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擊手”閔云忠:在大涼山,打好人生最后一仗!
今年11月,浙江湖州人閔云忠將退休。
這個曾當過特種兵,當過狙擊手的金融人,2019年從浙江入川,成為一名新涼山人,進入我國脫貧攻堅戰“主戰場”,把人生最后一個“戰場”留給了涼山。
這一戰,就是3年多。在這個“戰場”,他還收獲了一個彝族名字——海來拉惹,彝族朋友告訴他,這是象征勇猛和吉祥的意思。
閔云忠和彝族老鄉談心交流
緊急任務
入川上脫貧攻堅主戰場前線
2019年,中國農業銀行浙江湖州分行領導找到57歲、已退居二線的閔云忠談話,計劃派他前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掛職扶貧一年,組織交給了閔云忠五大任務: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勞務輸出和項目扶貧。
在這之前,閔云忠對涼山毫無印象。他的人生足跡,僅踏訪過四川省的成都市。
軍人出身的他,以服務命令為天職。盡管退休時間近了,但他還是積極通過網絡了解涼山,知道了那里有“懸崖村”、馬路郵班等。
在他動身之前,就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總之一個意思:一把年紀的閔云忠去涼山扶貧肯定是走走過場,干不出啥名堂。
從此,年齡成為橫亙在他咽喉的一根刺。另一方面,這根刺也激發了他的斗志,他暗自下決心,在涼山一定要做出實績,叫這些說風涼話的人閉嘴。
到了涼山,他先后掛職涼山州農業銀行副行長、農行浙江省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涼山工作組組長和涼山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令他沒想到的是,當初說好的掛職一年,變成了兩年,今年4月,涼山州人民政府又把他掛職時間延長至2022年11月。
精準狙擊
引入深加工企業解決核桃滯銷難題
2019年5月7日,農業銀行總行的領導到涼山州考察調研時,當地群眾向他反映核桃滯銷的難題,希望他們幫助當地農民賣核桃。
當場,這位領導交辦給閔云忠一個任務,“核桃產業的銷路就交給浙江分行了,如果你們干不好,找我再想辦法解決。”
當晚,閔云忠撥通了農業銀行浙江分行行長的電話。他們一致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東部引入深加工企業到涼山。在海那邊,銀行趕緊翻出客戶資料,搜尋油脂企業的名單;山這頭,次日,閔云忠帶隊到涼山州林草局、核桃產業協會、走村入戶調研。
20天后,浙江省8家油脂企業入涼山考察。
閔云忠觀察到其中一家企業對此有興趣,便重點攻關。他找到這家公司的老板張建國,告訴他如果他們愿意來涼山投資建廠,農業銀行可以提供貸款支持。
閔云忠調研當地的核桃生產情況
前后考察6次,張建國決定在涼山投資。2019年9月,雙方簽下了總投資5億元的核桃油加工合作意向協議。張建國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建好一條生產線,今年已收購了幾千噸核桃。
“這個項目有兩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可年產核桃油2萬余噸,每年可消化干核桃20余萬噸,解決涼山州近一半核桃的銷路。”這是閔云忠心中的一個愿景。
核桃之外,閔云忠還幫助涼山州的特色農產品茭白、葡萄、土豆等找出路。
會理市小黑箐鎮白沙村黨委副書記王坤龍告訴封面新聞記者,白沙村是小黑箐鎮“一鎮一品”產業的核心區域,沿矮郎河流域由外到內種植茭白14000畝。他介紹,“掛職干部閔云忠為我們的茭白產業解決銹病防治和融資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會理市提供的數據顯示,會理市茭白年產量18萬噸,銷往上海和江浙一帶的占70%。今年,茭白畝均收益提高了5000元以上。
閔云忠說,截至目前,經他牽線的共有11家企業在涼山州落地投資,擬投資12億元。
閔云忠在昭覺縣“關愛兒童之家”看望孩子們
對話閔云忠
涼山不僅是我的戰場
也是我的大學
封面新聞:對您來說,涼山意味著什么?
閔云忠:我認為,涼山于我,一方面是一個戰場,另一方面也是一所大學。
涼山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我很榮幸在退休之前,參與并打贏了這場硬戰。
同時,涼山也是一所大學,我在這里掛職涼山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拓寬了我的眼界,豐富了我的人生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金融之外的東西。
封面新聞:從您自身的經驗來看,您覺得金融從業者扶貧或者幫扶鄉村振興,最大的優勢在哪里?
閔云忠:金融與市場聯系最緊密,金融懂市場,懂風險控制,還有龐大的客戶數據庫,可以為扶貧所在地架設一座橋梁,連接起資源和市場,還能為投資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具有非常明顯的市場優勢。在我看來,金融業參與扶貧,可以撬動很多,想象空間很大。
封面新聞:涼山有很多像您一樣的外來掛職干部,您覺得怎樣才能更好發揮掛職干部的作用?
閔云忠:我認為掛職干部要融入當地,了解當地的文化與實際情況,但不能被同化。另一方面,組織在給這些掛職干部安排崗位時,最好充分考慮到這部分人的專業優勢,用其所長,發揮出這部分干部的最大作用。
封面新聞:在涼山近三年時間,您最難忘的是什么?
閔云忠:我最難忘的是在這個戰場上參與“戰斗”的干部們,他們身上那種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敬業和創業的精神,對我來說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封面新聞:和您交流時,您談到了來都來了,就一定要站好崗干好工作,為涼山留下點什么,為自己留下一些念想。請問,您覺得您在涼山為自己留下的念想是什么?
閔云忠:在涼山,我和我的團隊參與了一些扶貧活動與扶貧項目,當我看見捐建的學前教學點從動工到建設好投入使用,我們再次前去時,孩子們用普通話給我們打招呼,給我們唱歌、跳舞,展示他們在學習的成果,那種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閔云忠慰問當地的孩子們
還有,我們捐資助學的孩子,他們長大考上大學,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經常給他們講,你們有出息了一定要回報社會。2020年我資助冕寧縣考上清華大學的寒門學子孫川,今年暑假期間,他給當地孩子補課,我感到很欣慰。
我留在涼山最大的念想就是這群孩子們,希望他們有本領了多多回報社會。
封面新聞:如果離開涼山,您會帶走什么?
閔云忠:涼山民族文化非常濃郁,我可能會帶走一些涼山的文創產品,給自己留作紀念,紀念我的這段退休前戰斗不止的歲月。(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見習記者 羅石芊 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