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數字化碳中和,與每一個你我有關
提起成都,你會想到什么?是起床時推窗遙望的雪山,是散步時隨處可見的成蔭綠道,是休息時抬頭可見的群鳥,還是小憩時涌入鼻腔的花香?
這些都是這座城市送給成都人的禮物,它們早已是成都的一張幸福名片。在成都舉辦的“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讓這張幸福名片更加閃亮。
01
數字化,城市高質量發展助推器
2月25日,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再次在蓉舉辦。成都,又一次站在全球聚光燈下。本屆論壇包括開幕式暨主論壇以及4場平行分論壇,聚焦數字賦能“雙碳”目標的前沿趨勢和創新實踐。
“數字碳中和”是數字化路徑和碳中和目標有效結合。其中,“數字化”代指互聯網領域,包括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碳中和”指以環保的方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達到相對“零排放”。
國家提出“數字碳中和”,主要目的是“控增量”。首先,數字經濟可以幫助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活動。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很多原本在線下進行的活動都可以在線上完成,這就可以將由此產生的碳排放大幅減少。
例如,過去我們要舉辦會議,都會選擇線下進行。所有的與會人員趕到同一個地方,中間的交通就會產生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使用視頻通信云會議產品進行線上溝通,碳排放會大為降低。
其次,數字化有助于實現能源的優化利用。通過引進新技術,數字化可以實現單位能耗的有效降低,從而實現碳排放的減少。這種效應表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數字企業本身正在積極利用新技術優化能源消耗。第二個層面,是數字企業可以將自己的技術能力輸出,助力其他行業優化能源消耗。第三個層面,是數字技術有助于推進碳交易市場的培育。在碳交易市場上,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企業可以把節約下來的碳排放權額度出售給其他企業。
作為國家批準的低碳試點城市之一,成都人均碳排放在全國十大城市中最低,在2021年獲首批“全球綠色低碳領域先鋒城市藍天獎”。成都正全方位優化空間、產業、交通、能源四大結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出一條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的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新路徑。而本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將成為成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推進器”。
02
數字化,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新動力
城市如何幫助轉型成為綠色低碳的數字化高科技企業,已然成為一項重要課題。為了助力更多企業成功轉型,成都一直在行動:布局碳中和實驗室、謀劃碳中和生態圈、加快制定科技行動方案……從2017年獲批低碳城市試點,加入“中國達峰先鋒城市聯盟”以來,成都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不斷開展前瞻性探索。
2021年,天府永興實驗室在西部(成都)科學城揭牌,它被視為成都和四川推進“雙碳”目標布下的關鍵一子。
根據《天府永興實驗室戰略發展規劃(2022—2030)》,到2030年,實驗室要培育3~5家綠色低碳高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的高科技企業數量增加,不僅能夠推進產業結構高端化、綠色化,還能夠加快能源消費低碳化,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成都將推動數字經濟“6個核心產業+7個新興優勢產業+6個未來賽道”協同發展,將以重點產業鏈為工作主線,聚焦做強數字產業標識性,突出發展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數字文創等7大數字新興優勢產業,打造核心產業、新興優勢產業與未來賽道協同發展的新型數字經濟產業體系,全力塑造成都數字經濟核心競爭力。
電子信息產業是成都市的首要產業,作為國家級軟件產業基地以及服務外包示范區,成都近年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均以超過35%的年度增速迅猛發展,這也讓成都選擇以汽車電子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并以此為突破口助推成都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成都的第二大支柱產業,2021年成都的汽車產量為103.4萬輛、居全國第8。在全球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的大趨勢下,成都汽車產業也在加速轉型。截至2022年底,成都擁有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24戶,產能64萬輛。
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成都已獲批工信部建設中德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基地,并成功入選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氫能產業方面,成都聚集了氫能企業及院所超110戶,累計在全市公交、物流領域推廣燃料電池汽車370輛,配套建成加氫站3座。
03
碳中和,居民生活水平發展提速器
民生領域如何實現數字化,尤其是如何將數字化融入成都市民的綠色低碳生活中,同樣是城市和市民需要共同關注的問題。
公共交通,作為綠色低碳出行的重要方式,它的數字化演進過程,就是成都市民不斷深入體驗數字化碳中和的過程。
作為一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成都想要實現上述目標,首先要建立“軌道+公交+慢行”的綠色交通體系。目前,成都地鐵運營里程500多公里,2022年地鐵人流量近16億人次,居全國第五,對于減排意義重大。
交通體系的智能化、數字化對于減碳作用同樣突出。比如,成都的公共交通體系通過匯聚人、車、路、場、站、環境等公交場景全要素信息資源,加快建設集綜合監測、指揮調度、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公交運營調度指揮中心(BOCC)。
該系統結合車輛定位、電量、客流需求、周轉時間等因素,實現公交線網搭乘最優、配車最少、班次最少的全局智能排班動態調度應用,實現運力投放更加精準。
例如,該系統顯示,某線路公交車在每天下午時段都會出現滿客情況,公交公司可以增加該線路在下午時段的發車頻次及數量。再如,該系統顯示,某公交車電量預警,公交公司可提前調派車輛分流該車乘客,同時指引該車司機前往最近充電樁完成車輛充電。
而市民養成綠色健康生活方式,更是城市碳中和的必然路徑。
最近一年,成都人熱衷的 “三件套”,環城綠道騎行、龍泉山看日出、濕地公園露營,既是時尚的休閑方式,也是綠色的生活方式。
2022年11月初,《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機制建設行動方案》發布,明確提出要在強化商業激勵、碳減排量交易變現的同時,更加注重政策鼓勵。如青城山-都江堰、西嶺雪山每年將各提供1萬張免費電子門票,金沙遺址等景區每年將各提供5000張免費電子門票等,均用于公眾碳積分兌換。通過兌換電子門票,更多市民參與低碳生活。
于城市,市民的詩意棲居、生活的幸福美好,就是城市的奮斗目標。讀懂網紅新玩法背后的價值歸依,就讀懂了市民的精神期許。于我們每個人,將綠色低碳理念落實到吃住行游購娛的多個場景,落實到每一天的生活日常,即是為更加綠色、更加美麗的世界奉獻一份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