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勺公筷在成都漸成風 有餐館已實行9年
有效防止
病從口入
專家指出,實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勺公筷制、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細菌、病毒。其中,有種細菌叫作幽門螺旋桿菌(Hp),是全球范圍內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它往往存在于人的胃中,傳播方式是糞口傳播,特別是各種聚餐,更是為這種病菌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能力有多強?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描述就是——“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餐桌顯眼位置擺放著公勺公筷,外出就餐時自帶公勺公筷分取菜點……隨著這幾年文明用餐習慣的推廣,吃飯使用公勺公筷漸漸成為成都市民的習慣。而在成都青羊區寬窄巷子,有一家餐館早就開始實行公勺公筷分餐制度,今年已是第9年。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腸微創中心主治醫師伍映鑫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實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勺公筷制、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細菌、病毒。
食客/
公勺公筷講衛生
疫情期間更重要
8月9日中午12時,位于成都市青羊區寬窄巷子的川菜館軒軒小院已陸續有顧客在店內就餐。為了引導顧客自覺養成文明用餐的好習慣,這家餐廳在墻上和餐桌上張貼了“公勺公筷”“光盤行動”等宣傳語。記者了解到,這家餐館早就開始實行公勺公筷分餐制度,今年已是第9年。
9年來,公勺公筷服務在這里已經成為一種慣性,餐館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經常光顧這家店的食客們也早已習慣使用公勺公筷,他們不僅僅將使用公勺公筷看作一種講究衛生的手段,更將其看作是“體面”“有素養”的表現。“病從口入,特別是現在又有疫情,為自己也為別人的健康嘛。”食客張振樂這樣告訴記者。
回顧/
川菜大師張元富
是當年發起人
分餐制,是誰發起的呢?記者了解到,發起人正是川菜大師張元富。張元富有幾十年的從業經歷,立足于傳統川菜技藝的傳承,始終堅守餐飲一線。當時,推廣公勺公筷,是從服務性出發,讓客人有更好的就餐體驗。
“我來軒軒小院好幾年了,剛來時這里就實行公勺公筷制。”軒軒小院前廳主管小唐告訴記者,時至今日,餐館全體員工一直沒有忘記公勺公筷的“店規”。軒軒小院開業9年,這種公勺公筷制也已經實行了9年。如果說9年前使用公勺公筷是從服務性出發,為了讓客人有更好的就餐體驗,那么疫情發生后,店里實行的公勺公筷制就更多了一分安全的考量。
這么長的時間里,軒軒小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那就是小唐口中說的“服務慣性”。軒軒小院有一個長達一個月的入職培訓,只有過關的新員工才能為食客服務。培訓中,使用公勺公筷為大家分餐,是較為重要的部分。
提醒/
胃里這種細菌
聚餐最易傳播
使用公勺公筷有哪些好處?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胃腸微創中心主治醫師伍映鑫告訴記者,實行餐具的消毒,推行公勺公筷制、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各種細菌、病毒。其中,有種細菌叫作幽門螺旋桿菌(Hp),是一種革蘭陰性微需氧桿菌,是全球范圍內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它往往存在于人的胃中,傳播方式是糞口傳播,特別是各種聚餐,更是為這種病菌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能力有多強?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描述就是——“一人得病,全家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的危害有多大?伍映鑫說,Hp和一些上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有緊密聯系,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重要致病因素,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發生密切相關。除胃黏膜外,人的唾液、牙菌斑和糞便中,都有Hp的“身影”。宿主感染Hp后,它可通過多種機制導致胃黏膜損傷。鑒于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炎癥發生密切相關,因此一旦出現上腹不適、飽脹等消化道癥狀,要及時就診。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