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豎雞蛋,鄉村振興努力干
“春分到,蛋兒俏”,源自中國文化習俗的春分節氣豎立雞蛋游戲,已經傳到了很多國家。人們成功地把雞蛋豎立在桌面上后,就可以許下美好的愿望,祈禱一年的好運氣。
人們在田里春耕。人民網 劉海天攝
3月19日,是2022年春分節氣的前一天。一群成都城里的年輕人來到位于簡陽市宏緣鎮人民村的易耕農場,舉行慶祝春分的活動。據記載,早在4000年前,人們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就有了春分立蛋的傳統習俗。古人認為,春分時氣溫適中、環境優美,使人心情舒暢、心境平和,故而容易把雞蛋豎立起來。
春分豎雞蛋活動。人民網 劉海天攝
豎完雞蛋,大家又動手做起了糕點。材料一半用白色的山藥,一半用黑色的芝麻,合起來像是個傳統文化里的陰陽太極圖。這種圖案造型,也包含著在春分這天白天和黑夜等時均分的天文含義在內。再用模具壓上花紋,一塊好看好吃又有學問的“春分糕”就做成了。“山藥有‘窮人家的人參’之美稱,有健脾、補肺等功效,而黑芝麻對于強腎也有好處。”團隊中,自學過中醫的王洪福解釋了“春分糕”材料的營養作用。他還帶領大家去田埂上挖野菜,一邊挖一邊講解蒲公英、車前草等野菜的藥用價值、針對病癥。這個小小的研學活動,讓原本枯燥乏味的挖野菜勞動,也變得有趣起來。
“春分糕”做成了。人民網 劉海天攝
“外婆怕我們忘了怎么種地,經常帶我們去干農活。”老家巴中的年輕人張娟,長期在成都做社工工作。她表示,外婆的教誨很有意義。今天的年輕人要傳承好祖國的農耕文化,在這個基礎上促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易耕農場的負責人范華僑介紹,他注冊這個名字,是想傳播一種理念,告訴人們農耕文化不復雜、不可怕,實際上挺容易、挺有趣。中國人有深厚的農耕文化傳統,大家都不應該忘了春種秋收的本事。就算是城里人,也可以經常來到農村體驗一下田園鄉野的快樂。
美麗的鄉村風光。人民網 劉海天攝
“鄉村振興,本質是人要回到鄉村。”一位年輕人認為,促進人才、人口和各種資源回流到鄉村,鄉村振興才更有質量。為此,他們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雖然在城里各有工作,但是也一起把眼光瞄準了鄉村,要為鄉村振興貢獻點力量。
《易經》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易是更替、變換的意思,與中國農耕文化有著內在的關聯。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無不是根據天時變化進行的農事行動。而按照二十四節氣進行農業勞動,就更體現了天時更替和工作變換之間的緊密聯系。易耕這個名字,把中國文化和中國農業融合起來,含蓄地表明了鄉村振興過程中文化振興的重要性。經過深入討論,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參與鄉村振興的文化意義,也更明白了自己肩負的時代責任。
參加活動者集體合影。人民網 劉海天攝
豎起雞蛋,鄉村振興靠實干;春分糕成,鄉村事業要均衡。大家討論決定,易耕農場今后不能簡單地做農產品,還要傳承農耕文化、中醫文化,線上線下同時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帶動周邊群眾全面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