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代表李修會:保護川南烏蒙山區土橋大堰,銘記感人奮斗史
李修會代表。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成都1月19日電 (劉海天)人民創造歷史,絕壁鑿出飛堰,一座比紅旗渠還早籌劃的水利工程,解決了群眾的用水難題,書寫了四川人的凌云志氣。但是由于交通困難、信息閉塞等時代原因,這個工程沒有得到宣傳而鮮為人知。這是四川省人大代表李修會心中的遺憾,也是當地干部群眾的遺憾。今年四川省兩會期間,李修會建議對四川南部烏蒙山區的土橋大堰進行綜合性的保護開發。
李修會建議,將川南烏蒙山區土橋大堰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配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硬件設備及標識。同時,規劃建設土橋絕壁大堰文物風景旅游區,并批準建立川南烏蒙山區土橋絕壁大堰省級研學旅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對人民群眾和學生群體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川南烏蒙山區土橋大堰精神,讓為大眾造福而不畏艱險、不惜流血犧牲的大愛無私奉獻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行。
李修會在建議中還提出規劃川南烏蒙山區土橋大堰文物風景旅游區融入川黔滇旅游帶,川黔滇相鄰區域協同發展,建設具有鮮明瀘州特色的新時代鄉村振興烏蒙示范。同時在夏蓉高速摩尼境內安基屯大橋下面,與川南烏蒙山區土橋絕壁大堰相連處,開設生活區+旅游景區+研學旅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多功能出口,欲往川南烏蒙山區土橋絕壁大堰文物風景旅游區的游客、研學旅綜合實踐教育基地人員,乘坐擺渡車來回,滿足全國各地旅客路過順便觀景、研學旅的需求。
李修會希望新聞媒體擴大對川南烏蒙山區土橋大堰的宣傳力度,提高其知名度。
李修會代表(右)與其他代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受訪者供圖
“人民群眾的輝煌不能被遮掩,振奮感人的事跡不能再沉睡。”談及為何要提出這份建議,李修會代表表示,川南烏蒙山區土橋大堰位于瀘州市敘永縣摩尼、赤水兩鎮境內,解決了困擾苗族、彝族、白族、漢族人民群眾千百年來嚴重缺水、靠天吃飯的問題。
據李修會代表介紹,土橋大堰,1957年首次籌劃動工,1966年再次籌劃,并于當年7月28日正式啟動。人們不畏艱險,用繩子捆綁著身軀,懸于萬丈絕壁之上,一手扶鋼釬,一手揮舞手錘或二錘打炮眼。他們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堅持不懈地修堰筑庫,為后人造福。在建設過程中,有9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齡最小的19歲,最大的約40歲。
李修會代表認為,大堰的艱苦修建歷程,絕壁上鑿出飛堰的奇跡,是摩尼、赤水兩鎮人民用血和汗甚至是鮮活的生命譜寫出的一部艱苦奮斗史,是子孫后代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可以稱得上是紅旗渠精神在四川提前出現的經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