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俺来也俺啦最新官网无码,青草青草视频在线观看2,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不用下载

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熊貓家園 凈土阿壩>>新聞動態

黃河流域綠意濃 生態阿壩繪新卷——我州部分國、省、州人大代表開展集中視察(專題調研)側記

2022年07月22日17:5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黃河流域綠意濃 生態阿壩繪新卷——我州部分國、省、州人大代表開展集中視察(專題調研)側記

黃河奔騰,九曲連環。

盛夏時節,萬物蔥蘢。7月12日至15日,州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國、省、州人大代表深入松潘縣、紅原縣、阿壩縣、若爾蓋縣集中視察(專題調研)沿黃河流域(阿壩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4天行走4個縣,代表們帶著問題、懷著期許,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聽,感受我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成效。

看生態

——保護治理同推進,出川清水向東流

黃河保護治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治理黃河,重在規劃,更重在行動。

位于松潘縣尕力臺的嘎讓托合河是黃河流域河流的支流。站在嘎讓托合河上方的橋上,向下望去,只見沿河兩岸木樁分布,中間穿插種植著扁竹,這種治理方式用于阻止河水沖刷河岸的防護結構,同時減少河岸上的水土流失,進一步增強尕力臺區域黃河流域水源涵養能力。

當鏡頭轉到阿壩縣夏容曲水生態修復治理項目現場,機械轟鳴,幾十名施工人員忙著對河堤進行施工。這里的治理通過土地整理、基質改善、河岸維護,構建健康穩定的河岸“灌+草”結構生態緩沖帶,穩固河岸,防止水土流失。

在若爾蓋縣,黃河干流若爾蓋段應急處置工程已完成水下拋石護腳合龍、格賓籠裝填,目前正在對格賓籠進行質量驗收,安裝格賓籠網面、二次拋石及植草護坡,主體工程建設已全部完成。建成后,將有利于強化河勢穩定,減輕河勢擺動,避免水流淘刷引起的灘地和高岸坍塌,有效保障沿岸群眾生產生活及生態安全,促進若爾蓋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河流治理解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的難題,而草原沙化問題一直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的另一大難題。

位于若爾蓋縣轄曼鎮的西倉村,一直以來都是若爾蓋縣防沙治沙的“第一線”。代表們深入沙化治理點,只見一籠籠綠色將沙地裝點,如果不是偶見斑駁的沙地,很難想象這里曾經一度沙化到寸草不生。

讓沙化地披上綠裝,讓“人進沙退”的奇跡得以實現絕非易事。在這里,若爾蓋縣主要采取“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封禁管護”治理模式,目前,遏制了流動沙源的蔓延趨勢,逐漸轉化為半固定沙地甚至固定沙地,植被蓋度從原來的2%增至治理后的85%。

河流治理、沙化治理綠了生態,美了風景。生態好風光成為沿黃河流域的一張張亮麗名片。

在阿壩縣漫澤塘濕地自然保護區,青青的牧草猶如一塊巨大“綠毯”,牦牛、駿馬、羊群悠閑地在花草間踱步吃食;蜿蜒河流,猶如一條纏繞在這片美麗草原上的項鏈,倒映著藍天白云,美不勝收。在紅原縣日干喬濕地,五彩繽紛的野花野草,碧水共長天一色;牛羊牧犬悠然,牧歌與雄鷹齊飛。在紅原縣邛溪濕地公園,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改善,成為周邊群眾游覽觀光的“熱鬧地”,外來游客旅游打卡的“網紅地”,縣域周邊鳥類的“棲息地”……

一張張生態名片是阿壩生態的美麗注解。生態美連著百姓福,一道道綠色生態廊道,沿著黃河形成了人水相依、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看產業

——生態富民創新路,綠色發展勇爭先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綠色作為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

當代表們走進紅原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的展廳,便被一段段文字、一張張圖片所吸引。

園區以麥洼牦牛為主導產業,以推行“草畜平衡制度”為前提、“自然放牧+冷季保暖+補飼”為高原牧區特色種養循環發展模式、“牦牛文化”為休閑觀光的現代農業園區,于2021年成功創建為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2021年,園區實現新增總產值29300萬元,主導產業(麥洼牦牛)預計總產值達9.3億元,占園區總產值的90%以上。園區內,麥洼牦牛養殖示范基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的20%以上。

