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人才雙向奔赴 浙川攜手東西部協作再升級
情越山海結碩果,浙川攜手譜新篇。2017年,浙江嘉興與四川屏山因東西部扶貧協作結緣,兩地優勢互補、創新思路、協作扶貧,短短三年推動屏山脫貧“摘帽”,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1年5月,在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中,浙江嘉興,作為先富起來的代表,與相距兩千多公里的四川宜賓屏山縣續寫“山海情”,如何實現“1+1>2”?
翻山越海赴新約
小雪至,冬意濃,氣溫逐步下降,走進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卻是一片火熱景象。
一根根高品質的紗線,以每分鐘550米的速度不斷地從渦流紡織機“吐出”,每天這里會生產260到280噸的高品質紗線產品,這些產品將從這里走出國門,走上國際市場。
“公司在東紡西移中,不是把東部落后的、淘汰的機械設備、生產工藝搬到西部來,而是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在轉移中提檔升級。”該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助理羅天育介紹,公司屏山項目總投資28.9億元,在“東紡西移”中實現“四大”轉型升級。
據悉,該公司在設備上使用從日本引進的渦流紡織機,生產效率提高10%;在系統上,廠房集中、利用率高,運行成本降低5%;在技術上,采用全自動化包裝生產線,用工人數減半;在產品檔次上,生產紗線品類超40種。
“二期計劃明年6月全面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產值40億元以上、年創利稅3.8億元,新增就業1200人以上,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渦流紡生產企業。”羅天育談起下一步計劃,信心滿滿。
宜賓天之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公司于2018年落戶宜賓市屏山縣,是浙川紡織產業協作示范園首批入駐企業。
屏山,是四川省南緣的一個移民縣,為支持向家壩水電站建設,屏山曾“封庫停建”十年,規上工業幾乎為零。
一個園區就是一個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動機”,在東西部協作這根“紡線”的牽引下,園區累計引進紡織企業40家、總投資289億元,預期產值428億元,初步構筑起紡紗、紡線、織布、服裝全產業鏈。在提升縣域經濟“造血”功能的同時,也帶動群眾就地就業增收,吸納就業8400余人,其中脫貧戶1040余人。
“現在,我們屏山的紡織園區已經成為了一張‘金名片’。”屏山縣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育高興地說。
產業興則城市興,產業強則城市強。為何屏山與嘉興不約而同地選擇在紡織領域碰撞火花?
“紡織產業空間大、東紡西移成必然,依托宜賓絲麗雅原料優勢、向家壩水電綠色能源優勢和人力成本優勢,屏山縣發展特色紡織大有可為。”據屏山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育介紹,屏山縣深入分析自身發展需求,通過“屏山縣所需”與“嘉興市所能”的精準對接,通過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確定主導產業,補強薄弱環節,解決發展短板。
聚焦人才謀未來
驅車行進在浙川紡織產業協作示范園的路上,貨車川流不息,新建廠房拔地而起,在建項目熱火朝天……山海攜手,讓屏山縣從國家級貧困縣到繪制鄉村振興新藍圖,人是關鍵因素。
浙江嘉興致力于東西部協作,完善干部互派、人才聯培、平臺共享機制,選派優秀黨政干部和專技人才雙向互派交流掛職,推動資源共享、組團幫扶、交融交往。新一輪東西部協作以來,嘉興市海鹽縣、秀洲區向屏山選派涵蓋經濟管理、農業農村、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方面干部人才36名,助力屏山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協同開展招商引資、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現任屏山縣政府辦副主任的繆李偉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6月,繆李偉來到屏山任職,把浙江的“標準地”“畝均論英雄”等理念融入到了屏山,在園區項目招引中,設置動態調整的投資標準、產出標準、節能標準指標,嚴把項目準入關,明確“畝均稅收15萬元”“技術設備領先”兩條底線,將有限的土地資源流向高質量項目。
據屏山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育介紹,屏山縣充分依托東西部協作交流有利契機,通過黨政領導互訪、黨政人才培訓、專業技術人才交流、企業人才招引等方式,促進資金支持、項目建設、消費幫扶等取得新成效,為推進鄉村振興、服務保障高質量追趕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浙川東西部協作,引進外來人才是“輸血”,培養當地人才是“造血”。
嘉興還依托浙江大學、浙江紅船干部學院、海鹽縣、秀洲區黨校、產業基地等,實行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為屏山干部開展教育培訓,2021年以來已開展干部人才培訓6749人次,有力提升干部人才發展理念、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屏山打造一支“留得住、能干事、帶不走”的干部人才隊伍。
屏山縣,是昔日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已按下鄉村振興的“快進鍵”。屏山的成長,是浙川東西部協作的一個縮影。從“脫貧摘帽”到“鞏固脫貧”,從“對口幫扶”到“深化協作”,浙江和四川同協商、共推進、齊打拼,在有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就近就業,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筑牢了堅實的產業基石。(王洪江、實習生吳舒婷、胡姜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