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強化人才激勵機制,解決制造業結構性就業矛盾——
優化“階梯制” 蓄好“人才池”(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①)
開欄的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結構性就業矛盾是指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導致“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
如何構建系統完備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打造更加匹配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勞動者隊伍,讓結構性就業矛盾得到有效緩解?本版今起推出“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系列報道,走訪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等領域,展現各地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新經驗和新成效,敬請關注。
近年來,四川省德陽市制造業持續高質量發展,在“大國重器”的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被譽為“重裝之都”。“重裝之都”背后是技能人才的支撐。優化激勵機制,創新培訓模式,打造人才品牌,德陽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一批批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德陽工匠”脫穎而出。目前德陽市共有技能人才2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51萬人,基本適應制造業健康發展需求,正為行業向高端智造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優化激勵機制
搭建成長平臺
“老白,還不下班?”“早著呢,再多練幾遍!”國機重型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匠實訓基地內,首席技能大師白樹華盯著面前的金屬材料思考半晌,手中焊槍又舉了起來。
得益于日益完善的人才選拔激勵機制,白樹華一路從普通工人成長為技能大師。德陽市引導企業將職工技術技能和貢獻作為分配要素,國機重裝設置了從學徒工到首席技能大師12個職級的晉升選拔機制,以技術革新、項目攻關等要素作為評定條件,職級晉升,工資待遇也會相應提高。在“階梯制”的激勵下,大家你追我趕,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越干越有勁。”白樹華總是最早到達工位、最晚離開。
激勵機制有力,人才成長的空間不斷延伸。鎢極氬弧焊、窄間隙埋弧焊,白樹華在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被選拔為首席技能大師。“大師是起點,鉆研技術的路長著呢。”他告訴記者,首席技能大師要明確聘期的量化工作目標,簽訂履職責任書,接受管理考核。白樹華先后參與“華龍一號”主管道焊接、“國和一號”支管擴管焊接,挑起了更多攻關擔子。
制造業技術變革飛速,對技術技能復合型制造業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為保證設計目標和生產制造的高度契合,技能人才必須理解和掌握工程技術要求,工程技術人員也要清楚生產制造技能。”德陽市人社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王曉林告訴記者,過去技術人員、技能工人采用雙元化管理,限制了技能人才的職業成長。
德陽市探索建立技術與技能相促進的評價激勵機制,為技能人才發展破除障礙。“取消學歷限制,支持實操能力和工作貢獻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研習技能參加職業技能評價。”王曉林介紹,現在人才晉升實現了“雙梯制”,成長路上有了立交橋。2022年全市企業和院校共有39名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30人通過技能人才評價取得高級工證書。
以賽促學、以賽促訓,為青年技能人才搭建快速成長平臺。近年來,德陽市先后共舉(承)辦國省市競賽24次,772名技能人才獲得表彰獎勵,不僅能得到資金獎勵,還將按規定晉升國家職業資格。“經過賽事鍛煉,年輕人的理論儲備和實操技術都得到顯著提升,回到生產一線綻放出更多光彩。”王曉林說。
創新培訓模式
定制技能人才
走出德陽安裝技師學院訓練場地,工人唐雪平腦中還在琢磨著編程知識。“總看年輕人操作,電腦上輸幾行指令,復雜的機械電器設備就自動運轉起來,現在我也行了。”他加快腳步,決定回廠里再練練手。
近年來制造業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相應增加。唐雪平所在的德陽萬航模鍛有限責任公司向德陽安裝技師學院定制了PLC編程與應用項目培訓。“課程內容是學校與公司一起設計的,實操性很強,回到崗位就能練起來。”唐雪平告訴記者,培訓放在生產淡季和業余時間進行,完全不耽誤日常工作。
“以往的職業培訓模式主要是人社部門直接牽頭,存在不少問題。”德陽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鄒遠駿介紹,培訓周期長,勞動者因工學矛盾難以連續在外參加培訓;課程更新慢,企業定制化需求難以滿足;培訓補貼門檻高,參與培訓的人員需取得各種資質才能領取相應補貼,企業和勞動者參訓積極性不高。
對此,德陽探索一次性整建制購買培訓成果的項目制培訓,推動技能培訓由“人社配餐”向“企業點餐”轉變。培訓內容上允許“勞動者點單”,培訓時間上采取“生產淡季集中上、生產旺季靈活上”,考核評價上堅持“企業導向、市場導向”。“以項目為導向,工學矛盾得到緩解,企業的培訓成本負擔也小得多了。”德陽萬航模鍛有限責任公司培訓專員蒲琴說。
為進一步解決企業“用工難”,德陽組織職業院校與企業聯合開設免費“訂單班”。技能操作培訓學時不低于50%,考核合格即可轉錄為企業員工,學生實現“畢業即就業”,企業得到“量身打造”的人才。目前德陽市建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63個,每年有5000名職校畢業生通過“訂單式”培養實現就業。
同時,德陽市推進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新型學徒制培訓,校企雙方簽訂合作培訓協議,企業提出培訓目標、需求、質量考核標準,培訓機構“一企一案”設課教學,針對性強。雙方共同遴選師資隊伍,技能精湛的企業導師與理論扎實的院校導師合作上課,學徒成長不斷加速,為制造業發展蓄好“人才池”。2019年以來,德陽市累計支出培訓補貼資金2.19億元、開展補貼性培訓21萬人次。
打造人才品牌
樹立技術標桿
輕按控制器,機械臂隨之擺動,火光之間,一條美麗的焊縫便被“畫”出來。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文仲波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操作間內,青年工人們正圍在文仲波的背后觀摩。
對文仲波而言,制造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傳幫帶”。當學徒時他就對技術較真,琢磨不明白就不離開焊機,文仲波的師父也跟著放棄休息時間,手把手教。成長起來后,他成立工作室,把重大項目攻關、生產和焊工培訓一起抓。
“解決‘卡脖子’問題,離不開優秀的團隊。”在一項重型燃機原型機制造攻關中,文仲波與學生在成型件精度極差的情況下,采用純手工二次精細成型,成功焊接完成燃機燃燒器焊接原型機,做出了重要貢獻。工作室中每個小組各自設置攻關課題和目標,年輕人開始嶄露頭角,已有9人陸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四川省技術能手”等榮譽。
針對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絕技絕活代際傳承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德陽實施“首席技師百人計劃”。政府主導科學選拔,技能領軍人才脫穎而出,不同地區、各個行業的技術標桿也隨之樹立起來;首席技師在申報科研項目、新技術推廣、開發應用時,有關部門和所在單位將優先給予經費等各方面支持。以德陽首席技師為塔尖,市青年工匠、技術能手為塔身,技術工人為塔基,德陽市構建起技能人才品牌體系。
目前,德陽市已選聘德陽首席技師110名,累計帶徒995人次,培養出一大批技術主力;合力完成攻關創新項目1086項,高超技能水平和絕招絕技衍生出更多創新成果。為進一步發揮“大師”帶動作用,德陽加大硬件投入、搭建技能人才育成與作用發揮平臺,累計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18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6個);建成技能大師工作室54個(其中國家級5個、省級11個)。
鄒遠駿表示:“未來德陽將把技能人才工作作為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建立‘政校企’協同、‘產教訓’融合、‘選育用’貫通的技能人才培養良好格局,為制造業發展貢獻更多人才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5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