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軌同步同頻 加速打造成渝交通“極”
川渝對對碰
2021年,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啟動,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標志性工程,也是構建川渝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交通先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年多來,川渝兩省市在交通一體化方面開展了諸多嘗試。去年出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確定了4個交通“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其一。
如何一體化發展、攜手打造全國交通“極”?全國兩會期間,四川日報全媒體、重慶日報記者采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互聯互通
以一體化促進兩地發展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推動區域互聯互通是首要任務。”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交通局局長許仁安表示,兩年多來,川渝兩地交通一體化發展,工作推進“同軌”、交通規劃“同圖”、項目建設“同步”、運輸服務“同頻”。其中,已啟動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通車后可將成渝“雙核”間的通勤時間壓縮至1小時。
“一體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發揮‘1+ 1>2’的整體效應,關鍵需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羅佳明說,這兩年多來,川渝兩地共同爭取國家層面最大支持,統籌項目建設時序和技術標準,真正以兩地“一體化”促進發展。
共建共享還需集合多方資源。比如,四川參與投資建設重慶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萬州新田港二期工程等重點項目,兩地通過交叉持股方式,形成牢固的戰略聯盟,成為交通發展利益共同體。去年,川渝兩地在全國首創,對嘉陵江梯級通航建筑物進行跨省聯合調度,貨物從廣元至重慶航行用時減少47%、成本降低44%,向打造干支銜接的長江上游航運體系邁出了重要一步。
補齊短板
提升內聯外通水平
受訪代表委員們都認為,對標全國交通“極”,成渝地區離“綜合”“立體”的要求還有差距,在路網密度、結構和布局方面還有短板,需要聚力補齊。
“要按下‘快進鍵’!”許仁安表示,要統一謀劃、一體銜接、互聯互通、協同管理、共治共享,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加速構建出海、出境大通道,在航空、軌道、公路、航運等方面齊發力。他介紹,建設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重慶今年將通車運營鄭萬高鐵,啟動建設渝西、渝宜高鐵,實現高鐵營業里程、在建里程雙雙突破1000公里,6小時通達北京。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羅佳明建議,盡早開工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工程、加快建設成達萬高鐵以及川渝省際高速公路等項目,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連接“一帶”和“一路”的能力和效率,盡早形成通往其他“三極”的時速350公里高鐵大通道。
“還要強化管理服務‘軟聯通’!”羅佳明同時建議,強化川渝兩地機場協同運營,強化中歐班列(成渝)信息資源和多式聯運銜接,共同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陸路國際運輸通道,構建對外開放新高地。
先行先試
以交通優勢帶動產業發展
交通大建設如何帶動產業大發展?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天主教愛國會主席雷世銀認為,交通是為發展服務的。川渝兩省市在毗鄰地區規劃了10個各具優勢和特色的區域發展功能平臺,在這些先行先試區域應率先發力,打通“斷頭路”“寬窄路”和“瓶頸路”,完善交通路網,提升區域聯通性。“政策支持很重要。”他建議,強化重大政策統籌,探索建立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機制,支持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實施。
雷世銀同時表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提出打造全國智能交通發展高地,“在川渝毗鄰地區加快傳統基建的同時,可同步規劃推進新基建,加快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隨著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推進,一批時速350公里的高鐵落地。“加快布局高鐵新城!”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民族宗教委主任丁時勇認為,結合鄉村振興、超大城市“瘦身健體”等國家戰略部署,將高鐵作為公共服務下沉主通道,各層次高鐵站點作為總部下沉主節點,在高鐵新城布局養老、醫療、教育、托幼等產業,消化超大城市持續成長壓力,推動雙城經濟圈空間優化布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重慶日報記者 戴娟 周尤 顏若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