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推動農業技術國際合作
在農業領域加強南南合作,是應對全球饑餓、營養不良、貧困和不平等挑戰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國積極與發展中國家開展農業領域南南合作,扎實推進項目實施,助力更多國家和地區提高農業可持續生產力,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
布基納法索——
水稻培訓送到田間地頭
在布基納法索國家1號公路附近的納柳水稻示范區,中國援布基納法索農業技術援助項目組聯合當地農民協會,在稻田旁支起簡易棚子,拉起紅色條幅,擺上圖片展板,吸引了幾十位納柳村農民前來聽課。
“進入水稻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后期管理非常重要。”第二期中國援布農技組組長、水稻專家胡宇舟說,一定要保證田間不缺水,對于肥力不足的稻田應盡快補施穗肥,同時要注意穗頸瘟、稻曲病等穗期病害的防治。
話音剛落,一位當地農民站起來提問:“洼地高處的沙子被雨水沖到稻田里,剛清理完又沖下來,我該怎么辦?”援助項目組水利專家黎飛接過話茬:“要在流沙沖下來的途中設置阻隔設施,最常見的就是沉沙池,再定期清理沉沙池,這樣就能防止流沙進入稻田了。”
“這是我們專門針對當地農民開設的水稻種植培訓班,已經舉辦6期,目的是把農業技術直接送到田間地頭。”3個多小時的培訓結束后,胡宇舟和其他中國專家帶著當地農民和技術員走入稻田深處,仔細查看田間禾苗長勢,對水稻生產形勢進行評估。
地處非洲西部的布基納法索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是其支柱產業。2018年7月,中布復交不到兩個月,第一批9位來自中國的農業專家便抵達當地開啟農業援助。2020年12月,胡宇舟率隊的第二批專家組共10人抵布。
近幾年,中國專家組在布基納法索中西大區建設了1500畝洼地水稻示范區,新開發洼地3萬畝,并提供了種子、肥料、農機具等農業生產資料,還在播種收割全程開展技術指導,培訓當地農業官員、技術人員、農民累計超過5000人次。“去年,我們還著力在主要洼地水稻產區建設了3座太陽能水井和2個蓄水壩,用于改善生產生活用水條件。”胡宇舟說。
49歲的基恩納雷貝奧戈是納柳水稻示范區的水稻種植先進示范戶,種了兩塊稻田共約1.9畝。“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水稻比往年長得好多了!”在項目組舉辦的2021年度水稻高產競賽中,基恩納雷貝奧戈榮獲大獎。如今,依靠雨季種植水稻,旱季種植蔬菜,他們一家人的口糧有了極大保障,每年種田的收入折合人民幣超過8000元。
據布基納法索農業、動物和漁業資源部中布農業合作項目辦公室測算,2021年納柳水稻示范區平均畝產約667斤,增產明顯,其中2號洼地產量達到2020年的3倍。“第二期項目于去年12月結束,布方充分肯定兩國農業合作成果,并已向中方提出請求繼續開展第三期農業技術援助項目。”胡宇舟說。
“中國專家就像我們的家人,感謝他們在我們村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與模式,大家種出的水稻又多又好。”鐵寧是當地技術員,也是納柳村750畝洼地水稻示范區的直接管理者。對于第三期項目的開展,他充滿期待。
巴基斯坦——
辣椒豐收帶來更多實惠
采摘、晾曬、分揀、裝袋、入庫……“這是我第一次種辣椒,沒想到收成這么好。”巴基斯坦帕克帕坦地區農場主瓦希德在田地里采收辣椒,在他身旁,中國專家趙建華正手把手指導采摘。看著紅彤彤的辣椒,瓦希德滿臉喜悅。
瓦希德和周邊農場主種植的辣椒,種子和技術均來自數千公里之外的中國四川省成都市。
3年多前,四川省麗通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昌偉帶著種子和技術人員“出海”。經過對巴基斯坦氣候、溫度、土壤等因素的綜合考察和分析,他們與四川省普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麗通經濟走廊國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的支持與指導下,開始在巴基斯坦的海德拉巴、木爾坦、卡蘇爾、奧卡拉、拉合爾等多個地區大規模種植辣椒。
2021年,該辣椒種植項目推廣到了瓦希德所在的村莊。了解到種植辣椒的收益更好,瓦希德動了心。原本種植玉米的他,從2021年11月開始小規模試種辣椒。
