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報告·鄉村振興進行時 | 治理有效薈萃】

雨走筒竹灣

黃關勝
2022年02月24日10:5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筒竹灣村宛如一根藤蔓爬出了墻外,在墻外結下的一個瓜,藏在川中茫茫丘陵白馬鎮一彎皺褶里。

出遂寧城西40多公里到白馬鎮再往北17公里的步云鄉,與大英縣卓筒井村的卓筒河相依為鄰。我接到安居區作協通知,采訪白馬鎮筒竹灣村第一書記劉榮波精準扶貧工作的先進事跡。時間定于2020年6月2日上午8點出發,卻遇上了入冬至春夏以來遂寧難得的一場大雨。

大雨從“惹毛了”的烏朦天空中“不認房”地下。

提前聯系好的劉榮波書記開車來接我的電話響起:喂,黃老師,這雨下得這么大,我還來嘉禾西路消防救援大隊門口接你嗎?

我說:來,風雨不改!

雨串劈里啪啦地打在傘頂上,我準時坐上了劉榮波書記的車。

劉書記說:我們這下直奔安居區去接周正明攝影老師。

我說:要得!

車撕開雨布,直奔遂安快速通道,到安居區接著了周正明老師,回轉身來像一匹歸家的馬兒,碾得路上的雨水飛撲開去。

駛出寬直的大街,離開年輕蓬勃的安居城,奔上遂資眉高速公路,汽車峰回路轉、起起伏伏、漫長地前行。上午9時許,車從白馬鎮駛下高速路,穿過白馬鎮子,駛上步云鄉間公路,又是峰回路轉、起起伏伏、漫長的前行,汽車雨刮不停地刮著雨水。車從一座雨霧朦朦的坡腰,彎下一道斜坡,停在“筒竹灣村群眾服務中心”前面的壩子里,劉書記說:終于到了。

村主任唐建軍冒雨從辦公室迎出來,笑容滿面地跟我和周老師一一握手說:辛苦,辛苦了!雨大,快請進村辦公室里坐!劉書記迅速在唐主任頭頂撐開雨傘。“咔嚓”快門聲夾雜著一道閃電,周正明老師舉著相機把“筒竹灣村群眾服務中心”、劉書記、唐主任和我定格在風雨中。我快語地說:辦公室就不去坐了,我們雨走筒竹灣吧!

劉書記年輕,高額、闊臉,大眼睛沉著地投向唐主任。兩人目光對接。唐主任這個臉堂紅黑干練的漢子爽快地一笑,說:要得,要得!雨中走我們筒竹灣村,就走在不用添彩的詩畫中。辛苦劉書記先陪同,我剛接了一個電話,有位村民患了急病,我先和村醫生趕過去看后就回來。

看著唐建軍主任揮手轉身健步離去的背影,劉書記一臉牽掛。我的心為之一震。

劉書記駕車駛出壩子,繞著坡腰跑了一段路,在一條上坡的岔路口停下,說:我們就在這里下車,沿上坡村公路往坡上走吧。

我和周老師下車撐傘,雨似乎小些了,視線一下子清晰起來。筒竹灣村四周翠綠的連坡獸脊般起伏著,四下田園碧綠,一塵不染。

劉書記看看天空、看看四野,伸出手臂,攤開手去接雨,心欠欠地說:雨呀,你不能停,你要繼續下,我們的囤水田、蓄水池還沒蓄滿水,田里還正在耙田栽秧。

周老師的眼睛一亮,抓拍了劉書記那看天的愁容,很快又把鏡頭對準潔凈、寬實,在田野中擺動著身軀蜿蜒而去的村公路。

我往上坡的村公路走著,問:劉書記,村公路迂回婉轉、穿溝越戶,有多少公里?都戶戶通了嗎?是怎么修成的?

