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崇州市:“微網實格”構筑疫情防控“大屏障”
崇州市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疫情防控,依托“一張網、一清單、一幅圖、一平臺”的微網實格“四個一”工作機制,以“一網格一支部”為組織單元,構建起“總網格黨組織—一般網格黨支部—微網格黨小組+專屬網格黨組織”的組織架構,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做好全員核酸檢測組織動員,守好小區院落“安全門”,抓好群眾正面宣傳引導,落細落實社會面管控,共筑疫情防控嚴密防線。
信息摸排“底數清”
“農村老年人這么多,很多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咋個辦?”
“核酸采樣信息登記費時費力,有時候還會搞錯,怎么解決?”
9月1日晚上9點,道明鎮紅旗村黨委書記、總網格長巫文勇正在與村“兩委”干部、微網格長展開激烈討論。
道明鎮轄11個行政村3個城鎮社區,群眾多以林盤散居或集中安置區聚居為主,由于農村老齡人口多、智能手機普及率低,全員核酸檢測采樣信息登記費時費力,容易出現人員“漏采”的問題。
經過集思廣益,一份“群眾采樣信息登記二聯單”解決了上述問題。“二連單”清晰顯示采樣群眾姓名、組別、身份證號碼、聯系電話等個人信息,通過“發放登記單(非本村人員發放空白條現場填寫)——兌換“取樣器”——收回登記單——匯總登記單”4個步驟實時掌握群眾參與核酸檢測情況。
“在全員核酸檢測中,為第一時間摸清人員底數,強化組織統籌,我們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建立一般網格黨支部12個,配備微網格員38名,充分發揮大家人口熟、關系近、組織強的優勢,對‘應檢’人員通知到位,對‘未檢’人員及時‘點對點’提醒。同時,主動備注需提供接送或上門等服務的人群信息,對要在本村外采樣的群眾做好登記?!蔽孜挠抡f。
目前,紅旗村劃定17個一般網格、18個微網格,發動33個微網格長、微網格員協同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共同參與,在近5次全員核酸檢測中實現了“應檢盡檢,不漏一人”。
響應部署“速度快”
“小朋友,你要上網課,你先做!”
9月5日早上7點,家住元通鎮圓和社區的楊葉帶著自己上小學的兒子火急火燎地來到核酸檢測點。“孩子馬上要回去上網課,能不能先做?”
讓楊葉沒想到的是,她所擔心的問題,微網格長徐晴早就考慮到了。9月1日接到開展全員核酸檢測任務后,18名專職網格員、232名微網格員以及機關下派人員、黨員志愿者組成的兼職網格員隊伍快速響應、火速集結,2個小時內完成40個核酸采樣點的布場任務。
“乖乖這邊來,這里是綠色通道?!爆F場負責核酸檢測秩序引導的網格員胡艷主動招呼?!耙詾橐群芫枚嘣缇蛠砹耍F在還能回去吃個早飯!”楊葉笑著說。
新一輪疫情發生以來,元通鎮利用網格員對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基本情況都熟悉的優勢,科學設立12條“關愛通道”,由24名網格員專項負責。
“叔叔吃早飯沒得,這邊排隊哈!”“嬢嬢記得帶孫子孫女兒都來做核酸哦!”網格員熱情招呼的聲音在各個點位不絕于耳。從排隊登記到完成核酸檢測,整個過程不到2分鐘,微網格員助力跑出核酸檢測“加速度”。
人員高效“服務準”
“馮嬢嬢(四川方言,阿姨的意思),您年齡大腿腳也不方便,明天上午我帶醫生上門給您采核酸,我先扶您回房間坐!”“伯伯些,疫情啷個兇,不要在外面耍嘍,快回家去歇息嘛!”
疫情中“靜下來”的江源街道里,有一群穿著藍色服裝、帶著紅袖套的人“動了起來”,他們是各村(社區)的微網格員們。他們或忙碌在核酸采樣點,或堅守在交通引導崗,或穿梭在林盤小道中……
“走,我來帶路!去給那些老輩子們(四川方言,老年人、長輩的意思)上門采集!”對于20余名特殊人群的核酸采集,鄧公村微網格員蔣桂花胸有成竹。原來,她早就建立了林盤住戶信息臺賬,對網格內特殊人員數量、住址、需求等信息了如指掌。
言畢,蔣桂花立刻掏出名單、規劃路線,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網格內所有特殊人群核酸采樣。
像蔣桂花這樣的微網格員分布在江源街道223個微網格中。平日里,他們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拿起喇叭變成防疫政策“宣傳員”,掏出名單變成了上門核酸“引導員”,走訪入戶變成了配送物資“服務員”。
截至9月5日,微網格員協助完成上門核酸采樣860余人次,幫助購買蔬菜、藥品等物資金額累計1.5萬余元。
目前,崇州市按照“3+1”模式,整合原有的疫情防控“四級網格”體系劃細微網格,構建總網格172個、一般網格2182個、微網格4400個、專屬網格335個“微網實格”治理體系,采取單建、聯建、轉化建等方式,全市建立起網格黨組織1298個,選任網格黨組織書記1298名,配備網格黨組織成員5004名,實現了微網格黨組織全覆蓋、黨員全參與,做到了“戰斗指令直線傳達落實”。(馮蔚源 張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