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稅務干部張崇華53年的捐資助學路
隆冬時節,年已八旬的張崇華老人,漫步在長江邊上,神態慈祥。站在江邊的大橋上,看著身邊來來往往的車流,感受這欣欣向榮的日常景象,是張崇華每天的幸福時刻。
張崇華是國家稅務總局瀘州市納溪區稅務局退休干部,1.5米左右的個頭,看起來很瘦小。但精神矍鑠,步伐穩健。她飽經滄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散發出慈祥、善良、樂觀的氣息,談吐之間給人以溫暖。兩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可以捐步數做公益,從此每天堅持散步,用步數換取公益資金,幫助他人。
做公益,是張崇華最快樂的事情。從1968年捐助第一位貧困學生起,并不富裕的她,一直默默地堅持將溫暖傳遞,用平凡善舉托起貧困學子“求學夢”。
她誠摯無私的付出,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先后獲評四川好人、四川最具愛心慈善個人、四川省道德模范、中國好人,2021年11月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年輕時的張崇華。四川省稅務局供圖
捐資助學,腳步跨越53年
1968年秋天,參加工作第三年,張崇華在馬嶺鄉下鄉收稅途中,偶遇一個8歲的小女孩。小女孩紅腫的雙眼,引起了她的注意。經過詢問得知,孩子叫小芬,因為太想讀書,家里窮,供不起,哭腫了眼睛。看著小芬渴望與無助的眼神,張崇華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
“小芬不哭,阿姨一定送你回學校,讓你和同學們一起念書。”張崇華蹲在小芬身前,安慰她。那時,張崇華每月工資27.5元,孩子學費要3塊多。張崇華征得孩子父母同意后,與鎮上學校的校長聯系,把孩子送回了課堂。交學費、買學習用具、添置衣物……張崇華還經常去學校看望孩子。
默默無聲的關愛,改變了小芬的命運。小芬后來考上瀘州師范學校。開學那天,張崇華特地請假去送她。畢業后,小芬走上教師工作崗位,如今已成為縣里一所學校的教導主任。
從小芬開始,張崇華捐資助學的腳步就再也沒停下來,這一幫就是53年。1980年,她和丈夫合計,將每月一半以上的工資,用于捐資助學。2015年,張崇華又開始持續資助貧困大學生,每年新增資助1人。現在,不少孩子已完成學業。“孩子們有的已經工作,有的已經成家有了孩子。”張崇華說。
28年前,小靜還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因為父親生病,家庭陷入困境,學習成績一直優秀的她面臨失學。張崇華知道后,立即伸出了愛的雙手,資助她完成高中學業考入醫科大學。
小靜畢業后,回到家鄉工作,成為一名“白衣戰士”。“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小靜不顧安危奔赴前線參加救援;脫貧攻堅總攻號吹響,她毫不猶豫第一個報名參加;地方發起志愿者服務時,她也總是沖在最前面。她說:“報答張媽媽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個像她一樣在人群中發光的普通人。”
小偉是第一個受張崇華資助的大學生。小偉大學畢業時,邀請張崇華到學校參加畢業典禮,見證他人生最重要的時刻。
初夏的四川大學望江校區,飛花拂柳,讓人心曠神怡。那天,小偉牽著奶奶的手,帶奶奶看圖書館、進博物館、游月荷池,給奶奶講學校里的趣事。在紅柱青磚的明德樓前,小偉和奶奶合影留念。他頭戴黑色學士帽,肩披黃色垂布,站在奶奶身邊,不覺落下淚水:“奶奶,沒有您,就沒有我的今天……”張崇華趕緊說:“不要哭,你有今天的學業成績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奶奶替你高興。”
