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機更新加碼城市幸福美好生活
從去年12月成都首次提出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并將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囊括在內,到今年7月出臺《成都市公園城市有機更新導則》,8月初發布《成都市“中優”區域城市有機更新總體規劃》,再到8月16日舉行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重大項目集中啟動儀式。這是一個城市將更新行動從藍圖變為現實的足跡,也是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回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重要決策部署,“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的重大工程項目。能否將更新行動落地落實,能否以有機更新為抓手,實現整個城市全面提升,不僅關系著發展過程中“城市病”的解決,更關系著每個市民日常生產生活的切實感受,以及城市未來發展的動能。這就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強城市有機更新的效應,為服務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城市更新代表著新生活、新機遇。將廢棄的舊廠房與文創產業混搭,不僅能帶來打卡拍照的人流量,還能整合資源,以培育新產業的方式,讓“老地方”重現生機;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不光讓居民生活更便利,還打開了一個新窗口,讓更多社區服務項目能夠扎根落地。讓幸福美好生活的成色更足,不僅是改善環境,更是要以繡花功夫搭建起一個以功能為中心的發展體系。
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城市更新不只是以“煥新”“上新”的方式一改城市面貌,更是對整個城市功能重整的過程。對普通市民而言,老街巷可能意味著生活便利、鄰里和睦,但在茶余飯后,他們也需要有一片修整出來的花園小徑去散步休閑,也需要可以停留的咖啡館、書屋去享受閑暇;對一個城區而言,立足比較優勢是發展的基礎,但在此基礎上,也要著眼整個城市的戰略定位,才能找到更明確的發展方向。城市更新是一項系統性工作,不局限于一隅一域,才能開啟整體的高質量發展,讓城市的發展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
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角度出發,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也不是簡單地修修補補,而是堅持“少拆多改”,是對文化記憶、城市肌理的有效保留。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走進上百歲的望江樓公園,茂林修竹依舊;路過彌漫藥香的棗子巷,青磚灰瓦將人們拉回過去;還有華燈初上時的玉林社區,九眼橋附近的成都音樂坊……城市街頭的“新面貌”,不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更好地保留人們與這座城市共同的回憶。長久以來的文化積淀,是城市的獨特魅力,更是面向未來的競爭優勢。
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更新”,從追求“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回避的課題,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答好的難題。今年是成都高質量發展攻堅年,讓我們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把這一工作推向深入,在守護過去與現在、變遷與發展之中,讓城市更好地走向未來、贏得未來。(成都日報評論員 張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