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旅游出現腦水腫 超過這個海拔要注意
每到暑假,涼爽的川西高原是不少人出游的首選。但高原反應是個不容小覷的潛在危險因素。
一周前,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連續接診兩名高原反應患者,其中一名60多歲的男性患者,在海拔4000余米的“天空之城”理塘被發現時,已經出現意識障礙。經過一周的治療,情況好轉,目前繼續接受高壓氧治療。
緊急就醫!
川西游出現高原腦水腫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榮霞告訴記者,一周前,急診科連續接診了兩名到川西旅游發生高原反應的男性患者。
60多歲的張先生(化名)一直生活在低海拔的平原城市,一周前前往甘孜州旅游,在抵達理塘入住客棧后次日,被老板發現暈倒在房間。
“在康定的醫院做了初步治療后,轉診過來。”榮霞說,轉診時,患者仍處于昏睡狀態,“大聲喊他會睜一下眼,但很快又睡過去?!贬t生推測,在進入高原后,患者應該經歷了頭痛、頭暈等癥狀,但沒有引起重視,自行去休息了,直到第二天昏迷被發現,此時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高原腦水腫。
經過一周的高壓氧等治療后,患者逐漸清醒,“現在還有一點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的表現”,還需要在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另一名患者李先生(化名)病情較輕。“患者出現頭痛、頭暈、乏力、耳鳴、惡心、嘔吐等不適后,就迅速返程,下到雅安后,大部分癥狀得到了緩解,就診時只有些頭痛?!?/p>
為什么會高反?
超過這個海拔需注意
什么是高原反應?人在短時間內從低海拔地區進入海拔高于2500米地區,低壓低氧環境觸發人體頸動脈和主動脈化學感受器,短時間內血管活性物質、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致使肺過度換氣和鈉水潴留,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率加快、腦血流量顯著增高等一系列急性高原病綜合征,俗稱“高原反應”。
“海拔2500米也并不是絕對值,有的人在海拔2000米也可能出現高原反應。”榮霞說,但出現較為嚴重的高原型肺水腫、腦水腫,一般都是在2500米以上。
據悉,高原反應可分為急性高山病(高原型腦水腫為其重度的一種表現形式)和高原型肺水腫。
“輕度頭痛,加上惡心、嘔吐、乏力、疲倦、眩暈癥狀中的一種及以上表現,可以判斷為輕度的急性高山病。”榮霞說,中重度高山病,則主要是癥狀程度加重,難以耐受。“若出現腦水腫,患者就會有意識、精神行為的改變及腦病體征出現,比如噴射性嘔吐、嗜睡、昏迷、步態不穩等?!?/p>
高原型肺水腫主要是因為肺動脈充血、壓力增高、肺泡水腫,表現為干咳、呼吸困難、心慌、胸悶、口唇青紫,氧飽和度下降等。
高反了怎么辦?
最快速度下撤到低海拔地區
榮霞說,出現高原反應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快的行進速度,海拔升高了,但身體尚未適應。當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行進時,每晚睡覺時,海拔提升盡量不要超過500m;每行進3~4天,可停止上升,休息1天適應。
出現高原反應后,迅速下海拔是所有治療中最關鍵的一環。若癥狀輕微或無法下撤的人員,可采取吸氧、藥物治療、可移動高壓氧艙等治療,癥狀緩解后再考慮行進。既往有高原腦水腫、肺水腫病史,有發生高原反應中、高危危險因素的人群可使用藥物預防高原反應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提前吸氧或高壓氧治療,對高反并沒有預防作用。而隨處可見的非醫用小罐氧等短程吸氧,對高反的緩解作用也不明顯,因此最好是采用可攜帶醫用氧氣袋或鋼瓶氧,一旦出現癥狀可在下海拔的同時采取鼻導管或面罩持續吸氧。
若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則需要下低海拔、吸氧、就近就醫同時進行。若患者出現昏迷,則將其頭偏向一側,降低嘔吐誤吸風險。若當地醫院無條件診治,則最好通過120轉診,提高安全系數。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