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火箭發射尋覓“天窗”的氣象人
西昌發射場,地處川西高原腹地,是全球十大發射場中局地氣候條件最為復雜的發射場之一,強對流天氣、強降水是影響發射的主要氣象因素;文昌發射場,是我國首個濱海航天發射場,具有高溫、高濕、高鹽霧和強降水、強雷電、強臺風“三高三強”氣候特征,為航天發射氣象保障帶來巨大挑戰……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西昌發射場和文昌發射場,有一群常年觀天測雨的氣象科技工作者。正是因為這群氣象人日復一日的堅守和付出,才讓火箭的一次次騰飛有了堅強后盾。
西昌發射場天王山點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大山巍峨,草木蔥蘢。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深山峽谷中坐落著一個別致的小院,這里便是發射場區氣象臺。據氣象臺航天工作者介紹,他們主要負責對西昌發射場區地面氣象要素進行觀測,并對高空風、溫度、壓強、氣壓等高空氣象要素開展探測。一個個氣象數據在這里匯總,電腦屏幕上跳動的數據宛如關系火箭安危的“心跳”,一切努力只為火箭安全飛天尋覓“最美天窗”。
距離西昌發射場45公里外,西昌城郊,一座形如田螺的天王山上,駐守著3至4人組成的氣象保障小隊,主要擔負日常和重要節點的氣象探測任務。
39歲的趙景申已經在這個崗位工作18年之久,每6分鐘上傳一組數據,每日24小時工作不間斷,是他和同事守崗盡責的常態。作為設備主操作手,趙景申深知數據采集的絕對準確、判定上報的絕對可靠是火箭能否按時發射的關鍵。自組建以來,趙景申所在的團隊多次通過準確預報,有效規避了惡劣氣象條件對火箭發射造成的不利影響。
文昌發射場氣象工作者放飛探空氣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千里之外,椰風吹拂著沙灘,卷起浪花朵朵。
戰臺風,斗酷暑,測風雨,觀雷電……受熱帶季風氣候影響,臺風雷暴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發射場帶來了不小挑戰。氣象系統作為文昌發射場五大系統之一,在嫦娥五號任務中,短短半個多月,就觀測了7次臺風過境。“鏖戰了兩天兩夜,最終保障了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系統指揮黃紅艷說,由于擔負著為火箭發射探尋“天窗”的使命,氣象系統也被大家形象地稱為發射場的“凌云天眼”。
據悉,為實現火箭精細化保障,文昌發射場氣象臺大力引進毫米波測云雷達、高精度測風等一系列新裝備,針對長征五號、長征七號、長征八號等不同型號火箭的飛行特點,因地制宜提供關鍵點位的氣象數據,最大程度滿足上級氣象部門預報與復核。此外,該系統也對現有氣象設備積極開展設備中修、升級改造,開展設備巡視巡檢、測試調試,科技人員也在持續跟崗學習過程中拓寬了知識范疇、強化了業務技能。
文昌發射場氣象觀測員在進行現場測風保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供圖
伴隨著一發發大火箭騰飛,文昌發射場氣象臺圓滿完了歷次重大航天發射氣象保障任務,以唐安志為代表的業務骨干,也在一次次任務洗禮中帶出了一批專業性強、實操經驗豐富、年輕化的隊伍,為預報火箭發射窗口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氣象數據資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伴隨著科技發展、時代變遷,新一代航天氣象工作者早已淘汰了老一輩氣象人使用的氣象探測和記錄手段,用上了現代化的新設備,然而那份航天報國的初心和放飛探空氣球的浪漫,永不改變!(彭茜 黃國暢 張立超 魏后福 汪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