從收成來看,種植辣椒平均收入是其他農作物的3倍左右,每畝增收折合人民幣約1500元。瓦希德很喜歡項目采取的訂單簽約種植模式,“項目方給我們這些簽約農戶提供了育苗、田間管理、采摘、制干等技術支持與指導,我們種的辣椒制成干辣椒并確認合格后,還會被項目方定價回購。”
瓦希德和幾名農場主算了筆經濟賬,發現相較以往每畝收益翻了一倍多。不久前,他們紛紛與項目方簽訂了下一季的辣椒種植計劃。
“2022—2023年種植季,我們在巴基斯坦合作種植面積達1.5萬英畝(1英畝約合6.07畝),預計收獲干辣椒3.75萬噸,可為當地創造4500萬美元外匯,解決當地幾千人階段性就業。此外,項目還為當地培養了100多名掌握辣椒種植技術的人才。”陳昌偉說。
在2022年9月召開的中國—巴基斯坦農業聯合工作組第三次會議上,“巴基斯坦辣椒種植農業產業示范與推廣項目”被首批列入“中巴經濟走廊農業項目”。過去一年,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參與辣椒種植項目的6個示范農場取得了大豐收。目前,南旁遮普地區正在進行集中育苗、移栽等工作,將逐步進入田間管理階段;信德省的種植工作也在按計劃推進,預計今年6月這些干辣椒就能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農業專員顧文亮表示:“中國與巴基斯坦都是農業大國,巴基斯坦有大片肥沃的可耕土地,全國60%以上人口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中國在種子培育、作物種植技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兩國在農業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烏茲別克斯坦——
棉花膜下滴灌節水又高產
烏茲別克斯坦卡什卡達里亞州一塊棉田里,棉農斯高特告訴記者:“這兩年,我的棉花是種對了。最想感謝的,是中國新疆的棉花專家對我的大力幫助。”
烏茲別克斯坦種植棉花歷史悠久,素有“白金之國”美譽。資料顯示,當地耕地面積1/3以上用于棉花種植,棉花種植面積占中亞國家的50%,棉花種植及其相關產業是烏茲別克斯坦一半人口的主要收入來源。
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調研小組來到烏茲別克斯坦調研發現,盡管卡什卡達里亞州棉花試驗點地區的土壤條件優良,灌溉水質也不錯,但由于采取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棉花產量并不高,平均每畝在200公斤左右。
3個月后,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在調研結果基礎上,決定在該試驗點地區推廣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種植技術,幫助當地保障生態用水、提高種植水平。他們組織人員施工,耗時1個月完成地下管網工程建設。2021年3月,中方技術人員重回當地,繼續開展因新冠疫情耽擱的后續項目。
“2021年4月,我們完成了115畝土地的棉花播種和滴灌帶、薄膜鋪設工作,之后開始棉花滴灌及施肥,同時對當地相關負責人員進行了滴灌系統使用的技術培訓。”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劉鐵介紹。
2021年10月得到的測產結果顯示,采用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種植技術的棉花平均畝產約404公斤,相比同地區大水漫灌方式畝產增幅達140%,同時節水50%以上。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遺傳和植物實驗生物研究所所長阿卜杜賈利勒在現場宣布了測產結果,并高度評價中方技術在烏本地化的成功經驗。
“我們的棉花種植技術正在烏茲別克斯坦落地開花,目前推廣速度很快。”劉鐵介紹,為加快采用中國棉花種植技術,烏茲別克斯坦成立了中國植棉技術引進委員會,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加快了棉花制種車間等合作項目建設。“在卡什卡達里亞州的成功示范,極大提高了當地棉花種植水平,許多種植面積在10萬畝以上的棉花生產企業都對中國技術表現出極大興趣。”劉鐵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03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