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任務 瀘州43名大學生志愿者回家
在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志愿服務任務后,2月24日下午,瀘州43名大學生志愿者從北京啟程回瀘。43名大學生志愿者均在北京國際飯店服務,主要負責前廳接待、會場布置、餐飲服務等工作。
部分大學生志愿者在北京國際飯店合影。(受訪者供圖)
此次冬奧會北京新聞中心設在北京國際飯店,主要服務于冬奧會非注冊但具有記者身份的媒體從業人員。
今年1月中旬,在接到冬奧會志愿者選拔任務后,瀘州職業技術學院挑選了43名學生組成志愿服務團,并圍繞前廳服務、客房服務、餐飲服務、安全生產、烹飪服務、接待禮儀等內容開展崗前強化培訓。
志愿團成員均有豐富的崗位工作經驗,這其中有曾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烹飪賽項三等獎的朱鈴、曾獲川渝杯職業院校高職組“烹飪”賽項一等獎的毛森、曾獲四川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餐廳服務賽項三等獎的鄧極等。
記者了解到,冬奧會志愿服務結束后,在學校安排的招聘活動中,有部分志愿者因表現優秀已與北京國際飯店、北京建國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企業簽約。
冬奧志愿者孫小祥:開幕式當天“獨當一面”
21歲的孫小祥來自四川涼山,是烹飪專業大二的學生。雖然是讀大二的小學弟,但孫小祥在學院里是小有名氣,因為他做川菜很厲害。孫小祥說,大一大二的課程學校主要安排學川菜瀘菜,給他們上課的老師中有好幾個都是瀘菜大師。
孫小祥和同事在檢查西點
孫小祥參與做的西點
讓孫小祥小有遺憾的是,此次北京冬奧運他被安排在北京國際飯店做西點。想起學校領導臨行前說過:“服務冬奧會是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更是報效祖國實現理想的一次試煉。”孫小祥為了迅速上手,不斷向主廚請教制作西點的技術技巧、原材料的用量等,并在閑暇時間上網觀看相關視頻。
孫小祥說,最讓他緊張的是每天上午10點左右,他和另一位同事就要把準備好的西點送到餐廳去。11點20分正式開餐后,兩人要一直盯到下午2點,期間如果西點不夠還要及時補充。
“剛去的前幾天還好,人也不多。但開幕式當天,飯店就餐的人數一下就多了。后來才知道當天用餐的人接近3000人,會議茶歇也有近1500人。”孫小祥說,平日和自己一起的同事被抽調走了,原本兩個人完成的盯餐、補餐工作就只有他一人完成。
孫小祥回憶說,當天自己有點手足無措,但忙碌起來了也就不覺得慌亂了。最讓孫小祥難忘的是元宵節做西點。“那天大廚說要做古風式的點心,我很想看看點心怎么做出古風感覺。我負責的是給川劇臉譜的點心裱花,臉譜是事先用巧克力在模具中做好的,裱花以后真的很特別。”
“我當時想,如果用我家鄉的鹽源蘋果做一道蘋果味的點心,上面裱上瀘州老窖的LOGO,也許也很受歡迎。”孫小祥笑著說,他會更努力地學好烹飪,以后讓更多人吃到自己做的東西。
冬奧志愿者朱鈴:每天站著煮面三個小時
朱鈴雖然才20歲,卻是孫小祥的師姐,也是此行烹飪專業4名女生之一。
朱鈴在面檔服務
朱鈴參與做的中式面點
雖然還是大三的學生,朱鈴卻早早和瀘州建國飯店簽了約,并獲得多項榮譽:四川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烹飪賽項團體一等獎、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烹飪賽項三等獎,2021年瀘州建國飯店首屆員工服務技能大賽中榮獲廚房刀工一等獎等。
朱鈴是以刀工見長的涼菜師傅,這次她被分配去負責中式面點的制作,工作時間從每天早上八點半到晚上八點,是志愿者中工作時間較長的一個工種。
最讓朱鈴覺得有挑戰的是,每天中午她都要去餐廳面檔煮面,和客人面對面的接觸,讓長期做后廚的她有些緊張。朱鈴說,她負責的彩虹廳主要接待的是中國的記者,面是半成品,她要做的就是把面煮熱。
雖然看起來只是把面煮熱的簡單工作,可朱鈴卻非常用心。她負責的面檔干凈整潔、各種調味料擺放整齊,客人來了她會主動問好,詢問他們的各種需要。
“每天都是我負責煮面,大家對我比較熟悉了。一天一位男士來到面檔前對我說,你的服務真好,你辛苦了,要一碗面。我當時特別感動,沒想到我就做了這么一點點工作,還能被客人認可。”朱鈴說,從那以后,她在服務時也更用心。
每天朱鈴在面檔煮面的時間在3小時左右,遇到客人不多的時候,她也會仔細研究配面的醬料,這其中有牛肉醬、炸醬、尖椒雞絲、雪菜雞絲、蒜苗牛肉末、番茄雞蛋、榨菜肉絲、茄丁面等。
“比如番茄雞蛋的醬料,這邊以酸甜為主,而我們瀘州是咸鮮味。”朱鈴說,她是瀘州本地人,平日里也很喜歡吃瀘州的面,在她看來瀘州的面也很有特色,希望未來瀘州面食也能出現在更多的大場合。(瀘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彭方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