劉書記自信地說:都家家通了。全村6個灣組(生產隊)共有11.3公里。卓白(卓筒井至白馬鎮)公路從筒竹灣村外通過。進村來還有4.6公里。之前,從村到6個灣組全是坑洼泥土路,下雨泥濘。筒竹灣村被評為貧困村后,泥土路全平整成了碎石毛坯鄉村土公路。2016年,我從安居區移動公司駐任扶貧第一書記來筒竹村報道那天,遇見一村民建房拉磚的重車陷在泥坑里,車輪飛轉,冒出刺鼻的焦煙,怎么掙扎也出不來。我幫忙推車,車子吼聲如老牛,反倒越陷越深。我滿眼無奈,盯住村民問:大叔,這路......這車肯定是出不來了,磚得卸下來,輕車才能出坑,然后再把磚裝上車去。大叔急紅了眼,雙手一攤說:龜兒子爛路!前面還有多少的坑坑坑凼凼......我心一橫,說:那就把坑坑凼凼先填起來嘛!我們修路!

劉書記說:2017年村上籌到2.7萬元,向上級交管局申請,交管局助資,從卓白路接進村硬化5公里到了1灣組。我回移動公司如實反應情況,移動公司又助資,從5公里硬化到2灣組、3灣組8.5公里處。交運管熱心再助資,從8.5公里處硬化4灣組到5灣組,最后區運管出資硬化到6灣組全村通路。我們采用剝甘蔗法,有資金又修一段,整個村能出動的村勞動力,在唐建軍主任、村兩委干部帶領下,全義工修完了村公路,每一分錢都花在了刀口子上,打下了致富先有路的第一場脫貧前沿硬仗。

我隨劉書記沿村坡公路往前走。周老師選鏡拍照。雨點打在傘面上啪啪作響。水溝里集中的雨水嘩嘩地往蓄水池流去。

劉書記看著快滿了的蓄水池高興地說:這蓄水池呀太精貴,它是金色糧倉,更是聚寶盆。說著,劉書記停下腳步往坡下看。

我說:老天爺入冬至春夏以來幾個月不下雨,這口蓄水池能解決旱情?

劉書說:當然能。你看村溝里那5、6面“鏡子”,那是囤水田。里面的魚一點不消停都想跳龍門呢!筒竹灣村農電網改造及時得力,電力實足,可往坡上蓄水池里提水。這樣的蓄水池幾個坡上建了20多處。你看這提水管道!

我點頭說:這樣就好了,旱情再大也敵不過筒竹灣村人脫貧致富的堅實信心和前進腳步,徹底打破了去看老天爺臉色吃飯的歷史!你們還可以多處選點打井取地下水嘛!

劉書記搖頭說:地下深層水是很豐富卻是用不得的。

他伸手示意著遠處雨霧中植被豐茂的青色連坡,說:我們左鄰欄江的蓮花鄉、右鄰大英的卓筒井村,那條河就是卓筒河。劉書記的手指向長有綠樹彎過筒竹灣村的一條河。它是卓筒井村與筒竹灣村的界河,也是筒竹灣村人的母親河。卓筒井,誰都曉得是大英豐富的地下深層鹽鹵井。筒竹灣村的貧困,也全因這地下鹽鹵所賜。

為什么會這樣?我問劉書記。

筒竹灣村與卓筒井一河之隔,這地下的鹽鹵呀是不能飲用和種莊稼的。村民不同程度地得怪病,導至喪失勞動力最終貧困,全是鹽鹵中的氧化鎂害的。市、區、鎮、村級級領導如座針氈,心知肚明這個致病致貧惡魔不除,都得“回家種紅薯”。市、區水務局、自來水公司立下軍令狀,與村齊心協力,不懼重重困難,村民家家戶戶的灶臺上終于引來了清甜的自來水。村民無不眼角滾熱淚,說:國家精準扶貧奔小康,不遺落下每一個老百姓,一道把病魔踩在腳下。大伙健康得到保障,還有啥子甩不掉的包袱不投入生產、不創業,還要固守懶惰、貧窮?那樣對得起誰!

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紛紛回家來了,特別是南下打工多年的唐建軍回來接過老支書的擔子,支書、村主任一肩挑,帶領筒竹灣全村人大膽趟開了養殖、種植致富第一條路。“黃老師,你看這路兩邊的中藥材種植園區,是南下打工返鄉的倪軍,流轉村里土地創建的中藥材種植園區。泡制、加工、飲片生產一條線。”

