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四區九帶”生態修復格局 四川出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
近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召開2022年第1次新聞通氣會,就近期印發的《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
四川地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在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占據重要位置。此次出臺的《規劃》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堅決扛起上游責任,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合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構建“四區九帶”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總體格局。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總工程師羅旭剛介紹,《規劃》主要有四個方面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精準識別生態本底。對全省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要素進行系統梳理,建立3級5類綜合評價體系,全面摸清四川省自然地理條件、生態本底特征。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構建生態修復“山水”格局。《規劃》覆蓋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提出的“兩廊四區、八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疊加成渝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一帶四屏多廊”空間生態結構,以“山水格局”思路將全省重要山脈和重要流域納入生態修復格局。三是堅持統籌推進,安排重點工程任務。安排部署10項生態保護修復重點工程,加強修復分區、重點區域、重點工程的指導性和操作性,實現規劃由以往單要素轉向多要素的“一張圖”,工程項目由分散實施轉向集中部署的“一盤棋”。四是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兩山”轉化。推動生態修復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雙輪驅動,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實施一批生態修復重點工程,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碳匯能力,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規劃》明確,到2035年,全省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將實現根本好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城鄉一體的生態網絡基本建成,蜀風雅韻的魅力景觀系統全面呈現,“和諧、安全、高效、協同、美麗”的國土空間新格局基本構建。
“下一步,我們將實施推進市縣級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建立省市縣縱向傳導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體系等一系列工作安排,為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作出更大貢獻。”羅旭剛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