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報告·鄉村振興進行時 | 產業興旺視點】
鎣華山蝶變
自今年入夏以來,每到周末,我們就能在通往鎣華山的道路上看到絡繹不絕的掛著“川F”“川A”“川B”等車牌號的私家車。火爆的時候,山上的民宿酒店幾乎是一床難求、一桌難求、一停車位難求。鎣華山有著253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91%的森林覆蓋率,被譽為“離成都最近的天然氧吧”“養生福地和精致花園”。鎣華山的火爆,正是德陽什邡市發展“清涼經濟”的效果。
強化提質升級 為鄉村振興賦能
為進一步加強山區、沿山區旅游發展,什邡市實施山區旅游從業人員3年3000人培訓計劃,創新管理機制,以鐘鼎寺23家業主為主體,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全面參與,成立鎣華山旅游發展鐘鼎寺片區聯盟。目前,鎣華山已打造民宿、酒店、農家樂322家,基本形成“景區+項目+民宿”高低搭配的旅游產業大格局。充分發揮“旅游+”的帶動輻射作用,推動什邡山區、沿山區旅游產業有序發展。
鎣華鎮紅峽谷村四組村民方全波,1983年出生,經歷過高考落榜的他一直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四處奔波,在外漂泊的10年間,他到過工地、進過工廠、做過美發,朝八晚十、一周休一天這樣日子,對于他來說就是生活的全部。
2013年德陽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召開,方全波受家鄉鄉村旅游發展的感召,于2015年回到家鄉貸款120萬元,在自家老房屋基礎上,修建了18間客房,建成了能接待15桌客人同時用餐的農家樂。2021年,旅游從業人員3年3000人培訓計劃正式開班,方全波也在培訓行列。經過培訓,在今年的旅游旺季,方全波的農家樂共計接待4000左右人次游客,相比去年增長7.5%。
聚焦人才培養 為鄉村振興活權
為實現山區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群眾生產生活的相互融合、共同成就的目標,什邡市著力抓好山區旅游康養產業的發展壯大,按照山區旅游發展開方子、市委市政府鋪路子、鎣華片區黨委出點子的思路持續深化“黨建+人才”共建模式,拓展“1+N”黨建聯盟功能,通過片區黨委培育出黨員致富帶頭人100余名,全力構建“培訓—實訓—就業”人才培育鏈條,有效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鎣華鎮紅峽谷村村支部書記李洪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是他回鄉創業當村干部的根本目的。在李洪貴的廣泛發動及影響下,村民依靠農家樂嘗到“甜頭”后,對李洪貴更加支持了。幾年來,他帶領本村黨員示范大戶22戶,幫帶群眾50多戶,接待游客近幾十萬人次。因今年春雪時間較長,夏季炎熱和民俗農家樂提檔升級等因素的疊加,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萬元,較2021年增長10.4%。
挖掘特色資源 為鄉村振興加碼
什邡市進一步深化拓展“片區黨委引領+鎮村引導+協會主導+示范戶示范+農戶參與”的“五位一體”抱團發展模式,大力推行“黨建+旅游業”“黨建+現代服務業”具體發展模式;打造鐘鼎寺、紅峽谷、神瀑溝、川西紅楓嶺等景區,實現春賞花、夏戲水、秋觀葉、冬賞雪的四季旅游體驗。
2021年4月被四川省文明委授予“第五屆四川省文明村鎮稱號”的鎣華鎮石門村,有一處3A級旅游景區——神瀑溝,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自今年入夏以來,前來觀光、徒步、洗心養肺的游客絡繹不絕。過去的石門村卻是另一番模樣,因四周群山環繞、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年均降雨量大等因素,村民生活異常困難,致使許多村民紛紛外出謀生。“如何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如何讓大家過上好日子?”是石門村黨支部一直在思考和探尋的道路。
2015年,一次到彭州銀廠溝學習的經歷,讓大家茅塞頓開:既然群山環抱,何不靠山吃飯?這里海拔落差大,造就了一小時穿越春夏秋冬的奇特景觀,正是發展旅游的“聚寶盆”。
2016年,在村“兩委”的帶動下,石門村254名村民通過眾籌2300余萬元和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什邡市石門洞勝景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將村里的“五龍溝”打造為夏避暑、冬賞雪的旅游景區并注冊名稱為“神瀑溝”。2022年5月,“神瀑溝”已升級為3A景區。
在神瀑溝景區這5年的運營中,石門村將毛收入的13%作為集體經濟收入,獲益160余萬元,同時村民分紅總計近700萬元。
近年來鎣華山的蝶變,正是什邡市扎實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推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成果,才讓鎣華山的綠水青山,真正蝶變成“金山銀山”。
?
作者簡介:
胡玲梅,筆名思林,四川德陽人,四川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校園文藝聯合會監事會副主席、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散見諸報刊雜志,出版詩集《晨曦中的花園》、散文集《生如夏花》,曾榮獲由中國作家協會所屬報刊社、四川省委宣傳部等主辦的主題征文一等獎及其他文學獎項多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