倪軍在廣東打的什么工?我問。

劉書記扶扶眼鏡說:他在廣州幫人跑腿,幫藥商大老板往眾多的藥店里送中藥村。累得精疲力竭的他坐下喘息時,凝神的眼前看到的,不是前沿都市的繁華,而是蓬勃生機的港灣——家鄉。家鄉的土地上長有青蒿、荷香、金錢草......中藥材潛藏著救世傳世的根基與密藉。他靈機一動,自問:家鄉的土地上為何不能都長出中藥財呢?倪軍大膽地與藥商大老板說出了心里的夢想——我想回家鄉種中藥材。大老板聽后摸摸臉,凝神良久,一笑,兩人舉手擊掌。你看,“四川‘廣順堂’生態種植園園區示意圖”高高地立在村路邊。

我和劉書記、周老師走到示意圖牌前,周老師拍照,我仔細地看著上面中藥材品名及園區分布圖:白芨80畝、白芷80畝、桔梗70畝、瓜蔞80畝、金銀花20畝、薄荷20畝、芍藥60畝、枳殼60畝、趕黃草100畝、丹參20畝、青蒿50畝、粉葛、木瓜......我驚訝地盯住劉書記說:這個倪軍是藥王菩薩下凡!劉書記說:侃軍和唐建軍主任在廣東打工,手頭掙有了創業本錢。國家對農村的扶貧脫貧實措了許多優惠政策,大展身手致富的良機豈容錯失?他們紛紛回到筒竹灣村一步一個腳印地干起了實事。唐主任帶動村民合作養殖。倪軍流轉村里土地全面種植中藥村,讓村民改變了傳統農耕,在家門口上班掙工資。園區還在往鄰村白毛溝村擴散。

路邊地里,一排排水泥樁上牽起稀眼線網,上面爬滿了青藤,青藤間吊起密密的青瓜。青瓜上掛著水珠,從指頭大、拳頭大到飯碗大。劉書記托起一個青瓜對我和周老師說:瓜蔞,你看這結得多歡。它有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潤腸的功效,對呼吸系統疾病,肺熱咳嗽、痰粘,還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有輔助療效,能提高肌體免疫,有瘦身美容之功效。我說:仙瓜!仙瓜!

緊鄰著是一遍綠葉樹。我問劉書記:這是啥果子樹?劉書記說:不是果樹,是中藥材茣茱萸,有健胃、鎮痛、驅蟲、散寒、止嘔吐的功效。說著,他用手機去掃樹葉找出資料證實給我看。

緊接著的是一片枳殼樹園區。綠葉間密密的小枳殼兒像青柑橘,散發著濃濃的馨香。“芍藥園。”劉書記說,芍藥美麗的花季已盛開過了,可惜你們賞不到醉人的鮮花了。白芨、蒲公英、半夏、丹參、黃蓮、粉葛......一路走著,劉書記介紹著它們的長勢和藥用價值。周老師沒忘拍照,我卻聽看得忘了撐傘遮雨。

村公路繞著坡從藥材園區穿過,彎下坡與溝底公路相接。劉書記的車開過來停在我們下坡來的路口。我正迷惑這車怎么會開過來停在這里?劉書記笑著對我說:唐主任有一把我的車鑰匙。

此時,唐主任和倪軍正在藥材園區里冒雨指導上班的村民施肥。見我們從坡上下來,唐主任忙過來關切地笑說:你看你們衣服褲子都淋濕了。一點也沒顧及自己的一身也淋濕了。快上車我們去養殖場!雨中,車穿行在彎彎曲曲的坡間村路直奔養殖場而去。劉書記說:養豬場建在幾個坡彎里,現在幾個養殖場各養有生豬四五千頭。母豬一批一批地下生小豬崽,良性循環著。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在預防領先的嚴防嚴控下,都未受到一絲毫災情,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讓疫情下的市場沒有豬肉荒市,筒竹灣村農民合作社也迎來了喜人的收入。

路過第一個豬場時,不見豬舍,只見一條水泥路從綠樹間蜒伸下坡來,路口一道鋼絲網連接的門樓,兩扇鐵大門緊閉。唐主任收回隔窗外望的目光說:景容瓊應該不在,去我那里吧。

車又繞了一段路,綠樹掩映著又一條斜坡公路顯在眼前。同樣兩扇鐵大門緊閉,看不見人,也聽不見豬哼。只見滴著雨水的樹林深處露出一樓角,鐵門柱上豎著一塊高牌“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耕之樂農民專業合作社”。車在路口停下,我們下車。劉書記突然又想起來了說:我們是不能進去的喲!唐主任本人也不讓進去。唐主任突然也想起什么似地歉意著笑說:對了,請理解,的確是我也不讓進去。我說:疫情如此嚴峻,這是筒竹灣村人合作致富的命脈,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劉書記說:灣里是幾層高樓,全是現代化高科技養殖區。除了防疫師,投食都是自動機械傳輸。周老師對著門口高牌下的唐主任、劉書記按下了快門。雨水斜打進傘來,打在身上涼涼的。

