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大結構”優化調整 促進成都綠色低碳發展
“堅持‘雙碳’引領,優化四大結構,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1月23日,成都市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開幕,《政府工作報告》對“雙碳”工作提出目標路徑,明確將出臺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調整行動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塑造城市競爭新優勢。
“雙碳引領”“綠色轉型”成為代表委員關注討論的重點。聚焦“雙碳”目標,成都如何優化調整“四大結構”?2022年成都將如何實現綠色轉型?成都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從頂層設計、考核體系、市場機制、試點示范、產業科技五個方面入手落實部署。
聚焦產業結構優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建強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設立綠色低碳產業基金等。張軍表示,近年來,成都主攻光伏、氫能、鋰電池、綠色低碳服務四大領域,獲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裝備集群、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等。下一步,成都將實施綠色低碳產業“十個一”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培育6家以上百億級鏈主企業、3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
2021年,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9天,優良率達到81.9%,是近十年來最好水平。“這是鼓舞也是壓力。”張軍表示,近年來,成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逐年深化,空氣質量逐年改善,但大氣污染防治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
張軍的提案重點關注實施交通運輸綠色低碳改造。在他看來,快速攀升的機動車保有量以及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貨運需求導致移動源污染日益突出,亟須在移動源領域精準減排。
對此,張軍建議,由交通運輸部門統籌,在源頭、過程、末端上發力,持續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具體來說,一方面,調遷優化物流節點、專業市場、客運場站布局,做優新都、青白江等地物流園區(中心),疏解中心城區汽配、鋼材、建材等較大規模的商品交易市場,推動公路客運場站合并、優化;另一方面,打造綠色低碳運輸體系,提升交通清潔化水平,以繞城高速公路為分界線,構筑更加清潔化的城外物流集散體系,加快建設貨運鐵路專線;此外,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加強監管執法等具體措施,加快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的老舊車輛淘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亞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