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獻、在拼搏、在堅守、在創(chuàng)新,廣大青年——
綻放青春風采 匯聚前行力量(傾聽·特別報道)
李堅柔參加北京冬奧會火炬展示活動。 |
吉布小龍和合唱團學生在一起。 |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一代代青年在黨的領導下接續(xù)奮斗,綻放青春風采,譜寫人生華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廣大青年不負眾望,在各個行業(yè)領域,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他們在奉獻、在拼搏、在堅守、在創(chuàng)新,事跡令人感佩。本版聯合人民日報碰碰詞兒工作室、人民網移動中心共同推出特別報道及融媒體產品,講述大國工匠、短道速滑教練、女子導彈連戰(zhàn)士、鄉(xiāng)村教師等當代青年的奮斗故事,為開創(chuàng)更美好的未來匯聚前行力量。
——編 者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83廠高級技師常曉飛——
“要把每一個零件都做到極致”
本報記者 張 曄 人民網記者 崔競文
線條圓潤的“小海豚”栩栩如生,小巧精致的“導彈車”閃閃發(fā)光……一排排形態(tài)各異的模型擺在常曉飛的工作室里,而這些令人稱奇的擺件,僅僅是他和同事們閑暇時用邊角料練習做出的“小玩意兒”。
1988年出生的常曉飛,2008年從山西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后進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83廠,如今是高級技師的他,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獎項。2020年12月,在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上,常曉飛在直徑22厘米的鋁板上用1800多個直徑只有0.03毫米的小孔勾勒出中國地圖的輪廓,圖案用肉眼很難發(fā)現,只有在強光的照射下透過小孔的光才能看到;在0.15毫米的金屬棒上刻出比頭發(fā)絲還細的“中華絕技”四個字,入選“最受歡迎的中華十大絕技”。
常曉飛的這門“絕技”,正式名稱叫“數控微雕”,這是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的關鍵技術,需要高超的數控技術水平。常曉飛參與了航天產品復雜關鍵零部件的制造任務,這些零件關系著航天產品重要性能指標的實現,每一件都要求絕對精確無誤。
在高標準的工作要求面前,常曉飛不斷挑戰(zhàn)數控加工的極限,查閱資料、分析材料、比對試驗、改進方法……“同一個零件,我可以用不同的工藝方法加工。找到更好的工藝方法,才能做出更好的產品。”在常曉飛心中,“要把每一個零件都做到極致。”
“作為一名當代青年,我覺得我們一定要有新知識、新智慧,更要有新使命、新擔當。尤其是我們航天青年,要傳承老一輩人的精神,成大才、擔大任,在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常曉飛說。
“人們稱我為大國工匠,而要真真正正成為更高層次的大國工匠,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展望未來,常曉飛說,“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我要更加努力,超越自我,向技術的頂峰不斷攀登。”
短道速滑教練李堅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獎臺”
本報記者 鞏育華 季 芳
“試試彎道擺臂、直線背手……”冰場寒氣逼人,短道速滑教練李堅柔隨著3名學員繞場滑行,不時指點技術要領,目光冷靜而關切。從國家隊退役已近7年,從短道速滑國家隊隊員到單板滑雪坡面障礙技巧項目運動員,再到職業(yè)教練,這些年,李堅柔的身份不斷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她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和執(zhí)著。
對于一名運動員來說,站上奧運會領獎臺是至高榮譽。無數次,李堅柔耳邊回響起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賽現場觀眾的歡呼聲。10歲開始練習滑冰,22歲入選國家隊卻一度被退回地方隊,28歲奪得奧運金牌,她的冠軍之路寫滿了“不服輸”。她笑言:“正如我的名字,柔中有堅。”
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這讓已經退役的李堅柔重燃斗志,“如果能在家門口參加一屆奧運會,這是多么大的榮譽!”體能不占優(yōu)勢就轉攻技巧,2016年,她轉戰(zhàn)單板滑雪項目并在全國賽中表現不俗。然而,由于年齡等原因,最終她與北京冬奧會擦肩而過,這成為她的一個遺憾。