我們去養雞場。劉書記說。上車離開時,我從車窗望出去,荗密的樹林里,養豬大樓的一角露出來,籠罩在雨霧里與我拉遠距離,慢慢縮小,隨著角度的變換留在了我腦海里。

養雞場、養鴨場、養羊場在一處林灣出現。車在近距離可以看見的幾處亮腳高架養殖大棚的村公路邊停下,劉書記說:這里高,觀看地勢最好。我們就在這里下車吧。為了嚴防嚴控疫情,我心知肚明。下車后,劉書記一一給我介紹,我點著頭卻什么也沒聽清,只聽見:雞們在生蛋后此起彼伏地唱歌;鴨群抖動著翅膀在旱地上,暢想著水世界樂不可支地嘎嘎歡叫;麻黃羊臥地或站著安祥地微閉一雙瞳仁,一口一口地反芻。最后,我聽清了劉書記的話:養殖場的排泄物都按國家環境保護最高要求處理進入了沼氣池,村民用上了沼氣。

離開養殖基地,劉書記開著車說:我們去易地搬遷安置區。

汽車往前跑著,雨刮片不停地刮著雨水,可以看到前面清晰的路和旁邊寬寬的囤水田。有人披著蓑衣在坎上割油麥草,還沒撒下水去就有魚躍出水面來張嘴就扯走一根草。一排排單家獨門精致的扶貧房出現在前方。劉書記說:筒竹灣村6個灣組共有440戶人家1399人,與白毛溝村并村后2716人。1灣組有貧困戶10戶、2灣組9戶、3灣組4戶、4灣組10戶、5灣組13戶、6灣組4戶,他們都因病,子女上學致貧。這些貧困戶都搬遷到了這里,入住了舒適的新家。生病的倪興富、蔡富貴等幾十戶人都申請辦理了“兩扶三保”。新農合治病,村,鎮、區醫保報銷后,自己幾乎不付啥錢。子女完成義務教學沒落下一個。王發郁兩子女讀大學申請了銀行扶貧助學金。黃代敏和其他貧困戶積極養雞、鴨、鴿子、兔子,還手工編織。村上駐進大學教授、農技師,村民們都有現金補償聽課,講授各項專業農技、經濟知識,全都積極參加。其中,五金模式:土地流轉租金、入股分紅股金、產業發展得現金、救業務工得薪金、政策獎補得獎金,貧困戶收入完全達標,筒竹灣村如期折帽脫貧。

車在別墅般的扶貧房新區停下,我們下車打傘,周老師舉相機選鏡拍照,劉書記、唐主任領路從一戶戶門前走過。門都閉著,家家沒上鎖,看似有人在家,敲門卻沒有人回應。唐主任說:剛才我過去看病人,看見田里正在搶季節耙田栽秧,應該都過去了。劉書記心憂地問:病人病情咋樣?唐主任心沉沉地說:村醫生檢查應該是重病。送去了區醫院。

空氣中飄來一道好聞的醬香。劉書記、唐主任鼻子呼吸著尋找香源。一扇大門開著,我們走過去。劉書記敲敲門,唐主任喊:周林正!周林正!

哎!哎!隨著聲音落地,一位老人站在門口,搓手忙笑喊:劉書記、唐主任來啦!

唐主任關切地問:區上領導雨中來看望您來了,煮啥子好吃的這么香!

老人歉身大笑說:謝謝領導。牙巴咬不動了,煮的粑和的黃豆豆豉吃。快進屋里坐。

我們紛紛進屋。屋里干凈有序,一大筲箕油汪汪的黃豆豆豉勾人食欲。

我抓過老人的手握著,盯住豆豉說:老人家,煮得這么香,一手絕活兒呀!

老人嗬嗬笑,說:老祖先人一輩一輩的人都是這么煮過來的......

我對劉榮波書記說:劉書記,該說說你自己了!

