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創佳績 同心向黨譜新篇
——成都市武侯區統戰工作碩果累累
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市武侯區統戰工作緊緊圍繞中央、省、市關于統一戰線工作要求,團結帶領全區統一戰線各界人士,聚焦“四心”工作定位,實施“思想引領、精業篤行、守正創新、實踐建功”基礎工程,深化黨派合作,創新工作方法,全區統一戰線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創新基層統戰建設,扎實推進多黨合作事業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武侯區不斷深化同心聚識行動,引導區內7個民主黨派基層組織、956名在冊成員,組織開展宣講會、專題會、座談會700余場次,先后撰寫提案議案300余條,編輯學習匯編專刊5期。其中,成都市政協委員王勁夫關于《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的修改建議等5項提案被全國政協采用;連續5年組織各民主黨派成員500余人(次)深入革命的圣地井岡山、延安、百色、大別山、紅旗渠等地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理想信念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創新開展“武侯統戰一月一主題”“同心論壇”系列調研活動,實地考察調研武侯水韻園教育活動基地、武侯區網絡餐廳智慧食堂園區和武侯社區應急救援中心等基層統戰實踐陣地,先后提出各類調研成果100余篇,與民革四川省直屬支部工作委員會簽訂“同心家園”共建協議;成功打造全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創新基地——“倪來我往”。
同心文化聚落,建成“同心文化服務窗口”“同心書角”“同心音樂會”“榕樹下的微黨校”“同心壩壩會”等特色品牌。匯編《“新”眼看統戰》《“新”言話條例》“漫說”統戰系列繪本;開展了“尋美中國·繪說三國”“尋美中華水塔·保護可可西里”、喜迎大運會攝影等活動;在黨外知聯會會員單位成都望子成龍學校建成 “蓉城同心.智慧驛站”,不斷優化黨外知識分子的活動場地、參政議政陣地和“四心”基地;積極引導民主黨派成員整合自身資源回饋社會,通過培訓扶持、崗位扶持、社會公益扶持“三大行動”,向白玉縣貧困村捐款捐物價值300萬余元,與簡陽市9個貧困村“結對”,共捐款捐物價值110余萬元,疫情發生后,民主黨派成員共計捐贈各類醫療防護設備1000萬余元、捐款100余萬元。
武侯區致公黨支部、民進總支、農工黨支部先后獲得各民主黨派中央表彰“全國先進基層組織”,民盟總支、民建總支、九三學社支社每年均獲得省、市級先進基層組織表彰。
深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武侯區是四川及周邊省市少數民族人口流動的主要聚散地和中轉站,針對民族工作“一齊三多”的特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引領,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抓手,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等活動,促進“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思想深入人心。成功培育晉陽街道吉福社區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單位)”5個、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8個,“全國及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基地”3個。開展“民族文化之家”“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會環境”建設,利用小區公共空間建設“鄰里中心”,運用“會客廳”“龍門陣”“讀書會”等載體,指導重點社區建立“民族關系協調室(站)”,聘請少數民族代表人士、專家學者和法律工作者擔任“特約聯絡員”“特約信息員”“特約調解員”;發揮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的示范帶動作用,幫助扶持藏族唐卡畫師拉孟成立“拉孟繪畫藝術交流中心”,支持免費培養學生1400余名;引導少數民族群眾30余人擔任社區、院落黨組織、民情議事會、自治小組成員,匯集各族群眾力量積極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2018年,武侯區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推動全域僑創建設,鞏固壯大海外愛國力量
武侯區作為國務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區,現有僑界群眾33000余人,聚集了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140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世界500強企業106家、高新技術企業372家、僑資企業200余家、各類創新創業載體41家,入駐了來自英國、新加坡等地的1000余家外資企業和德國、泰國等外國領事機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武侯區僑臺辦創新探索活化社區服務資源、深化社區聯動共建、優化社區治理效能“三化”模式,以簇橋街道錦城社區為試點成立全國首家社區僑務聯盟,依托5個黨群服務站,投資47萬元建立80平方米的“錦外城里僑聲隆”工作室和“僑胞之家”讀書角,建設100平方米的社區天文館和1000平方米的兒童食育中心;成立“僑眸看僑”攝影團、“僑聲頌祖國”合唱隊等,共計開展活動30余次,發放“致錦城社區僑界人士一封信”及僑法宣傳資料6000余份;充分發揮錦城社區“全國優秀僑胞之家”、棕東社區“蓉城同心·僑之家”、麗都花園社區“全國為僑公共服務示范單位”、簧門街社區“全國僑務明星社區”優勢,成立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僑創基地,縱深推進“聯結海內海外、服務主導產業、深化校地協作、資源在地轉化、助力區域發展”30字全域僑創工作目標。截至目前,僑創基地組織開展各類聯誼交流活動11次,參加交流人員760余人次,聘請轄區內相關領域專業人士21人為創業特聘顧問和創新特聘專家;充分發揮“同心匯·武侯僑臺交流基地”濃園國際藝術村海外窗口等平臺聯誼交友作用,創建武侯區“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講習所”,設置“問需服務崗”,組建“僑心愿”志愿者隊伍,開展了新僑創新創業夏令營推動全域僑創,聯動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中日城市設計產業中心,體驗武侯區創新創業“市場主導+政府扶持+內生性發展”全新模式,與都江堰市僑聯簽訂《關于深化協作僑務工作的框架協議》共8大類19項,在川西音樂林盤“豬圈咖啡”構建“海歸新僑鄉村振興服務站”,打造新僑創新創業成果展示窗口,推動“武侯·都江堰新僑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開展重點僑資企業走訪了解工作走訪活動16次,聯系對接大健康、新材料項目8個,接觸相關領域高層次人才600余人次,累計為企業提供服務200余次、覆蓋人員1000余人,已入駐華日集團、萬豪質量技術服務事務所等涉僑企業37家,提供工作崗位600余個,年度稅收貢獻超過1000萬元,組織《新型節能智能膜材料的開發及應用》等5個項目開展現場路演,籌建青年海歸筑夢中心,推動資源實現在地轉化。(王凡、實習生魏詩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