如今,李堅柔把大部分時間、精力都傾注到學員身上,她在家鄉(xiāng)吉林省吉林市開設了冰雪俱樂部,并擔任湖北、湖南等地的省隊教練,為中國冬奧項目培育接班人。“國家培養(yǎng)了我,我要用我的專業(yè)所長去回饋國家和社會。”截至目前,李堅柔先后執(zhí)教約2萬人,目前在訓約200人。她的學員取得過亞洲錦標賽銅牌等成績,這讓她滿懷希望,“如果我的學員將來能登上冬奧會大舞臺,那么我的夢想也在延續(xù)。”
“所有的成績也好,機遇也好,前提都是自己努力到了;如果遇到挫折,別忘了最初的夢想。”在李堅柔看來,拼搏追夢是青年的人生底色,也是青年應該修煉的內功,“每個人的天賦不一樣,但只要不懈努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獎臺。”
第75集團軍某旅女子導彈連——
“不負光榮戰(zhàn)位,不負青春夢想”
本報記者 方瑩馨 李龍伊
在風光旖旎的桂林山水間,一群女孩戴頭盔、背鋼槍,飛身躍上導彈發(fā)射車,撒網、打地釘、完成偽裝任務,動作一氣呵成、干凈利落。
這些女孩,是來自陸軍首支女子導彈連——第75集團軍某旅女子導彈連的戰(zhàn)士。陸軍探索女軍人崗位職能向主戰(zhàn)專業(yè)拓展,第一支女子導彈連應運而生。多年來,女兵們一次次用行動和佳績證明著自己,寫下了巾幗指戰(zhàn)員建功新時代的傳奇。
該連女兵被稱為“利劍薔薇”,鋒從磨礪出,香自苦寒來。
某班班長林英是首批19名女導彈號手中的一員,擔任難度系數極高的搜索指揮車主操作手。她回憶,剛開始根本無從下手:按鈕有數百個、電路圖半尺多厚、專業(yè)教材幾十本。為了啃下硬骨頭,林英和戰(zhàn)友們擠在狹小的方艙里,一蹲就是大半天。
經過艱苦訓練,3個月后,女兵們熟練掌握了專業(yè)操作技能。7個月后,女兵們參加實彈射擊,面對高速靶機,導彈全部命中目標,裝備如期形成作戰(zhàn)能力。如今,大部分女兵都能勝任兩個以上號手工作。
女兵們的成績,來得很不容易。臂力弱,就每天拎25公斤重的鐵疙瘩練舉重;腿勁小,就每天多爬20趟樓梯。為了摸清裝備的“脾性”,她們鉆車底、爬車頂,常常把自己搞成“大花臉”,碰得青一塊紫一塊……
1998年出生的大學生士兵劉笑笑指了指手上一處傷疤,“訓練時不小心被錘頭砸傷,真的鉆心疼。但我告訴自己不能停、不能吭聲、不能拖后腿,否則如果在戰(zhàn)場上,整個車隊就暴露了。”她說,“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成長了。感謝軍旅生活,讓我擁有熱血的青春。”
幾年前,林英成為一名母親。被問到是否會跟孩子講連隊里的故事,林英說:“孩子最愛聽軍旅故事,還總跟其他小朋友說,‘我媽媽可厲害了,她是發(fā)射導彈的軍人’。”
“作為一名軍人,我常常告訴自己,要不負光榮戰(zhàn)位,不負青春夢想!”林英說。
四川省普格縣鄉(xiāng)村教師吉布小龍——
“創(chuàng)作更多好歌,讓孩子們放聲歌唱”
本報記者 王明峰 盧 濤
“我不怕森林深處兇猛的豺狼,我翻過高山深谷看見了彩虹,爸爸媽媽不會永遠陪在我身旁,星星月亮伴著我聽蟋蟀歌唱……”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大槽鄉(xiāng)中心小學,整齊的童聲合唱從音樂教室里傳出,抱著吉他的吉布小龍微笑著為孩子們伴奏,這是“妞妞合唱團”的一次日常排練。
2016年,吉布小龍來到大槽鄉(xiāng)中心小學當老師。工作并不輕松,吉布小龍每天要上4節(jié)課,涵蓋音樂、數學、體育、美術等科目。“一天下來很辛苦,但也很充實。”放學后,他會自彈自唱一會兒,對畢業(yè)于四川音樂學院的他來說,音樂是生活的滋養(yǎng)。
2017年底的一天,幾名女孩好奇地趴在窗口看他彈唱。吉布小龍問:“要進來一起唱嗎?”“好!”幾個聲音怯生生地答道。此后,吉布小龍帶領30多名女孩,組建起“妞妞合唱團”,他作詞、編曲,同事阿吾優(yōu)發(fā)指揮、制作,清澈的童聲經過簡單包裝,傳出大山,傳向外面的世界。
“我希望音樂能讓她們變得更堅強、更自信,去勇敢追求夢想。”吉布小龍說,他作的歌詞以愛國、誠信、向上為主題,曲風融入彝族傳統(tǒng)文化元素,讓孩子們在歌唱中學習知識、傳承文化、端正品行。彝族女孩保機莫爾各過去是一個害羞、敏感的女孩,參加合唱團后逐漸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有了提升。“孩子們的改變是我堅持做合唱團的動力。”吉布小龍說。
乘著歌聲的翅膀,合唱團的孩子們同老師一起,先后到西昌、成都、北京等地參加表演,看到了大山之外的世界。“為了孩子們能走出大山,奔向更美好的未來,我愿意留在涼山,在這里扎根,陪伴她們成長。”吉布小龍說,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彝族青年,為建設家鄉(xiāng)出一份力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新的一年,我想創(chuàng)作更多好歌,讓孩子們放聲歌唱。”看著認真練聲的孩子們,吉布小龍的目光充滿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23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