劉榮波立顯書生氣,扶了一下眼鏡尷尬了起來,說:我個人沒有啥子說的。真的。

我認真地說:怎么會呢?你來筒竹灣村任第一書記這么些年,路應該也走矮了,看落了多少冬來最后的一片黃葉,也迎來了多少春來的第一片綠葉。筒竹灣村的扶貧、脫貧過上小康生活,我看到如此完善的答卷。劉書記自然少不了別離父母、別離妻小,犧牲了自己青春年華。為筒竹灣村動用了多少心思、度過多少不眠之夜、群眾中來去生活,其間是不言而喻的。我這么說是一點不過份。

劉榮波書記揺搖頭不愿意說自己,卻說:最辛苦的是唐建軍主任和村委干部,群眾。大家都看透了脫貧致富奔小康勢如破竹的形勢。貧窮必然落后,都激發斗志。為了脫貧不返貧,唐主任和我、倪軍那天走在筒竹灣村的高坡梁上,涼風習習,看著豐茂的青山植被、養殖、種植園區,村民辛勤地勞作,唐主任感概說:筒竹灣村我們今天是脫貪了,守住果實,脫貧不返貧,我們光有養殖、種植還不夠,還勢單力薄。我們應該有品牌、有旅游。你們看,大自然給我們得天獨厚的優勢——青山、鹽鹵。你們再看,對面青山中卓筒井曬鹽的摩天竹筒轉輪,立在那里仿佛還在吚伊呀呀地轉動。我們豈能辜負大自然的諦造和饋贈,繼遂寧市觀音旅游文化、大英死海勝鏡。安居區白馬鎮筒竹灣村豐富的地下鹽鹵,完全可以諦生出一座后花園——筒竹灣村山地死海農家旅游度假新村!周正林品牌豆豉,養殖高金、編織......才是一盤越走越活的致勝高棋。

我聽著劉榮波書記的話,傘外的雨密密地交織著筒竹灣,天上的仙境在降落筒竹灣。

最后,我從一位身披蓑衣栽秧回來的村民大叔嘴里得知:劉榮波書記,1987年出生于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任隆鎮白泥埡村。父母地地道道的莊稼人。哥哥外出打工。2007年劉榮波考入成都信息學院計算機專業,2011年大學畢業就業于遂寧市移動公司,2016年調駐安居區實體網格管理部任片區經理,同年派去擔任安居區白馬鎮筒竹灣村任第一書記。他駐村時運用所學知識和移動公司資源,大膽開拓創新,為貧困戶排難解難做實實在在的事,得到村民和貧困戶的高度認可。他幾年如一日為筒竹灣村脫貧致富,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青春和力量,受到區委政府的多次表揚。他至今還寄居于遂寧河東新區岳父母家里。妻子向武秀,西眉鎮和赤小學校教師,通情達理,支持劉榮波的扶貧工作,雖然聚少離多,經常微信視頻聯系,叮囑他多在貧困群眾家同吃同住,以心換心,才能聽到人們心底實實在在的話。一次,向武秀來筒竹灣村看望劉書記,看到了筒竹灣村的路、規范的田土、人們別墅般的新區住房、家家都脫貧過上富裕日子,向武秀竟望著劉榮波默默笑著說:我們也該有一個孩子了。

我說:大叔,你知道得這么清楚?

村民大叔說:嗨,劉榮波書記和唐建軍村主任為我們筒竹灣村脫貧致富沒少費心血,沒少添白頭發。我們還不知根知底?

雨,還在歡歡實實地下。下吧!我心悅地望天。陽光雨露禾苗壯......我心中響起了一首愉悅的歌。

 

【作者簡介】

黃關勝,四川省遂寧市白馬鎮人,熱愛文學,四川省小小說學會會員、遂寧市作協會員、安居區作家協會秘書長。2008年開始發表小小說《一朵小紅花》 ,在《百花園》《華文小小說》《四川文學》《遂寧日報》《文化遂寧》《川中文學》等刊物分別發表《谷子黃了》《較量》《北國的童話》等小小說近50篇。小小說《孟七公》《蘇秀回鄉》《酒魂》曾獲2012、2014、2015、2016、2017年全國小小說、閃小說大賽征文等級獎、優秀獎、年度優秀作品獎。

(責編:高紅霞、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