、市民幸福成色越來越足。
比如,剛剛在7月正式開街的成都軌道首個TOD主題商業街——“世紀城·上閑里”,構建出工作、生活、商業、交通換乘、公共空間融為一體的“TOD美學商業新場景”。再比如,2021年3月,第一批10個社區美空間驚艷亮相,老百姓口中的“稀爛街”變成“品質街”,在植入新消費場景的同時,保留市井煙火味,讓人走出家門就能開啟身邊的生活美學。
一組數據展現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項目建設的具體成效——
2021年1—6月,全市新晉三甲醫院15家,創歷史之最,新(改、擴)建幼兒園、中小學56所;
啟動片區化城市更新項目35個,推進老舊小區改造313個,實施棚戶區改造1869戶、城中村改造933戶;
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達558公里,373座軌道站點實現公交接駁全覆蓋;
新增營造林5.93萬畝,新建成天府綠道372公里、累計建成4780公里;
完成411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新吸引落戶青年人才近10萬人;
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
國家營商環境評價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10強。
從居民收入的“錢袋子”到上班通勤的“車輪子”,市民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被成都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做出了大文章,也在不斷厚植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能和比較優勢。
構筑新的比較優勢
全國第四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首選城市”
《全球城市史》作者喬爾·科特金曾說:“哪里更宜居,知識分子就選擇在哪里居住,知識分子選擇在哪里居住,人類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類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終人類的財富也會在哪里聚集。”
6年前,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劉毅離開土生土長的北京,開始“蓉漂”生涯,如今研究院里在蓉工作的264名員工中,25%是他的清華校友,26%有海外學習經歷,還有約170人次拿過國家省市區三級的人才稱號。
“這幾年清華北大畢業生的就業地分布,成都位列第一方陣,選調生就業地分布成都是第一。”劉毅給出相關統計數據,并指出,“后浪們”選擇成都的重要因素,就是極富比較優勢的生活成本競爭力。
成都對人才的吸引能力逐年增強,在2021年上半年表現得尤為突出。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成都通過實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筑夢工程,城鎮新增就業14.35萬人,提供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16.8萬個,僅次于北京、廣州、上海,成為全國第四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首選城市”。
如魚得水,如鳥歸林。邁進“2000萬人口俱樂部”的成都,正在邁向能承載夢想的“未來之城”。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彥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