同在紅原縣,安曲鎮下哈拉瑪村牦牛標準化養殖基地內,“自然放牧+補飼+圈養”標準牦牛高效養殖技術正在實施中。

據介紹,下哈拉瑪村于去年建立牦牛標準化養殖基地,通過“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牧戶”的模式逐步實現轉產,引領牧民群眾由傳統牧場向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力爭實現人草畜平衡。同時,通過合作將實現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牧戶三方增收。

牦牛標準化養殖基地的投入使用,預計年末出欄牲畜800頭,每頭收益842元,收益預計達63.4萬元,實現人均增收631元。

標準化養殖有效促進了草原增綠、牧業增效、牧民增收,而土地的合理利用也進一步幫助農牧民群眾實現增收。

一座座育苗大棚覆蓋著白色或黑色的遮陽網,一年生的川貝母幼苗已長出了綠豆粒大小的地下鱗莖……在阿壩縣神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川貝母基地,一株株川貝母長勢正好。

這里曾是阿壩縣各莫鎮哈拉瑪村的閑置土地,公司在這里流轉土地1000畝,現有川貝母種植大棚300個,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川貝母仿野生基地。除了流轉土地增收外,村民還可以在這里務工,每天有140元的務工收入。

來到若爾蓋縣,位于縣城東面的若爾蓋縣扶貧產業基地格外引人注目,一間間廠房就是一絲絲增收的希望。

基地已入駐企業8家,基地建成后初步估計將引入10至15家企業,每年產值可達6.67億元,繳納稅金2200萬元,帶動周邊近千名群眾就業增收。

生態產業變身“搖錢樹”,優美環境成了“聚寶盆”,我州黃河流域一方方水土上興起了一個個綠色產業,以“綠”生“金”的探索遍地開花,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提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質量發展新路,正沿著蜿蜒的黃河鋪展開來。

看項目

——基礎建設忙施工,民生工程暖民心

4天時間,代表們不僅看生態保護治理,看生態產業發展,還將目光聚焦到交通、供暖、排污等民生項目建設上。

群眾的關注,就是代表的關切。

交通出行是民生大事,也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帶著群眾關切,代表們走進成蘭鐵路黃勝關站、久馬高速(阿壩縣TJ2段)。

在松潘縣成蘭鐵路黃勝關站,代表們仔細觀看線路規劃圖,了解施工進度。在了解到除設備安裝和站房鐵軌鏈接工作外,其余建筑主體和基礎設施均已完工時,代表們充滿了期待。

在久馬高速(阿壩縣TJ2段),代表們走上寬闊的路面,實地查看建設情況,了解施工中的環保開展情況。施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四川首條西北方向高速出川大通道,截至6月底,久馬高速已完成投資35億元,預計年底實現川青交界至阿壩縣城50公里試通車。

群眾的冷暖,就是代表的牽掛。

走進若爾蓋縣城市集中供暖廠,由于是夏季,工廠正處于停運保運狀態。若爾蓋縣城市集中供暖工程于2010開始建設,2015年投入運行,設計供暖能力40萬平方米,覆蓋學校、醫院、干部周轉房、縣級機關單位等,保障了若爾蓋城區大部分居民家庭、企事業單位的冬季供暖。

代表們不僅將群眾的冷暖記在心間,污水處理等環保問題也是他們心中的大事。

“黑河橋(經度102.9386862,緯度33.594375)發現排污口存在,污水收集池無標識標牌,出水量大,直接排入黑河。”這是2020年省級長江經濟帶集中排查反饋的問題。

出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

若爾蓋縣通過實施東區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在黑河橋排污口處新建污水管道700米,將排污口污水接入西區市政管網,目前已完成整改。

一項項民生項目的建設,背后承載著一份份民生幸福,更是我州推動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纖纖不絕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行走黃河,腳步不停,思索不止。代表們在感慨成績的同時,認為我州要進一步強化上游意識、肩負上游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咬定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久久為功,奮力推動我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守護好黃河碧水藍天和長久安瀾作出阿壩貢獻。(記者 姜國春 李宇)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