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石棉縣安順村黨總支傳承紅色基因,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當好主心骨 蹚出發展路(深度關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④)
圖①: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紀念館。 |
初秋時節,涼爽宜人。川西高山峽谷中的安順場,天高云淡,大渡河湍急奔流。河畔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里,游客們沉浸在講解員的深情講述中。
安順場位于四川省石棉縣,1935年5月,紅軍長征途中,就是在這里強渡大渡河,開辟了一條北上通道,書寫下中國革命戰爭史上的光輝一頁。
如今,安順場成為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坐落在這里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紅軍渡河指揮樓也成為著名的紅色景點,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來這里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安順場里有安順村。近年來,安順村黨總支傳承紅色基因、挖掘紅色資源、強化黨建引領,團結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產業興旺的致富路。
發揚紅軍奮勇爭先、敢打敢拼的精神,黨員干部在發展產業上打頭陣
走進安順村,一棟棟風格獨特的川西民居排列整齊,家家戶戶門前飄著中國工農紅軍軍旗,長征文化氛圍濃厚。
“做夢也沒想到,家門口就能掙錢養家糊口。”紅渡園飯店老板熊勇說。他系上圍裙走進廚房,要給游客露一手,炒幾盤地方特色菜。
祖祖輩輩靠種莊稼過活的安順村村民,如今大都吃上了旅游飯。“現在形勢很好,可當初為了讓大家轉變觀念沒少下功夫。”老支書李錫林說。
4A級景區創建成功后,游客一下子多了起來。人來了,沒吃飯的地方,想留下來也沒住的地方。李錫林和村兩委一班人眼看著“旅游車”開過來了,大家卻沒有意識上車,心里著急。
“這是守著家門就能掙錢的買賣!”李錫林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動員,卻無人響應。開農家樂、辦民宿光裝修就要花好幾十萬元,這對剛剛經歷了震后重建的村民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
萬一錢花了,沒人來怎么辦?黨員干部先行先試。李錫林帶頭,村兩委共動員了7名黨員干部先干起來,他們掏出家底,辦起了村里最早一批農家樂和民宿客棧。
現任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偉就是其中一個,他那時候還是村里的民兵連長。“黨員干部得當這個先鋒!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十八勇士奮勇爭先、敢打敢拼,為了勝利不怕犧牲。如今村里要發展,群眾心里沒底,有顧慮,村干部不打頭陣誰打?”
萬事開頭難,尤其是旅游業,人氣起不來,事兒就得“黃”。大家咬緊牙關、抱團發展,搞餐飲的一道菜一道菜地開發,辦民宿的想著法子提升服務質量。漸漸地有了回頭客,大家開始口口相傳,安順場的名聲打出來了。
也趕上了好時候,縣里大力推動發展紅色旅游,一系列扶持政策隨之而來。村民眼看著生意越來越火,也跟著干起來。熊勇不再觀望,增添桌椅板凳,改造廚房設備,“安順場紅渡園飯店”的招牌很快掛在了自家房前。
如今,安順村44名黨員帶頭辦民宿、餐飲,全村發展到112家,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30多萬人次。旅游產業立了起來,火了起來,正成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建強村黨組織、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安順場景區入口處,是一片郁郁蔥蔥的黃果柑采摘園,足足有350畝。果園里小徑縱橫,枝頭掛滿了雞蛋大小的果子,林間種有蔬菜和藥材。
安順村有297戶從庫區來的移民,這片果園就是他們分的地。剛來那會兒,地分下去了,種什么成了問題。政府主導發展黃果柑產業,但習慣種植傳統作物的農戶遲遲不肯行動。
村兩委找到移民群眾中的老黨員商量對策,還得黨員帶頭。村里老會計林福安站了出來,動員女兒林志蘭率先在自家地里栽上了果苗。然后一家、兩家……一大片果園形成了。
如今,全村45名黨員帶動全村種植了1500畝黃果柑,不僅有種植收入,還為發展觀光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劉偉覺得,安順村近些年的發展充分證明,必須有一個堅強的村兩委班子,班子里必須有懂發展善治理、有干勁會干事、能夠團結帶領群眾謀發展的人,一個村子的發展才有章法、有后勁。
這也是安順村人的共識,今年村兩委換屆,搞工程承包的李靜和退伍軍人劉林峰脫穎而出。他們都長期在外跑業務,眼界開闊又懂經營善溝通,而且在疫情防控、應急搶險中表現優秀、任勞任怨,經受住了考驗。
如今,安順村選出3名本村致富帶頭人、回引2名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進入村兩委班子,班子成員平均年齡38歲、大專以上學歷的4人。換屆換出了新氣象、組成了生力軍,個個摩拳擦掌、干勁十足。
把能人選進村領導班子,還要把隊伍攥成拳頭。“我們每季度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半年瞻仰一次紀念館、每年重走一次紅軍路。每次活動,黨員都講心得、談感悟、提建議,越談越敞亮、越講越通透,擰成了一股繩,謀發展、促振興的精氣神更足了。”劉偉說。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我們就是要不斷把黨員培養成為產業帶頭人,再把產業帶頭人培養為村干部,不斷激活鄉村人才引擎,形成頭雁帶群雁的良好效應。”石棉縣委組織部部長宋博說,當年紅軍把支部建在連上,凝聚形成強大戰斗意志、不斷克敵制勝,“我們一定要傳承這一光榮傳統,建強村黨組織、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把紅軍的好作風發揚光大,始終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當年紅軍之所以能夠取得長征勝利,就在他們始終同群眾一條心、一家親。”劉偉說,“我們村是紅軍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必須把紅軍的好作風發揚光大,始終同全村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產業發展得怎么樣,直接關系到群眾利益。游客越來越多,搶客壓價、經營糾紛也多了起來,不僅鄰里失和,也不利于產業長遠發展。村黨總支適時牽頭,組建了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兩個合作社,吸收782戶參與,大家通過協商制定規則、規范發展。
同時,村黨總支還牽頭聯合景區管委會和旅游協會對農家樂和民宿客棧開展星級評定,二星獎勵1萬元,三星獎勵2萬元,引導大家提檔升級,優化服務。
依托紅色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安順村的產業聚合力得到激發和釋放。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0余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成為全國綠色小康村、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村子發展,最終得讓村民得實惠。村子發展了,服務群眾的水平得跟上。安順村利用政策資金,建成了72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并在邊遠村組設立代辦點,提供73項便民服務,村干部每天輪流值班、24小時開機,做到群眾有事隨時辦、馬上辦,對老弱病殘人員的需求直接上門辦,真正把事做細,讓群眾覺得暖心、舒心。
為更好服務群眾和景區發展,安順村成立了5支黨員先鋒隊,此外還建立了紅色宣講隊、黃果柑技術服務隊和安順旅游協會、景區志愿服務隊等,活躍在安順場,謀發展促和諧……
經濟實力強了,要是處理不好利益問題,不僅不利于團結,還會滋生群眾身邊的腐敗。全村黨員、干部“約法三章”:不優親厚友、不謀取私利、不貪占便宜,班子成員公開作出承諾,接受群眾監督。
“我們時刻不忘紅軍走過的路、吃過的苦、灑過的血,決心以紅色基因鑄就奮斗精神,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以苦干實干告慰革命先輩、造福全村百姓!”劉偉堅定地說。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7日 1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