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眉山實踐”
5月31日上午,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衛生站,鄉村醫生周良倫正在電腦前錄入村民的血壓、血糖等健康信息。這些數據將被上傳到東坡區搭建的區域慢病管理中心云平臺,供太和鎮衛生院的家庭醫生團隊、眉山市中醫醫院的臨床醫生了解重點人群的疾病康復和用藥情況。
圖為永豐村衛生站。四川省衛健委供圖
周良倫作為土生土長的太和鎮永豐村人,從醫25年,見證了鄉村醫療的變遷。他告訴記者:“最大的變化是老百姓可以刷醫保卡了,設備設施比以前更齊全,心電圖、康復牽引這些都可以做。除了我,每天還有太和鎮衛生院或眉山市中醫醫院的專家下來巡診,建立起了遠程協作、綠色轉診渠道,便于疾病的早診斷、早發現、早處理。”
永豐村衛生站通過區域慢病管理云平臺,實現了區、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重點疾病人群健康數據實時流動,395余名高血壓患者、140余名糖尿病患者得到了更為及時的健康保障。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健康陣地,除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外,還積極打造“中醫閣”,在專家指導下常規開展針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中藥熏洗等中醫藥適宜技術,讓村民出門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健康服務,為鄉村醫療站點建設提供了“永豐樣板”。
“要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保障好廣大農民群眾基本醫療。”一年以來,四川聚焦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小、散、弱”,平臺受限等突出問題,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持續在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方面重點發力,提振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記者了解到,眉山市正聚力打造現代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先行市,在推動醫療資源擴容提質上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創新。具體有何舉措和實效?如何解決群眾最迫切的健康需求?5月30-31日,記者來到眉山市東坡區、仁壽縣和青神縣進行了一番探訪。
鎮檢測、縣診斷、鎮治療 “聯合病房”讓患者少跑路
5月30日下午,青神縣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成功接通了青神縣青竹街道黑龍中心衛生院的信號。一名42歲村民因數日腹痛來到這里接受超聲檢查,通過遠程會診,青神縣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查看了病人的超聲檢查情況,詢問病情并給予了診療建議。青神縣人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陳波介紹,該院的遠程會診體系已經發展成熟,如果基層醫院有需求,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都會參加會診,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的專家也會及時參與疑難雜癥和危急重癥的遠程會診。
據悉,青神縣于2019年被列為全國首批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試點縣,以縣人民醫院為牽頭醫院,整合13家公立醫療機構,組建青神醫院集團,打通“層級梗阻”,推動醫療改革全域“一條心”。
青神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萬永建介紹,青神醫院集團還較早實現了影像檢查的遠程診斷,進一步提高了檢查的準確度,遠程診療建設保障了該縣“鎮檢測、縣診斷、鎮治療”診療模式有效運行。
圖為青神醫院集團遠程會診中心。四川省衛健委供圖
記者從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獲悉,省衛建委要求全省各縣(市、區)創新服務模式,建立“聯合病房”,以縣級醫院臨床重點科室為依托,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需要,充分發揮遠程醫療的技術指導作用,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聯合病房、聯合門診”,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縣級醫院的專家醫療資源。
高標準建設“次中心” 帶動村醫“揚長補短”
仁壽縣富加鎮衛生院是一家扎根基層的醫療機構,但是在這里有400余張住院床位、25個臨床及醫技科室,甚至建立起了重癥監護室和醫護團隊,儼然具備了大部分綜合醫院的功能。同時,該院有5名正高級和14名副高級職稱衛生技術人員,呼吸內科和消化內科成功創建省級基層臨床特色科室,不僅方便了富加鎮居民,還輻射周邊區域更多群眾受益。
為了提升轄區村衛生室鄉村醫生服務能力,仁壽縣富加鎮衛生院開創性地推出“村醫集中辦公模式”,為他們提供專門的辦公室,定期進行政策宣傳、病例分析、培訓和考核等,并就各自遇到的問題進行現場交流,在院內醫生的指導下商討解決,實現了同質化管理。“通過集中辦公,我的收獲很多。”仁壽縣富加鎮桂樹村衛生室村醫李雨告訴記者,在集中辦公期間,他針對嚴重精神障礙人群的基層管理請教了許多問題,衛生院根據他提出的需求,專門邀請了上級精神科醫生前來展開培訓。
據了解,像富加鎮衛生院這樣的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眉山全市共統籌規劃布局了20家。各次中心以二級綜合醫院標準建設,而基層醫療機構的根本屬性不變,支持有計劃選派醫療衛生人才下沉駐點開展幫扶,帶動更多鄉鎮(社區)和村衛生室提升醫療服務能力,進一步緩解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
國企助力“村衛生室+藥店”模式 實現村口看病購藥
“現在看病、買藥都不用跑遠了,太方便了。” 5月31日,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正山口村的王婆婆,一大早就來到村上新建投運的衛生室進行血壓、血糖常規檢測。
為了解決村民看病不便、買藥難的問題,2023年多悅鎮正山口村創新機制,引進國企參與推進鄉村醫療試點改革,探索 “村醫+衛生院+國企”人員配置模式,發揮醫療資源效益最大化,輻射全村5000多人。
圖為正山口村衛生站。四川省衛健委供圖
“我們主要解決的是村民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多悅鎮正山口村黨委書記張文勝介紹,“以前村上沒有固定的醫療點,群眾看病需要自己聯系村醫,村醫需走街串戶、上門問診,對患者和醫生來說都不方便。而且村里沒有藥店,很多村民買藥還要去鎮上,增加了時間成本不說,還有耽誤病情的風險。”
據悉,正山口村采取“國資+村集體經濟”投資模式,引入醫藥國企租用村集體經濟場地,改建完善衛生室及藥店,在盤活村集體經濟閑置資產的同時,實現 “村口看病購藥”,解決村民日常就醫 “難預約、路途遠”等問題,已配備藥品1200多種。同時,由村醫坐診衛生室服務,鎮政府統籌調配醫技資源為補充,國企委派運營人員開展藥店日常管理,實現了人員配備專業化、醫療資源配置科學高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