談起小偉,張崇華卻有些內疚:“我經濟能力有限,每年只資助他6700元學費,每月補助他400元生活費,這些錢根本不夠他讀書。”
聽說小偉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張崇華非常高興。幾年來,小偉的每一次進步和成長,張崇華都十分關心。小偉叫張崇華“奶奶”。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小偉也樂意和奶奶分享。
前些年,小偉交了女朋友,女朋友讓保密,不能和父母講。小偉忍不住打電話告訴張崇華。“奶奶,我有女朋友了!但是不能給父母親講,要保密。”“那你怎么告訴我呢?”“女朋友說不讓給父母親講,又沒說不能給奶奶講呀。”聽到這話,張崇華眼圈泛紅。
每周,張奶奶都會接到她資助過得“孫子”“孫女”們打來的電話,或問候、或關心、或與她分享取得的成績。每年,“孫子”“孫女”們都會回來陪伴奶奶住上幾天,大家包餃子、做飯、周邊游,過年一起吃團圓飯。質樸無私的幫助,傳遞著溫暖,傳遞著刻入中國人基因的傳統美德,成就了張崇華與孩子們的緣分,也讓他們成為溫暖彼此的親人。
張崇華老人在看報。四川省稅務局供圖
心懷感恩,涌泉相報53載
如果不是一次主題黨日活動,張崇華捐資助學的事跡,還只是她和親友們才知道的秘密。
2019年9月,瀘州市納溪區稅務局退休支部開展“向身邊先進典型學習”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委員黃太芳的一句話,讓大伙兒瞬間炸開了鍋:“我們身邊就有這么一個人,做了一輩子好事兒,卻從來不愿意讓大家知道。”說到這兒,黃太芳忽覺好像說了錯話,再不吭聲。大家再三詢問后,黃太芳才講了張崇華的故事。
第二天,同事們來到張崇華家,了解捐資助學情況。她卻遲遲不肯開口。“我只是幫了幾個娃娃上學,沒有必要讓大家知道。”“張奶奶,您不要再保密了,大家都想聽聽您的故事。而且,咱們大家一起來,還可以幫助更多的娃娃呢。”
在同事誠懇的請求下,張崇華講了她與娃娃們的故事。不少得到資助的孩子,也主動和稅務局聯系,講述他們與“張媽媽”“張奶奶”的故事。由此,一幅跨越半個世紀的溫暖長卷,在一個個鮮活的記憶里展開。
在這幅已延續53載的畫卷里,張崇華的青絲被歲月染成白發,“稅務媽媽”也成為“稅務奶奶”,可是在每個人的回憶里,她都光彩依舊。
面對這幅長卷,很多人說,自己的內心被深深地觸動。他們也追問是什么樣的力量,讓無私奉獻的初心,堅韌地延續了半個世紀,而且愈老彌堅。“父親常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幼兒時鄰居的無私接濟,讀書時老師的默默支持,工作中同事的關心幫助,大家無私的關愛,讓我懂得簡樸生活,也讓我懂得助人為樂。”張崇華說。
1942年,張崇華出生在瀘州市納溪縣城(現納溪區)的一個普通家庭,有5位兄弟姐妹,吃穿用度全靠張父的修鎖手藝。缺吃少糧時,母親便去江邊撿爛菜葉,切碎煮熟當飯吃,日子過得艱難。好在鄰居不斷接濟,又教母親做縫紉補貼家用,一家人清貧度日。
在張崇華的記憶中,家里雖然很清貧,但父母對子女管教很嚴,教育她們要記住接濟過他們的人。每次遇到乞討的人,母親都寧肯自己餓肚子,也要把飯倒進討飯者的碗里。“母親的善行,在我兒時的心里埋下了善良的種子。”
張崇華從小品學兼優,初中畢業后,順利考上了納溪中學。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在班主任努力爭取下,學校免除了她的學雜費,她才得以繼續完成學業,入讀四川省財政學校。1965年5月,她被分配到納溪縣稅務局江北稅務所工作。
父親送她到單位報到的情景,張崇華至今記憶猶新。臨出門,天空飄著小雨,父親撐著一把油紙傘,語重心長地叮囑她:“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閨女,你今天的工作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要記住黨的好、政府的好、學校的好,要記住曾經幫助過你的父老鄉親的好!”
