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茂縣:蘋果樹結出“致富果”
“我們赤不蘇種出來的‘瑞雪’,脆、甜,還有玫瑰香,比原產地的都還好吃。”四川省阿壩州茂縣赤不蘇鎮赤不蘇村特色產業園區內,村黨支部書記王成龍指向田地里整齊栽種的一排排蘋果樹,青綠枝頭上掛著的蘋果飽滿新鮮,沐浴在陽光中,等待成熟。
赤不蘇村地處茂縣西北部,幅員面積58.3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40米,屬于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帶羌族傳統村寨。“赤不蘇”在羌語里的意思是“糧倉”,過去該地區主要種植青稞、小麥等,但在時代發展中逐漸陷入經濟效益低下的困局。為讓當地百姓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赤不蘇村以種養循環、特色農業為突破口,逐漸扭轉高山河谷傳統種植方式,積極探索試驗發展“果蔬套種”和“糧經復合種植”等高效種植經濟。
不同于傳統的蘋果樹木的“高”,赤不蘇河谷種植的蘋果屬于矮樁密植型種植。沒有茂盛的枝干阻擋陽光,村民們可以在蘋果樹壟中間種植蔬菜或者玉米等作物。據介紹,“新蘋果+三季蔬菜”種植可實現畝產值4萬元;“新蘋果+兩季糧”預計實現畝產值4萬元。這種“林下經濟”新型農業模式,可有效幫助村民創收。
“我家今年種植的新品種蘋果預計能夠賣到6元一斤,大概能夠賣1.5萬元,等明年大量掛果過后最少也能賣4萬元,老品種也能夠賣到2萬元,加上在園區打工的收入,一年下來還是有接近6萬元的收入。”村民陳秀清笑著說。
赤不蘇村果蔬種植大戶楊衛剛種植了20多畝小金黃玉米、20畝“瑞雪”,還在村對面黑水縣租地200余畝用于種植蔬菜,整體年產值高達150萬元左右。他還常年聘請村民10余人管理蔬菜和蘋果的種養。
另外,赤不蘇村還積極發展智慧農業管理和建設,邀請專家到園區對村民進行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識培訓;村里實施高清數字監控,防止村民亂用農藥,24小時實時監控田間農作物生長情況;通過網上電商平臺等渠道,發展“公司+經合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拓寬當地農產品營銷市場,努力讓赤不蘇村村民成為懂技術、會管理、能營銷的新式農民。
據村黨支部書記王成龍介紹,產業園目前有耕地面積8716畝,主要發展矮樁密植型蘋果產業,核心園區面積4000畝,輻射帶動全鎮特色水果4756余畝,其中李子3390畝、蘋果600余畝,其他766余畝。2021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6902.59元。赤不蘇村已先后成功創建四川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四川省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并榮獲阿壩州鄉村振興示范村、阿壩州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阿壩州民族團結示范村、阿壩州(4A)先進村黨組織、阿壩州三家園示范村等稱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