張崇華謹記父親的囑咐。參加工作第一天,她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對人民有用的人,為社會建設增添一磚一瓦,做一顆小小螺絲釘。”
參加工作后,“師傅”手把手教業務,同事關心生活,鄰居幫助照看孩子,讓她的生活過得順利又幸福。回憶自己成長生活經歷,張崇華總是充滿感恩。“我從小到大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我也幫助別人,報答大家對我的關心。其他的事我做不來,就通過幫助貧困學生,讓孩子們好好讀書,把社會給予我的愛傳遞下去。”張崇華說。
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海
“瀘天化西村”,是20世紀80年代修建的企業職工宿舍。30多年前,張崇華丈夫在這里分配到一套住房。走進她的家,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60平米的宿舍,水泥地面,老式木門已經掉了漆。在不到10平米的客廳里,藍布雙人沙發、老式保溫瓶、掉瓷斑駁的搪瓷杯……全是老物件,唯一顯得現代的,是一臺24英寸液晶電視機。
房間看起來簡陋,但卻非常整潔。“1989年我和丈夫搬來這里,條件很好。我現在什么都不缺,每天生活都過得很開心、很幸福。”張崇華說。
下一碗面條、煮一些青菜、蒸一點米飯、吃一些咸菜,這就是張崇華日常飲食。最奢侈的,就是“孫兒”“孫女”來看她,一起吃上一頓魚。她說,吃魚對孩子的智力好。
“她幾乎沒在飯店里吃過飯,夏天穿的衣服就是幾元、十幾元一件,冬天就是幾十元一件,她沒有穿過上百元的衣服。”十分了解張崇華的黃太芳動情地說,“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省下的錢都資助貧困學生了。”
一只白色已泛黃的搪瓷杯,張崇華總是不離手,已經用了30多年。杯身上有兩朵大大的五瓣花,一朵紅色,一朵黃色,旁邊有綠葉襯托。圖案上方,是一個大紅的囍字。張崇華極其珍視這個杯子。因為它陪伴張崇華和丈夫,一起度過30多年光陰。
丈夫理解張崇華的每一個決定,從點點滴滴的捐助,到拿出一半工資幫助困難學生,丈夫都全力支持。丈夫臨終前拉著張崇華的手說:“崇華,我不能再和你一起幫助娃娃了,今后娃娃讀書的事就得靠你繼續努力了。”張崇華含著眼淚,握緊了丈夫的手。丈夫離去,突然失去了幾十年相濡以沫的依靠,張崇華感到孤獨無助,但她沒有消沉。
在半個多世紀漫長的捐資助學路上,張崇華家里也出現過很多變故,她都未曾動搖過。“看到那些孩子對知識渴求的眼神,我再苦再難也要堅持。”她把一半以上的退休金都用在了捐資助學上,到現在,先后資助50多名貧困學生完成了學業。
幾十年來,女兒女婿在張崇華的感染下,面對下崗、重病等困難,樂守清貧,努力工作,成為母親助學路上的好幫手。每年寒暑假,張崇華的“孫兒”“孫女”們濟濟一堂,母親的小屋,最多能擠三五個男孩,女孩們就住女兒家;買菜做飯這些事,也全由女兒女婿承擔。“大家在一起,無話不談,其樂融融,完全就是一家人。”女婿說。
也有人問張崇華女兒張玉敏、女婿溫強:“母親省吃儉用攢下的錢都資助貧困學生了,你們有什么看法?”
“作為兒女,除了照顧好她的日常起居,就是支持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就是常說的孝順吧。母親助人為樂,是我們一生最大的精神和物質財富。”
崇高道德的感召力是無窮的。在張崇華事跡的鼓舞下,在她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召下,2020年,“崇華愛心專項基金”“崇華愛心驛站”“崇華之家”工作室相繼成立,社會各界紛紛參與到這場愛心接力中。
四川省扶貧基金會瀘州市分會設立“崇華愛心專項基金”,基金專款專用,主要用于扶貧、濟困、助學等公益項目。目前,該基金已對4所中小學校51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進行捐助。最近,四川省稅務局發起向張崇華學習的倡議,并開展“崇華愛心專項基金”捐款、“崇華書屋”捐贈、“身邊榜樣”專題學習等活動,激勵全省稅務干部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
看著更多人加入公益助學的隊伍,看著點點滴滴的愛心如涓涓細流匯入長江,張崇華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晚飯散步回來,她往白色搪瓷水杯里倒上溫水,熱氣冒了上來。端著溫暖的搪瓷水杯,張崇華說,以前丈夫在的時候,冬天散步回來,丈夫總會在這個杯子里倒上溫水,遞到她手里,現在她也能感到同樣的幸福和溫暖。(何國剛 詹曉攀 牛洋 張原野 羅蘭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